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门票高企,一直为人诟病。国庆长假来临之际,一则景区门票价格下降的新闻,让人眼睛一亮。但仔细看后,却不免失望。
据国家发改委统计,各地降价的景点共80家,也就是平均每个省(市、自治区)两三家。虽然数字不多,本也可期待。但仔细看一下名录,那就只能叹气了。原来各地公布的降价景点,差不多都是游人罕至的冷门景点。
以咱们浙江为例,降价的两个景点分别是杭州的临安钱王陵园和金华的天宁寺。作为外地游客,不知道有多少人听说过这两个景点,特别是到杭州、金华,又有多少会将这两个地方作为目标景区。其他各地的降价景点,就知名度而言,差不多也都是这个级别。拿出这样的景点降价,究竟是真心让利于游客呢?还是借此搞促销,给几个冷门景点做一下广告?
专挑冷门景点降价,要说一点意义没有,也是有的。至少这是一种姿态,表明景区主管部门已经意识到高票价不得人心,在票价问题上该有所表示了。
但是,具体操作中的这种做法,更多地说明一个问题,即许多地方还是没有跳出门票经济的小视野。其实,发展旅游业推动经济发展,并不是赚点门票钱,在门票上斩游客一刀,反而影响了游客的兴致,失去其他消费的动力。
相反,一个成熟景区,他们深知“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齐全,才是借旅游发展地方经济的妙招。而门票,只是其中“游”的内容中的一小部分而已,岂可将自己圈死在这里,这样又如何盘活景区?
早两年,一些红色景点,被指定要求免除门票。几年过去了,许多地方没有因为取消门票而影响发展,相反由于免费了,来的客人更多了,周边的各类商店越来越红火了,对经济作出的整体贡献可能更高。
从高速公路免费通行,到部分景区降价,总的来说,都是为老百姓着想,这也是大势所趋。但是,改革既要谨慎行事,必要时更要大踏步前进。像景区门票降价,看不出来有什么好害怕的,那就不妨步子大一点,让人看得清楚点。也只有如此,降价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最后实现游客与景区双赢的目的。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