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讯 走出乔司监狱,35岁的阿亮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眼神中充满憧憬。7年前,因打架斗殴被判入狱8年的他,对人生充满绝望。但经过教育改造,他不仅因表现良好而减刑1年,还在管教民警的帮助下重新规划职业生涯,掌握了缝纫技能,“释放前,监狱还安排我在出监分监狱接受模拟社会实训,学会投币乘公交、到企业应聘等很多生活实用技能,我对适应新生活更有信心了。”
为了提高教育改造成果、实现监所与社会的无缝对接,我省司法行政部门在不断强化监所安全管理的同时,在国内率先探索开展服刑人员“职业生涯规划”,并于2010年在乔司监狱设立全省首个出监分监狱,推行模拟社会实训。目前,全省服刑人员的入、出监(所)教育接受率达到100%。
服刑和劳教(戒毒)人员等特殊人群的教育改造,直接关系社会稳定。近年来,我省各级司法行政机关积极履行劳教(戒毒)管理、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职责,不断创新特殊人群教育管理的新模式,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杭州市萧山区浦阳镇人蒋某因犯盗窃罪被判拘役3个月,缓刑6个月。社区矫正期间,他没有汇报请假就擅自到萧山城区办事,谁知一进城,一条报警短信就自动发到浦阳镇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手机上:蒋××离开“电子围墙”区域浦阳。因此被拘留7天的蒋某后悔莫及:“我以后一定要服从管理,好好改造。”
“社区矫正工作,公正执法与科学帮教缺一不可。”省司法厅副巡视员马时明介绍,我省通过全面推进社区矫正人员信息监管平台建设,积极构建教育、管理、帮扶“三位一体”新机制,全面落实个案矫正、心理矫治、分类教育、警示教育、公益劳动、社会帮教制度,各项工作处在全国前列,其中县级社区矫正信息监管平台建设实现全覆盖。至今年6月底,全省累计接收社区矫正人员12.7万名,再犯罪率控制在0.1%以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戒毒之难,众所周知,但奉化人沈某不仅成功戒毒,还创办山岭蔬果专业合作社,被评为省级科技示范户。“我能有今天,离不开省强制隔离戒毒所的科学帮教和悉心关爱。”沈某告诉记者。
近年来,我省司法行政系统强制戒毒场所创新探索强制隔离戒毒和戒毒康复新模式,加大生理脱毒、心理脱毒、行为矫正、体能训练力度,初步形成“三期四段”强戒模式,帮助瘾君子科学地摆脱毒品困扰。
- 浙江法院推行审判执行新机制 阳光司法促公正保廉明
- 蔡奇:司法机关要主动触网,让微博成为桥梁
- 蔡奇:司法机关要主动触网,让微博成为桥梁
- 司法与民意互动关系的构建策略
- 老汉捡破烂难筹孙子学费 永康检察官司法救助雪中送炭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