浙江在线08月13日讯 通过“秀山丽水、养生福地”建设,丽水市经济建设凸显了生态优势,推动了转型升级,打造了区域品牌,迎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此强力推动下,上半年,丽水经济发展数据取得了十多项“全省第一或第二”。
在当前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下,这样的成绩足以让人振奋。放眼未来,踏上生态经济化的新路径,养生经济吹响了秀山丽水全面跨越的冲锋号。
十多项全省第一或第二
据统计,上半年,全市新设个体工商户9758户,同比增加18.54%,远高于全省的0.21%,同比增幅在全省排第一。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同比增长35.75%,增幅高居全省第一。此外,上半年,全市市场主体生存环境进一步改善,各类主体注销情况在全省中最为平稳。其中企业注销数量全省最低,个体工商户注销比去年下降了26.26%,同样是全省最低。
在工业重点指标增速上,丽水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工业投资、规上企业效益等指标增速连续几个月位居全省前列。其中,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648.75亿元,增长12.4%,增幅居全省第一。全市累计完成工业投资66.43亿元,增长34.5%,增幅位居全省第二。
在金融环境领域,全市存贷款增速双双跃居全省第二,贷款余额更是首次突破千亿大关。
在三产,全市共接待旅游总人数1663.55万人次,同比增长28.66%;旅游总收入92.10亿元,同比增长31.57%。两项指标增幅均列全省首位,分别高出全省平均增幅13.83与16.10个百分点。
此外,上半年,丽水市招商引资运行态势良好,浙商引进以“完成全年进度的101.6%”的优异成绩位列全省首位。
在这些全省第一或第二的拉动下,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2.35亿元,同比增长9.4%,增幅位居全省第二位。全市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长14.8%,高居全省第一。
养生让青山变金山
分析这些全省第一或第二,它们不仅实现了对一二三产的全覆盖,还实现了城乡统筹的全面发展,更为丽水全面跨越打开了一扇扇新大门,拓展出一个又一个巨大的新空间。
变青山为金山后,养生经济吹响了秀山丽水全面跨越的冲锋号。
上半年,一大批养生(养老)基地项目先后在九县(市、区)启动建设,丽水生态休闲养生(养老)产业发展方兴未艾。遂昌成功创建了省、市级“森林村庄” 51个,许多昔日偏远贫困的小山村成了“世外桃源”。侨乡青田开始抢占休闲养生经济的高地,休闲养生产业迅速吸引了侨商的投资眼光。据不完全统计,回青田投资开发生态农业项目的华侨已经有100多位。此外,市本级推出南明生态休闲养生(养老)城建设项目,龙泉市推进披云山养生(养老)基地项目,缙云打造仙都·黄帝温泉谷休闲养生(养老)基地,景宁开发草鱼塘森林公园天然氧吧生态养生区,庆元着手打造巾子峰森林养生(养老)基地。
有了这些养生项目和养生产业的支撑,丽水市逐步构建起养生经济的初步框架基础,养生成为了人人皆可参与的富民产业。
在此基础上,秀山丽水开始了在养生经济上的新一轮阔步前行。根据规划,到2015年,全市将基本形成“食养”、“药养”、“水养”、“体养”、“文养”特色品牌。到2020年,全市将建成一批各具特色的高等级生态休闲旅游景区、生态休闲养生(养老)基地和养生乡村,形成门类齐全和优势明显的生态休闲养生(养老)产业体系。到2030年,一个更具实力、充满活力的综合性生态休闲养生(养老)经济发展模式全面成型,丽水也借此成为国内规模较大、国际知名的“养生福地、养老乐园”,丽水市也将力争成为“中国生态休闲养生(养老)第一市”。
有了这些新机遇、新空间、新路径和新模式的坚实基础和强力推动,丽水经济迎来一个更快的发展速度,丽水创造出一个更美好的明天,势在必行。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