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6.26.3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6.26.3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在线时评 正文
遗体捐献应成为文明社会的常态
2012年09月24日 08:57:40

  9月19日,新昌县红十字会办公室内,梁品均老人在《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书》上签了名盖了章,从而成为该县第11位遗体捐献志愿者。梁品均今年75岁,是一位有着46年党龄的老党员。(9月20日《天天商报》)

  “人生自古谁无死”,死后的遗体如何处理,这是一个客观存在、无法回避的问题。从现实情况来看,人死后的归宿有三个地方:一是入土为安,二是骨灰海葬,三是捐献遗体供科研和教学使用。长期以来,受封建思想的影响,家人们都希望逝者能保持身体的完整、“体面”地离开人世,一般都无法接受遗体捐献这种让逝者“死无全尸”的做法。

  事实上,对死的态度是对生的态度的延续。捐献遗体需要极大的勇气,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摒弃丧葬习俗的偏见。而集结这种力量的,不仅仅是观念的更新,更是世俗和亲情的超越。老党员梁品均作出遗体捐献的决定,这不仅是一个共产党员高尚人格的体现,更是对自身、对社会乃至对自然的一种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自愿捐献遗体,老梁的善举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精神境界,让我们读懂了什么叫无私奉献,这种大爱传递的是人间的真善美,是社会新风的真实写照。正如有首歌中唱道:“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正是有了老梁的这种大爱,我们的社会充满了阳光、充满了生机,这让我们更加珍惜生活、热爱生活。

  捐赠器官,意味着一个人的个体生命完结之后,仍然可以为活着的人们服务,在某种意义上讲是生命的另一种延续。将遗体用于医学研究,如果因此而实现了医学技术的突破,拯救了另一个陌生人,这不仅能让逝者的家属得到莫大的安慰,更有利于解剖科学和医学教学事业的发展。

  生命以爱的形式在延续,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愿遗体捐献成为文明社会的一种常态。

  
来源: 绍兴网 作者: 徐剑锋 编辑: 施菲菲
16国老外浙江农村体验过年

16国老外浙江农村体验过年

每日关注
  • 一线湖景房成露天厕所 新年愿望不再有人随地大小便
  • 大头儿子官司上身 杭州公司向央视动画索赔156万元
  • 传销“老总”在咖啡馆里开年会 被诸暨警方一锅端了
  • 每10分钟攻击三国主题网游 玩家和游戏公司彻底抓狂
  • 环卫工人愿年轻人少放点鞭炮 盼着回家吃一顿团圆饭
相关阅读
微信分享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往期回顾

  • 浙江公安践行“平安浙江”大型报道
    浙江公安践行“平安浙江”大型报道
  • 迎接G20 人人讲文明——做文明有礼浙江人
    迎接G20 人人讲文明——做文明有礼浙江人
  • 开局之年谋新篇-聚焦2016全国两会
    开局之年谋新篇-聚焦2016全国两会
浙江即时报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