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遂昌9月4日电[-乡村名片]
际下村:位于遂昌县柘岱口乡,与福建浦城县际洋村一溪之隔,现有村民339户、1005人,以种植茶叶、高山蔬菜和养殖獭兔为主要产业,去年人均纯收入7852元。
村支书:林光友
村委会主任:黄孔明
际下村和际洋村紧挨着,几片房子有木廊相连,作为省界的小溪就从廊下流过。在群林掩映的浙闽边界山乡,两村演绎了许多动人故事。
走在际下村的村道上,水泥路面平直、整洁,隔几步就有一个垃圾箱,垃圾统一回收焚烧;路边的溪流自深山汩汩而来,清澈可见水底的石斑鱼;街道两旁洋气的多层楼房,还留存着当年因为木材生意大兴而带来的繁荣气息。
但上游的际洋村一度脏乱差,垃圾堆在屋后山坡上,垒成小丘,或倾倒在溪流里,漂满溪水。
黄孔明和村干部一起,挨家挨户拜访际洋村村民,给每户人家送去垃圾桶,又买了许多垃圾箱,摆在际洋村的街道上。际下村的保洁员,同时负责清扫、回收际洋村的垃圾。“光垃圾桶就送出600多个,花费近5万元。”际下村副支书宋松法说,此举感动了际洋村人,从此自觉地维护环境卫生。
为彻底清理溪流中的垃圾,去年4月,两个村的村干部带头,挽起裤脚,捏着柴刀,站在冰凉的春水中打捞。足足忙了三四个月,才把垃圾捞干净。
山溪清澈了,两个村建立的“生态保护联防队”却没有闲着,他们白天巡山护林,晚上紧盯非法网鱼、毒鱼行为。黄孔明说:“从晚上9点到次日清晨4点,沿溪几十里巡逻。”如今,当地偷捕溪鱼、石蛙的行为基本绝迹。
舞花灯是际下村自明代流传下来的古老习俗。每年正月初八,花灯的长龙、唱小戏的演员、吹唢呐的乐队以及全村老少,汇成欢乐的长河,盛况持续十余天。近几年,际洋村的马灯也加入进来,更添热闹。
花灯从秋后就开始制作。男人们上山砍来毛竹,切成薄条,扎成花灯骨架。女人们舞动剪刀,用极其灵巧的手法,让一张张彩纸开出茶花、牡丹、芙蓉。
64岁的张慧英是际下村为数不多的花灯手艺和小戏唱功俱佳的老人。“二进门来八仙开,金丝纱灯两边排,风吹纱灯团团转……”只要有人爱听,张慧英随时随地都愿意唱上一曲。她剪花灯不用打底画线,三两下就剪出一朵梅花。
让张慧英欣慰的是,孩子们对花灯也产生了浓厚兴趣。暑假里,几位老人教授剪花灯,两个村的孩子连同家长都来学习,把几间旧教室挤得满满的。到了傍晚,在村民活动中心的大院里,出身于婺剧世家的际下村前支书黄家文拉起胡琴,两村人载歌载舞,其乐融融。
多年前,依靠数万亩森林资源,这里商人往来不绝,成为穷乡僻壤间一片繁华的商埠。如今,生态公益林实行限伐管理,际下村转而种植茶叶、四季豆,养殖獭兔,搞来料加工,并和际洋村展开生产合作。际下村支部委员张文贵说:“我们两个村林在一起,田在一起,难分彼此。”
采茶季节,际下村收购茶叶的车辆准时到达际洋村,两个村的茶叶被运至遂昌县城。这是两村茶叶、蔬菜等产销合作社带来的便利,价格统一、稳定,运输和销售有保障。
黄孔明经营的獭兔场坐落在际洋村,去年出栏近3万只。他将种兔送给两个村生活困难的村民,无偿传授养殖技术,统一回收销售,带动一大批人脱贫致富。
现在,让两村人犯难的一大问题是整修山间公路。两村有多个自然村,散落在方圆几十里的大山中,连接这些村子的是坑洼不平的土路。“暴雨一冲,有的路就变成汪洋。我们打算浇水泥路,但资金是难题。”黄孔明说,高山蔬菜经过山路颠簸后卖相难看,有的在车里都捂熟了。
黄孔明说,在下一次两村联席会议上,大家要商量整修道路的事,还要商议修建休闲公园。
[-微言乡村]
曾福泉:尘嚣远去,青山扑面。际下村一座房屋的白墙上写着两个红字:省界。一脚迈过去就到了福建。两村村民彼此交融,没有藩篱芥蒂,令人感慨。
肖靓:石斑鱼对水质的要求极高。穿村而过的小溪里,石斑鱼成群结队。能保持这样的好生态,是两省村民共同保护的结果,实属不易。
- 从出厂到不断循环使用 一只啤酒瓶会发生什么故事?
- 一对美国夫妇的杭帮爱情故事:22年坚持来杭支教
- “风尚绍兴·公安爱民故事” 风雨十年的守护
- 《第36个故事》中的朵儿咖啡出现杭州版
- 中国(洞头)海洋动物故事演讲总决赛闭幕 十名选手分获奖项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