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7日,临平站大开挖的场景。
2008年4月26日,拍下的第一张临平站照片。
2010年2月14日,大雪过后的临平站。
2011年1月29日,迎宾路回填后恢复通行。
浙江在线9月3日讯2008年4月26日中午,家住杭州余杭金桥小区的靳毅,拿起数码相机,站在自家窗边,“咔嚓”,拍下第一张杭州地铁一号线临平站开建的照片。
四年过去了,家门口的世纪大道拓宽了,马路对面的高楼也修葺一新,楼下的地铁站也在他默默的关注下建了起来。站在同一个角度,每天按下快门,记录这几年临平站建设,成了靳毅的习惯。
1009天,他一共拍下了816张照片,记录了地铁临平站的开挖、施工、回填……眼看杭州地铁一号线就要开通了,他也想把这些照片拿出来,与大家一起来分享这份喜悦。
用靳毅自己的话说:“小事情能坚持下来,有时也是一种成果。”
地铁站就在家门口每天拍照成习惯
靳毅今年39岁,他第一次关注杭州地铁是在2008年4月26日,这一天,家门口的迎宾路两侧竖起了高高的围墙,往日车水马龙的场景忽然安静下来。他知道,地铁要通到自己家门口了。
“以前我只在上海等地坐过地铁,感觉蛮快,但是从来不知道地铁站是怎么造出来的,刚好这次地铁直接通到家门口,能好好看个究竟了。”好奇心下,他翻出了家里的数码相机,站在靠马路一侧的窗户边“咔嚓”一声,拍下了第一张照片。
过了一天,靳毅下班回家,发现马路一侧的绿化带已经被清理干净,运载树木的卡车来来回回不停。他愈发激动:临平站的开挖建设就要开始了。
地铁建设日新月异,连续拍摄了几天后,靳毅突然觉得,这已经成为自己的一种习惯,一个念头在他脑海中闪过:每天坚持拍一张照片,记录下地铁临平站建设。在此之前,他也坚持拍照记录下了宝贝女儿的成长。
这一次,他拍了816张,这还不包括一些因为各种原因已经丢失的照片。
手机相机轮番上阵,照片永远只有一个角度
靳毅记录的照片,有清晨的朝霞,有夜晚的月亮,有用了近10年的数码相机拍摄的照片,也有用刚换的500万像素手机所拍,但是照片的角度只有一个:站在窗前,面对大马路,拉一张广角。
靳毅的相机不算太好,就是一般的傻瓜机。可通过电脑翻看照片,鼠标翻动稍微快一点,这些照片就像是动画,颇有点延时摄影的味道。如此浩大的拍摄工程,他却感到非常轻松:“数码相机拍照很方便,每天下班回家或者上班前摁一下快门,就几秒钟的样子,而且拍不好了马上删,没什么成本,不像以前用胶卷那么麻烦。”
2009年8月7日,夕阳的云彩非常美,地铁站内大型吊车与各种卡车在忙碌,靳毅一回家就对着窗外摁下了快门。
2010年1月17日,这天大雾,能见度不足百米,他还是起了个早,拍下了施工中的地铁站。
2010年2月14日,情人节,这天杭州大雪,他的镜头中留下了一张雪中地铁站。
除了每天一张照片的“传统”外,靳毅还抽出一个下午,架了个三脚架,对着家门口一台工作中的大型挖掘机来了个连拍。75张照片,记录下了挖掘机工作的全过程。“这组照片回放起来就像一部小电影。”
2011年1月29日,因为地铁施工而封道开挖的迎宾路重新铺上了柏油恢复通行,马路还拓宽了不少,靳毅觉得工程差不多了,“咔嚓”一声,再次定格。
期盼地铁早点开通,进市区能省一半时间
靳毅说,日拍家门口的地铁站,现在应该算是暂告一段落。等地铁开通之后,他还会继续拍下去。
“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了。一样东西,从无到有,看着它一点点成长、变化,那种感觉,说得直白点,是有感情了。开通那一天要拍的,满月也会去拍,周年可能也会拍。到时候除了拍地铁,说不定还会拍行走在地铁站里的各种人群。”
对于家门口即将开通的杭州地铁一号线,靳毅还是非常期待。他说自己经常会去杭州市区,因为路程太远,每次都是开车前往。“有时候遇到高峰,那不是一般的路堵,像送女儿到省儿保看病,路上堵一下至少要两个小时,到医院门口停车还要找地方,这一趟下来,没个半天不行。”靳毅说,地铁没有红绿灯,不会堵车,开得也快,这一算,开通后去市区估摸着能省一半的时间了。
- 老百姓的镜头世界第五届杭州市民摄影节开幕
- 是谁转动了监控镜头?比比手臂找出作案内鬼
- 地铁1号线通过人防验收 地铁站可变身安全避难所
- 这个地铁站能逛日式超市 还能买杭派女装
- 杭州地铁站点垒70cm高的沙包墙 西湖边架起万根钢管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