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012年绍兴市市县联合竞争性选拔干部进入了紧张的面试环节。72位入围市管副县(局)级领导职位面试的考生,在市委党校的9个考场进行面试。每个面试组设有领导专家和群众两组评委,有监督员,还有市民代表旁听,同时面试过程全程录像,确保公平公正。(8月12日《天天商报》)
“阳光赛场”选贤才,给能者一个展示的舞台,给贤者一个上升的通道,这是绍兴市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迈出的可喜一步,无论是竞争性选拔干部的方式,还是公开公正透明化的操作,都值得称道和推广。
干部选拔任用,历来是群众最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选好人、用好人,直接影响到全社会的价值取向。能否坚持公开公平公正,考量着选拔工作的公信度,这是最基本的原则和“底线”。平心而论,现在有少数党员群众对干部的选拔,特别是年轻干部的“破格提拔”存有诸多猜疑,多数集中在干部是否有“背景”、操作会否有“猫腻”等方面。而破解这些疑虑的关键,则体现在选拔方式的透明化上。
诚然,选拔干部有一整套严密的制度和严格的程序,一般来讲,具体的竞争环节、票决过程等都是秘而不宣的,普通群众只知道竞选结果,不知道选拔过程。尤其是面试环节,考官大多由部委局办的上层领导、少数专家学者组成,一些考生为了博取“印象分”,千方百计打听考官成员的名单,更有甚者用权钱关系操纵“面试秀”,使得个别地方的“萝卜选拔”沉渣泛起,引发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和热议。
这次绍兴市选拔干部邀请群众当考官,邀请市民代表旁听,将评判的尺子交给群众,通过多名群众评委参与打分和多层次的“伯乐”共同“相马”,变选拔干部由“领导说了算”为“大家说了算”,无疑是群众路线在干部工作中的直接体现,也使得干部选拔过程变得更加公开、透明、公正、可信,既有效杜绝了封闭运作、暗箱操作,也保障了群众对选人用人的知情权、参与权、话语权和监督权。如果这样的做法能一直坚持下去,相信一定能真正实现“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让能干事的人有舞台”,对实现选人用人的风清气正,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