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不了、不能忘、无怨无悔”开放互动党课
社区文化
庆春路金融商业街
天堂丝绸·武林衣秀
城北体育公园
中北创意街区
818邻里互助站
流动党员“温馨驿站”
以创新的意识托起“繁华时尚之区”
——访下城区委书记项永丹
问:今年下城提出以深入开展“投资推进年”、“消费促进年”和“环境改进年”活动为主抓手,不断提升区域经济发展质量。请问这“三个年”活动的主要目标举措是什么?活动开展至今,已取得了哪些实效?
答:具体来说“投资推进年”活动就是要实现“四个确保”,即要确保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0亿元,确保34个重点项目开工,确保34个在建重点项目竣工,确保1900套安置房顺利回迁。“消费促进年”活动就是要继续打响下城“天堂丝绸、武林衣秀、购物天堂”三大品牌,继续做强特色街“商、旅、文”文章,抓住“五一”、“六一”、“国庆”、“西博会”等关键时间节点,早策划、早准备,扎实做好各类促销活动,全力掀起下城消费促进新高潮。“环境改进年”活动就是要通过进一步完善政府对企业的政策服务、办事服务、人才服务和安全服务,不断优化下城“亲商、安商、富商”的投资创业环境,并通过努力吸引更多的企业到下城来投资落户。今年上半年,下城区经济建设总体发展平稳,其中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达到了92%,比去年增长2个百分点,继续保持全省第一。
问:下城作为杭州的老城区,在杭州创新型城市建设上有哪些具体举措?
答:第一是人才的创新,下城区将“人才强区”战略列为今后发展的长期战略,我们的目标是到2016年,引进人才20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1万人。其中人才的引进重点在社会管理方面,如从教育、卫生、文化方面重点进行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我们出台了有关“人才强区”的一系列文件,并安排每年预算的2%用于人才工作,从而使下城的人才工作有基础、有保障、有落实;第二是产业的创新,下城区提出了“1+5”的产业发展模式,其中“1”是提升下城区的商贸服务业,“5”是在全市提出的十大产业的基础上根据下城的实际情况所确定的金融服务、文化创意、信息软件、电子商务、物联网等五大重点产业,通过产业的不断创新为转型发展提供保障;第三是社会管理的创新,这包括管理重心下移、整合资源和提高管理绩效,下城区创新社会管理的目标是“两楼一新”,即加强楼宇、楼道和新市民的管理。第四是基层组织建设的创新。最近我们专门研究了社区居务监督机制,通过完善“四个民主”,促进民主工作进一步发展。
问:下城区提出要用两年时间的努力,力争使下城进入浙江省文化先进区行列。您认为,下城区建设“文化强区”的重点主要在哪些方面?
答:一是文明建设抓巩固。进一步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今年上半年,下城在创建工作中突出不同群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如在干部中深入开展“弘扬下城精神——我们的价值观”大讨论活动,进一步弘扬“开拓创新、克难攻坚,干一件成一件”的下城精神,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突出学习吴斌的务实敬业精神。二是文化事业的普及。随着居民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也需要用丰富的文化生活不断满足老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目前下城区有近500支的文化团队,形成了15分钟文化圈,10分钟体验圈,我们计划通过2年的努力,进入全省文化先进区的行列。三是文化产业抓提升。下城区文化产业是支柱产业,“十一五”末下城区文化产业占比已经达到16%,我们计划通过“抓引进、抓集聚、抓培养”不断壮大培养文创产业,力争到“十二五”末,下城的文化产业突破20%。
问:近年来,下城区按照杭州市委、市政府的具体部署,积极开展与临安市的结对协作。请您谈谈有关区域统筹方面,下城区所做的工作。
答:自开展区市协作工作以来,下城区按照杭州市城乡区域统筹和“区市协作”工作的总体要求,围绕“产业共兴、资源共享、乡街结对、人才互派、环境共保”的总体目标,开展了一些积极有效的工作,如选拔下城优秀教师、医务工作者到临安,同时也选派临安的一些干部到下城交流,实现了较好的共赢。在下城自身发展上,我们提出了“南精北快”的发展战略,即在精细化管理南部的同时,在北部实现又好又快发展。首先是优化规划,以规划引领为龙头,进一步加大产业升级转型,积极利用资源,保护环境,进一步加大北部投资力度,通过十年左右的努力,基本实现下城南北统筹,共同发展。
关键词:转型
墙上既有韵味十足的中国传统字画,也有风格迥异的西方美术作品。在以充满创意氛围著称的中山北路,这家名为“十竹斋”的店铺,就在临街的一间不起眼的半地下空间里。就是这样一家小小的店铺,其中的一张复制名画,就可以卖出十万元的高价。按照十竹斋负责人魏立中的话说,这就是文化与创新的力量。
坐拥杭城最为繁华的钻石地段,下城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拥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仅今年上半年,下城区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就达到了92%,比去年增长2个百分点,继续保持全省第一。
在这样的基础上,下城依然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转型升级,成为下城发展现代服务业不懈的追求。今年,下城又提出了“1+5”的产业发展模式,其中“1”是提升下城区的商贸服务业,“5”是在全市提出的十大产业的基础上根据下城的实际情况所确定的金融服务、文化创意、信息软件、电子商务、物联网等五大重点产业,通过产业的不断创新为转型发展提供保障,以十竹斋为代表的文化创意产业,就是下城重点发展的行业之一。
面对今年复杂严峻的外部经济形势,下城区上半年依然交出了漂亮的成绩单:全区发展呈现出“结构趋优、投资加快、消费回暖和环境优化”等特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量和增速列杭州六城区第一,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增速列杭州六城区第一;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列杭州六城区第二,工业总产值和工业销售产值增速额列杭州六城区第二。上半年,全区累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0亿元,同比增长7.5%;完成财政总收入79.27亿元,完成地方财政收入45.4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88%和8.07%;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8.03亿元,同比增长20.53%;累计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36.7亿元,占GDP比重达91.96%,并首获全省利用外资成绩显著县(市、区)荣誉称号。
关键词:创新
从打铁关社区服务中心大门走进来,沿楼梯上二楼,迎面就是一个大大的服务台。服务台后的幕墙上,“818邻里互助站”几个大字特别醒目,下面还标注了热线电话:85857818。
“我们的‘818’邻里互助站是在社区指导下,相当于社区为居民搭建了一个“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平台。这个“818邻里互助站”除了为确实需要帮助的对象提供无偿服务以外,所有的居民都可以参与其中,以积分的形式,不仅能够为他人服务,也享受其他人的服务。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目前的互助站,已经能够做到包括水电维修、管道疏通、代购物品、家政服务、陪医拿药、做饭买菜、散步闲聊等十类互助服务项目,受到居民的广泛好评。
创新社会管理,这个词汇在下城区全体党员干部的心目中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最近让下城百姓津津乐道的,还有一个听上去稍显陌生的词汇——“居务监督”机制。实行居务监督是下城区在创新城市社区基层管理、推进基层民主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换句话说,在下城区,社区居民们将有机会行使自己的权利,监督社区的工作。
原来,近年来下城在保障改善民生、优化社区环境等方面不断加大投入,涉及社区的背街小巷、庭院改善等工程不断增多,社区居务也日趋繁忙,不少社区反映亟须建立一个针对日常居务方面工作的监督机构。在此情况下,2007年,下城在长庆街道新华坊社区建立了全区首家社区居务监督委员会,2011年武林街道又在7个社区全部建立了社区居务监督委员会。仅仅几年间,居务监督委员会就在社区重大事项的监督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加强了基层民主,促进了社区和谐,密切了干群关系,收到了初步成效。
如今,下城区又出台了《社区居务监督委员会工作规定》,对社区居务监督委员会进行了规范,并要求全区各街道社区扎实做好居务监督委员会的组建工作,到今年9月底前,下城将把社区居务监督委员会在全区铺开。
关键词:民生
城区工作,归根到底就是为民服务工作。近几年来,下城在保障改善民生、优化社区环境等方面不断加大投入,新增财力的三分之二以上都用于民生事业,每年落实的帮扶资金都在2000万元以上,还全面实施了背街小巷改善、庭院改善、危旧房改善、物业管理改善、公厕提升改造等民心工程,据不完全统计,这些民心工程的总投资超过10个亿。
今年来,下城区结合中心城区“两楼一新”(楼道、楼宇和新杭州人)基本特征和“一老一小一新”(老年人、儿童和新杭州人)的工作重点,不断扩大公共服务供给,深入实施民心实事工程,努力为老百姓解决就业、养老、教育、医疗服务等一系列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
首先是加强就业创业服务。制定出台《深化创建充分就业城区和创业型城区若干意见》,安排落实促进就业资金3600万元,进一步加大对大学生、“新杭州人”和失业人员的就业创业政策扶持。广泛开展“就业援助月”和再就业培训等活动,累计帮助5413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超额完成全年目标。帮助大学生新成立创业企业34家,完成年度目标的85%。
对于大家关心的教育事业,下城不断优化教育基础设施,积极引导幼儿园上等级、创示范。今年,又有2所幼儿园被评为“省一级幼儿园”,5所幼儿园被评为“市甲级幼儿园”。全力解决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确保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与本市儿童享受同等待遇。
针对养老方面,下城区积极构建“9064”养老格局,通过新建、联建、租用、转型和改扩建等方式,加快推进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全区累计新增机构养老床位575张,新建社区老年食堂2家,新建社区日间照料综合服务中心2家。在天水街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广“楼道转角爱心椅”安装工程。
今年,下城还将新建完成三塘社区和文晖大桥西等3个停车场,累计新增停车泊位421个。通过停车资源共享,累计新增错时停车泊位538个,有效缓解小区停车难问题。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