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讯 “我承诺,台风天不叫外卖!不收快递!”这是台风“海葵”来势汹汹时,浙江网民在微博上发起的活动,并迅速得到数千人的转发支持:“送货员也是父母的孩子,为了他们的安全,我们都该做出这项承诺”、“人人献出一点爱,这世界才变得更美好,谢谢这份爱心”……
因为有爱,风雨中少了独行者。市民打开大门,为回不了家的人免费提供食宿;私家车主组成车队,去机场接送互不相识的乘客;行人及时发布积水严重的路况,把可能存在的危险告知更多人……在风雨大作的时候,有什么比这更能抚慰人们的心灵?
停下的是外卖,蔓延的却是彼此的关爱。尽管风肆虐、雨倾盆,但吹不散关爱体恤的温馨,冲不淡亲如一家的情感。与宏大的防台场景相比,一条微博,一个倡议,也许只是小插曲,但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台风过后,走出家门,那些匆匆路过的陌生面孔,因为内心的温暖和感动而变得亲切。
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必然带来社会分工更加精细。社会学家说,我们已走出鸡犬相闻的熟人社会,走进“陌生人社会”。蜷缩进自己的小小世界,人们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一面对人处处提防,另一面又抱怨人性冷漠;一面指责他人麻木不仁,另一面又提醒亲朋少管闲事。虽然纠结,但内心仍向往温暖,需要学习的,是怎样和陌生人相处,怎样从“我”延展出更多的“我们”。
气势汹汹的台风,或许给了我们关心陌生人的机会:来自异乡的送外卖的年轻人,可能没有遭遇过台风;因太湖停航而滞留的船家,正为吃不上新鲜蔬菜发愁;独自蹒跚而行的老人,雨水模糊了焦急的面孔……几十年前,马丁·路德·金观察社会转型期的美国社会,痛感“最大的悲剧不是坏人的嚣张,而是好人的过度沉默”;而台风中的浙江,人们没有沉默,而是在风雨中传递关爱,用行动唤醒人性的回归——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关怀与珍惜。
1932年,陶行知先生在《中国的人命》中写道:只有等到人命贵于财富,人命贵于安乐,人命贵于名誉,人命贵于一切时,中国才站得起来。
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是一切真善美之本。7·23动车事故后,“温州温暖”迸发的是一个城市的大爱;接抱坠楼女童,“最美妈妈”流露的是一位母亲的大爱;舍身救客,“最美司机”表达的是一位劳动者的大爱……勿以善小而不为,平常的关爱之心激发出临危救人的勇气,让一闪念凝成大义大勇,汇集向善的力量。
向善,就这样凝聚成当代浙江人的价值观。在狂风暴雨中,在守望相助的温情中,它得到了生动体现和展示。
2012年的夏天,“海葵”走了,却留下难忘的记忆。网上流传这样一段话:“我不知道风往哪个方向吹,但是人心所向;我不知道还有多少灾难,但众志可以成城;天地无情,人间有爱;为自己鼓掌吧,勇敢的浙江人!”
对每一个用小细节散发大关爱的人,再多的掌声也不为过。风雨过后,让我们聚集更多的温暖,让向善的信念,照亮前行的方向。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