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9月17日讯 昨天是农历八月初一,再过13天就是传统佳节中秋节了。此前,记者了解到,从9月15日起,新塍镇的主要月饼生产厂家,开始了夜间加班生产。昨晚6点左右,记者赶到新塍,走进了部分月饼生产企业。
月饼企业“开夜工”
“今天晚上收工可能要很晚。月饼烘烤结束后,要让它自然冷却,再进行包装,否则会影响口感,嚼起来会黏,还会影响保质期。晚上机器停了以后,等月饼出炉和充分冷却还要两三个小时,再进行包装,这样下班就晚了。实际上,现在还不是最忙的时候,中秋节前10天左右,才是最忙碌的时候。”陈建国是“虹桥头”月饼的“掌门人”,即使在平时,他做的月饼也很受欢迎。今年春节过后,陈建国把月饼等传统糕点摆进了嘉兴市区的“天天农展会”,口碑不错。
“这两天白班生产3万多筒,如果把夜班算进去,一天能生产5万筒左右。”昨晚6点半,制作车间一天的劳作结束了,工人们忙着包装、装箱。陈建国说:“今年特别对饼馅进行了改良,效果蛮不错。昨天,市政府驻京联络处的一名工作人员慕名来厂里,品尝了我们的产品后,决定订80份礼盒包装的月饼,带到北京,让在北京工作的嘉兴籍人士品尝家乡月饼的味道。数量虽不多,但口碑肯定会传出去。”
请专家改良口感
“今年,我们请了浙江大学食品营养系的专家,专门对苏式月饼的馅和皮进行了改良。”嘉兴市徐珍坊食品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老姚见到记者,忙不迭地从车间拿来刚出炉的月饼让记者品尝,“今年5月份的时候,浙大的老师在新塍待了一个多星期,研究皮和馅怎样更适口的问题。现在的消费者,对口感越来越注重,越来越难‘伺候’,如果按老办法做,肯定‘吃不开’!”
手工月饼“很坚持”
昨晚,新塍镇人民路上的嘉兴新塍郭村食品有限公司的车间内,灯火通明。这家企业是新塍镇为数不多的全手工月饼制作企业之一。“产量低,不及以机制为主的月饼生产企业,但老客户相信手工月饼,这条路我还是想走下去的。”企业负责人郭升说。
据相关资料记载,郭香村糕饼早在民国时期就已经非常有名,在当时与五芳斋粽子相媲美。记者发现,由于制作流程的关系,手工月饼企业目前的日产量仅为机制月饼企业的五分之一左右,销售价格相同,但用工成本高,供不应求的背后,难掩忧虑。
今年月饼“老价钿”
自前年以来,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月饼制作原料的价格也节节攀升,今年四五月间,相关人士预测,今年的月饼价格将上涨10%至15%,但记者发现,今年的新塍月饼价格仍维持在去年的水平。“价格确实是一个瓶颈,涨不上去,多年来大家都认可了这个价位,而且价格透明度也高,要生存发展,竞争又相当激烈,眼下只有靠提高工艺,以质和量来取胜。”一家月饼生产企业的负责人说。
据了解,新塍镇大大小小的月饼生产企业有几十家,但绝大部分是“前店后厂”作坊式的生产经营模式,在“新塍月饼”这个大概念下,呈现出鱼龙混杂的局面,如何整合资源,做大做强新塍月饼产业,提档升级,还有很多功课要做。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