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8月31日讯 “1.5万元起步,一年半后不仅本金归还,还可以拿到24%的分红。期间,客户每个月可另外领到出资款1%的奖金。”
一家名为沈阳颐和轩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颐和轩”)以开发“老年生态城”高回报、无风险为由,在不到一年时间里,吸引了杭州500多名老人“投资”。等老人们要求兑现诱人承诺时,发现“颐和轩”杭州分公司已人去楼空。
昨天上午,“颐和轩”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在杭州西湖区法院公开审理,检察官指控马庆萍、陆勇旗、邓书跃等13人在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间,共向539人非法吸收资金共计2872万余元。
而在几个月前,云南“鸿如茶叶”董事长李兴华与同伙,在杭州向上千人非法集资诈骗共计人民币1.4亿多元,被杭州市检察院提起公诉。
以上案件的受害者基本为老年人,老人们一辈子积蓄的养老钱就这么打了水漂。让人痛心的同时,大家也不禁要问,为什么老年人频频成为不法分子非法集资的作案目标?
一位“投资者”直到开庭
还不相信自己被骗
昨天上午开庭前,包括林大伯在内的上百位被害人,已经等候在法庭外,个个显得情绪激动。尽管案发日已经过了近一年,他们中很多人还是不敢相信自己被骗了。
“怎么会是骗人的呢?我的投资款还能不能要回来?”一头白发的林大伯神情憔悴,说话有些自我矛盾。他说自己前前后后把10多万元的退休金都投给了“颐和轩”,原本就等着拿分红。
76岁的林大伯说,自己和老伴每月有2000多元的退休金,平时省吃俭用,一分钱恨不能掰成两半花。好不容易有了一点积蓄,他们都希望能有投资增值的机会。
“股市风险大,炒房一下子拿不出那么多钱。”林大伯说,2011年初,在和朋友聊天时,有人提到沈阳有家颇有背景的房地产公司叫“颐和轩”,在当地开发了一个“老年生态城”,如果投资加盟,可以获得丰厚回报。此后,林大伯又听其他人多次描述这个致富项目,不觉动了心,就与几个朋友一起向“颐和轩”进行咨询。
定期开讲座,饭店请吃饭
无风险高回报诱人入局
当时“颐和轩”杭州分公司位于文一西路附近的通普大厦6楼,面积上千平方米,装修比较高档。墙面上挂着“老年生态城”的开发项目和楼盘图,进进出出的都是像林大伯这样的老年人。
“颐和轩”的工作人员热情邀请林大伯参加讲座,林大伯说每场都有好几百人,内容重点是介绍“老年生态城”的项目前景有多好,入股后回报有多高,而且没有任何风险。
讲座后,公司还请大家吃饭,都是豪华高档的饭店。林大伯还记得,有一次听完讲座后,大家还在省人民大会堂的花中城用餐。
“‘颐和轩’老总马庆龙(另案处理)有时亲自来讲课。马庆龙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他说在沈阳砂山地区买了一大块地,要建最大的养老基地。只要投资就保证赚钱,比存在银行划算,而且可以签合同!”林大伯说,在观察两三个月之后,他才决定加入。
一开始,“颐和轩”还按照约定,在每个月5日发给林大伯1%的“宣传奖金”。直到去年8月,林大伯才听说“颐和轩”杭州分公司的人都“跑路”了。但他不敢把这件事告诉老伴和儿女。
赃款被层层瓜分
“老年生态城”只是“空中楼阁”
根据检察官指控,早在2010年7月,陆勇旗受马庆龙指派,成立杭州分公司帮忙融资,邓书跃、李勇、邹一鸣三人则担任分公司副总。副总每人可拿到投资额的6%当薪水,业务经理拉到一笔投资可以提15%。
马庆萍受马庆龙指派,负责杭州公司与萧山办事处和财务工作。
事后查明,杭州分公司副总李勇共分得赃款110万余元,业务经理葛玲获提成66.8万元。所得赃款基本被挥霍一空,李勇一分钱都没有退赃。
而警方调查发现,沈阳颐和轩房地产开发公司就是一个注册却没有经营的空壳公司,名下根本没有房子和地皮,所谓“老年生态城”只是不存在的“空中楼阁”。除了在杭州之外,该公司打着政府地产开发的名目,在广州、深圳、沈阳等地大规模非法集资。
检察机关认为,马庆萍、陆勇旗、邓书跃、李勇、邹一鸣、张欢欢、葛玲、张桦、毛鸿飞、李飞等人吸收存款的数额巨大,均触犯了刑法有关规定,应当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据了解,“颐和轩”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一案在案发后,所有受害者都再也没有拿到一分钱退款。
-新闻延伸
骗子为何屡屡盯上老年人的“养老钱”
也就在去年,下城区法院通报一家名叫云南国都投资有限公司(简称云南国都公司)杭州分公司,打着“美乐度假、联合安养”旗号,推出专门针对40岁以上中老年人的养老投资项目,短短一个半月,便吸收了135名会员。结果交了钱后,会员们发现所谓的旅游和每年至少18%的收益只是一个谎言,277万余元的养老钱几乎打了水漂。
仅在2008年至2011年之间,下城区法院就审理非法集资类刑事案件6件,涉及被害单位和个人共397个,案值达2.47亿元,受案者中也有不少是老年人。
非法集资类案件中,老年人为何容易成为受害者?
下城区法院副院长颜倩分析认为,老年人风险意识较弱,识别能力较差,出于某些原因,在“投资”前不与家人商量沟通。此外,老年人希望“养老钱”可以保值增值,无风险高回报的宣传容易打动他们。不法分子以投资养老、理财等为幌子,并许以高利回报为诱饵,容易让老年人上当。
老年人如何识别和防范集资诈骗陷阱?
如何辨别和防范非法集资?
颜倩认为,首先要认清非法集资的本质和危害,对“高额回报”、“快速致富”的投资项目要冷静分析,坚信“没有免费的午餐”。增强理性投资意识,高回报往往伴随着高风险,不规范的经济活动更是潜藏着巨大的风险。
非法集资者大都是通过成立合法的公司,设立分公司,然后抽逃出资,以“空壳”公司装点门面,而且至案发之时,款项已被挥霍,追赃工作难度极大,被害人损失极难挽回。
颜倩提醒说,当听到身边的亲朋好友以低风险、高回报反复劝说你投资时,要多与懂行的人和专业人士仔细商量、谨慎决策,防止成为其发展下线的目标。不要盲从“口口相传”,防止害人害己。作为子女,更要特别交待和提醒家中的老人抵制诱惑,避免受骗。
再有就是结合非法集资的基本特征,通过政府机构、网络搜索等查询主体资格是否合法,从事的集资活动是否获得相关部门的批准等。
最后在日常投资理财活动中,要注意保留原始证据,如联络电话、地址等信息,书面的文字、影像资料等尽量保全,一方面有利于经济纠纷维权;另一方面如果是刑事案件,则有利于公安机关进行调查取证,尽快遏制犯罪,最大限度减少个人损失。
-记者手记
老年人为何屡屡受骗
因报道云南“鸿如茶叶”集资诈骗案,我认识了70多岁的陈大妈。原本身体不太好的她,一直为善后赔偿在公安局、检察院和法院之间奔波,期间还摔断过腿。
最让陈大妈内疚的是,在她的介绍下,几十年没见面的老同学(天津某党校退休教授)也将20多万元的退休金投给了“鸿如茶叶”,如今老同学已处于癌症晚期,急需用钱……
其实,他们能要回钱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而两位老人现在的境遇,也是很多非法集资案中受害老人的一个缩影。
陈太妈的儿子曾来找过我。他说,陈大妈投资的事情他一直不知情,因为平时忙于工作,很少和母亲沟通,母亲有心事一般也不会告诉他。而且母亲和他在经济上都是独立的,他一般不会去干涉母亲理财。而陈大妈也说过,之所以不告诉儿女,是不想让对方操心。
这位儿子很后悔,如果平时多跟母亲交流,多给她讲讲社会上发生的事,可能母亲就有了警觉之心,事情也就不会像现在这样糟糕。
同时,记者也发现,在一些非法集资案中,受害老人往往是一个带一串。在案发之前,他们甚至将诈骗公司组织的活动视作难得的社交机会,呼朋唤友越热闹越好。
这不免让人唏嘘,老年生活的寂寞,子女的疏于交流,多多少少将这些老年人推向了诱人的陷阱。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