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义勇为鼓励“自我表白”
2012年08月20日 07:55:23
当记者正四处打听、寻找在名人广场河边勇救落水妇女的好心人时,年已花甲的冯瑞松老人主动打电话,表白那天救人的经过。(8月15日《绍兴晚报》)
读罢这则报道,笔者深为这种见义勇为又能“自我表白”的做法叫好。过去,做好事不留名和姓,一直为人称道;今天,做了好事能自我表白,更令人敬佩。事实上,按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每个人都有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的需要。冯瑞松老人勇救即将沉入河底的妇女,救上岸后又采取急救措施;事后,当报社记者寻找这位好心人时,他主动说出“那位落水者是我救的”。其精神不仅值得颂扬,更值得社会的尊重。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而现实是,社会上正缺乏一种见义勇为、救死扶伤的主流道德精神。在此背景下,冯瑞松做了好事不仅需要“自我表白”,更需要社会表彰。慈善企业家陈光标也曾表示,他做好事,就是希望“我做好事,第二天就要让全世界知道”。为什么要让全世界知道,不是为了名利,而是给人们作榜样,鼓励人们都去行善。试想,如果有一天人人都去行善,都做好事,还需要宣传吗?
每日关注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浙江即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