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钟杏菊出诊归来 通讯员 黄朝波摄
浙江在线08月26日讯 作为一名乡村医生,钟杏菊在壁下岛上一呆就是37年,为无数乡亲治好了病痛,成了小岛上的“生命守护神”。
虽然岛上人口从1000多人减少到200人,而钟医生依然坚守在岛上。赢得众多人赞誉的她希望,自己一个人独守一个岛的状况能够改变。
嵊泗县嵊山镇中心卫生院壁下社区服务站医生
1954年出生,198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钟杏菊
连日来,钟杏菊都在调查嵊泗列岛的医疗情况,几天探访下来,她发现医务人员紧缺的情况,比自己想象的要严重得多。此外,因为病人多医生少,加上交通不便,大部分医务人员都要换岗代班,缺少休息时间。
“晚上也睡不踏实,如果一天接10多个病人,干脆就不要睡觉了,”钟杏菊说。她在小岛上工作了这么多年,休息的时间少之又少。
除了工作艰苦之外,待遇低,晋升机会小,也是海岛医院面临后继无人尴尬境地的原因。
“很多医生,都60多岁了,还在上班。年轻人来了,过了三五年,都呆不住走了。而且来海岛的医生基本上都是初级医生,因为太忙,根本没有时间进修,尤其是写论文。”
嵊泗县卫生局相关负责人说,小岛交通不便,生活条件艰苦,大中专医科毕业生不肯来嵊泗,即使来了,逃走的也较多。嵊泗卫生系统,这几年来了20多人,逃了近20人。
待遇低机会少,小岛留不住人
一个月前,一位新医生来到壁下岛,一下子减轻了钟杏菊的工作量,心情也轻松很多。
在舟山嵊泗县中医院做调查的时候,壁下岛的老病人身体不适打来电话,了解情况后,钟杏菊只打了一个电话,没有急着赶回去的意思。
“要是在以前,这种情况我都是要赶回去的。”钟杏菊说。 “新医生是上个月来的,有医生在我就放心了。”
钟杏菊下定决心,要递交一份关于吸引医生到基层工作的提案。 “政策一定要向基层、向山区农村、向海岛多扶持一点,多倾斜一点。工资待遇也好,职称机会也好,有所倾斜,才会吸引年轻人下去。”钟杏菊说。
面对钟杏菊的提议,嵊泗县中医院办公室副主任郭燕十分支持: “要想真正改变原有的医疗状态,包括人员紧张,资金缺乏等等,就要增大对我们的投入,让海岛医生后继有人,让每一个海岛居民就医有保障。”
只要人手足,情况就会好很多
在一般的地图上,很难找到壁下岛这个地方,因为太远,也太小。这座岛,远远看去,就像飘在海上的一片树叶。
从嵊泗县城出发,要坐3小时船才能到。去小岛的船,每天只有一班,遇到风浪大时,十天半个月不能通航。
两年前,记者就曾去那座岛上采访过钟杏菊。整个岛只有1.2平方公里,从岛的这头到那头,走路最多只要半小时。
对于都市里的人来说,来壁下岛玩个一两天,是一种特别的享受。然而,对于在这里工作了35年的钟杏菊而言,则需要更多的勇气和坚持。
钟杏菊的老家,在壁下岛边上的大盘岛上。1976年,22岁的她从舟山卫校毕业,放弃在嵊泗县医院工作的机会,来到壁下卫生院。2004年,壁下只剩钟杏菊一个医生。2008年12月,钟杏菊退休了,但她依然没走,被返聘为壁下卫生站驻岛医生。
一年365天,除了去县城进药,钟杏菊至少有350天都在岛上。岛上的每个人,都对钟杏菊非常熟悉。钟医生的电话,也成为岛上公开的120,每个岛上的人,都能把她的号码熟练地背出来。
“有一次,婆婆深夜发高烧,我忙给钟医生打电话。不到五分钟,钟医生就赶到了。”壁下村民方大妈说,“在壁下岛,缺了谁都行,唯独不能缺了钟医生。”
有一年,钟医生女儿结婚,女婿是吉林人,他们给她买了去吉林的机票。很多乡亲都来祝贺,但不经意间也流露出她走后,万一生个病怎么办的忧虑。钟杏菊硬是叫女儿把机票给退了。女儿结婚那天,钟杏菊是在壁下岛陈为朝老人家里,为他打点滴。女儿女婿好几次劝她去宁波生活,也都被谢绝。
坚守小岛37年,连女儿婚礼也没参加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