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岁的傅志林正在和时间赛跑。
他做的事,和绍兴100多种古船有关。
古船都长什么样?绝大部分都只在上了年纪的老人记忆中。
今年4月,傅志林召集村里14位80岁以上的造船师傅,成立了“绍兴古船文化研究小组”。
上周,我们见面时,他们已在老师傅的指导下,初步完成了18艘古船模型。
而按他的设想,要把绍兴100多种古船,全都微缩打造出来。
绍兴到底有哪些古船?
乌篷船,是水乡绍兴的文化标志之一。
资料记载,古代绍兴曾是浙江的海运和内河航运中心,是国内水运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早在7000年前宁绍平原上已有舟楫往来。春秋战国时代,古越的舟船已能航海,古代绍兴是我国舟船使用最早的地区之一。
在傅志林的讲述下,一艘艘古船在我们脑海中浮现出来:
明瓦船
明瓦船,是旧时绍兴最高级的水上交通工具。这种船船身宽阔,装修考究,是官府人员,或有钱的大户人家才用得上的。
绍兴乡土文化协会会长孙祉广说,这好比是现代的房车,船上厨房、餐厅、客厅、卧室、厕所一应俱全。推开最顶层的乌篷,用蛎壳片做成的透气明亮小窗篷,让整艘船瞬间有了全景天窗。
除了随船的仆人和侍卫,船头还设有两尊石狮子保驾护航。顶着石榴的虎头或水鸟鹢(yì)画在船头,瞪着眼睛往前看,为船辟邪、开道。船帮上画有人们熟悉的戏曲片段,如西游记、天仙配、八仙过海等,装饰精美。
松陵村造船老师傅傅长水说,明瓦船的故事是最多的。“以前我们家造船,徐锡麟又是我们亲戚。我们就送了他们家一艘明瓦船。当年的革命家陶成章、孙中山在绍兴都坐过这样的船。”
1916年8月,孙中山曾在绍兴考察3天。“烟波画舫”是孙中山一行的专用明瓦船。登船后,孙中山坐于前舱平台的藤椅上放眼鉴湖风光,大赞:“山阴道上,应接不暇,真是名不虚传。”
牛拖船
顾名思义,这是一种必须靠水牛来牵引的船。一般在水位较浅的河段运输货物,如稻草、柴火、石头,等等。
这种船平头平艄,为的就是方便排队。往往,我们看到的牛拖船都是成串出现的:几条小型平底木船首尾相连排成队,前面一头或三五头水牛在牵引带队,一位船夫悠然坐在第一艘船的船头持鞭指挥。
船夫和水牛之间有一套自己的交流方式,发出口令或扬起鞭绳指引着水牛行、止、转弯。远处望着船夫颇有些垂钓的意味,从容悠闲。水牛在前面默默行走,水位稍深处,往往就露出一个喘息的脑袋和乌黑的脊背。不过要是遇上河岸调皮的小孩扔些土块“逗”水牛,这一路可就没那么自在了。
救火龙船
救火龙船,是古代的民间“消防船”。在水路发达的古绍兴,这是民间消防队“水龙会”的必备救火装备。船头是昂首的“龙头”,寓意“龙到水到”。船上除了安放抽水装置“水泵”外,至少还能容纳40位“消防员”。
出警时,船上的“消防员”左右排开,齐力划桨。到达目的地后,把水泵抬上岸,大家轮番压泵作战。
接到火灾警情,水龙会的鸣锣手会敲3遍锣。第一遍锣,意味着“召唤”,召唤会员迅速到位集合。第二遍锣,表示“催促”。第三遍锣,代表“不等了,我们出发”!
水龙会的会员一方面承担“随叫随到”的义务,另一方面也享受不少优惠政策。
傅长水说,征兵不用去了;国民党执政时,修桥修路什么的,村里轮流抽调壮丁,这也不用去了。
采菱船
江南盛产菱角,绍兴也不例外。古代的渔业、水上种植业都要用到舟船,但菱塘种植较密,一般船只不易进入,因此人们需要一种椭圆形的采菱船。由于造型上有些像脚桶,所以也有人叫它:菱桶。
采菱船长度在2米左右,十分轻巧、灵便。女子一人就可以背起它来到菱塘。阳光灿烂的日子,河面碧绿一片,一群女子划着各自的采菱船在水波荡漾。她们拨开绿叶,麻利采菱,采摘间还不忘歌唱嬉笑。完工上岸后,把菱角往袋子或篮子里一装,背起小船回家去。
渡船
小型渡船,它分两种,即方形和长方形。
前者没有固定的船夫。在没有建桥的地方,智慧的水乡人就用这渡船“自助”过河。
它一米八见方,船两端用长长的抽绳连接在河岸两边的树桩或石礅上。不用时,绳子沉于水底,空出河面方便其他船只通行。乘船时,人坐船上,用力抽拉目标方向的绳子,缓缓把船只挪至对岸。
后者常有专人摇橹摆渡。摆渡人好像现在的公交车司机,固定时间上下班,向乘船人收取一定的公交费——有乘船人自愿给的,也有的当地统一给的;当然还有的人,就像现在的“义工”,不收钱,志愿服务。
差船
差船,也叫小梭飞船,行船速度比较快。船尾有一两支橹,船夫立着摇橹。船头放两个“石礅磉(sǎnɡ)”压船,以免行进中船头上翘影响速度。
因为古时的公务人员出勤执行公务的就是这种轻便快速梭飞船,所以人们也习惯叫它“差船”。孙祉广给记者打了个形象的比喻,这就好比是现在的“警车”,让人一眼就看出来了,船头的标志清楚地告诉你这是什么级别的公务船。
傅志林说:“如果画着龙头,说明是皇家的船;老虎头,那是巡抚;狗头,就是县官的。大概是这样。”
(制图为示意,非古船精确造型)
都市快报 培训生 陈佳 记者 叶建良 摄影 江玥 制图 李本献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