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即将逝去的九月,名校哈佛沉浸在一种微妙的氛围中:该校有100多名本科学生涉嫌在一门课程的期末考试中作弊,学校已对此事展开了调查。
上学期期末有一门课程采取了可带回家完成的开卷考试模式,提交答卷的学生超过250人,包含本科各个年级。结果将近一半答卷有作弊嫌疑,包括对答案或直接抄袭。本科生教育部门主管杰伊·哈里斯说,那门课程的助教发现,一些迹象显示学生可能合作答题或使用完全一样的语句,而“这场考试明确禁止学生相互商量”。
依照规定,哈佛对作弊学生的处罚包括劝诫、首次违规警告和强制离校一年。
有人说,“对答案或直接抄袭”这样的事放在国内高校并不会引起如此大的关注。我们早已习惯了相互交流、对答案,甚至是网上发帖求人代劳;我们的老师早已习惯了雷同;我们的教育早已习惯了不把作弊“上纲上线”,不会去大张旗鼓地调查。
其实在诚信这个问题上,国内高校正在做着很多努力。近日,第三届中美科学道德诚信案例研讨会让一大群学术专家聚在了杭州。会上,来自中国科学协会和美国科学促进会及中美两国各高校和研究机构的30余名专家学者,分别从“署名权和名誉”、“利益冲突”、“剽窃和原创作品”以及“合作”等四个专题,讨论了如何促进学术诚信教育。
为期两天的研讨会在向我们传递一个信息:在处理学术不端行为时仅有规章制度是不够的,只有教育才能培养科学研究者端正的学术行为习惯。
剽窃,多少才算多?
剽窃有很多种,这里谈及的是一种相对温和的行为,语句抄袭。
每年,从入春到炎夏的长长几个月,淘宝网上“论文检测”的生意就特别好,两元一次,单店的月销量可高达三万件。购买者基本都是为了论文而愁的学生,他们想通过软件来检测,自己的论文到底算不算抄袭。记者了解到,国内高校一般要求学生论文重合率低于30%算合格。
明尼苏达大学高等教育学教授Melissa Anderson说:“学术剽窃的定义不仅是数字的剽窃,更多是内容和思想的剽窃。很多学生会有剽窃的行为,他们用软件检查文章,把可能会认为是剽窃的词替换掉,以此来避免从字数的角度被怀疑是剽窃。但他们在内容和思想层面来说依然是剽窃,所以我觉得思想和内容的剽窃不能够简单用字数来进行衡量。”
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强调,不同的学科在语言上有不同的要求,关键是文章的思想是不是作者独有。
欧道明大学心理学教授Philip J langlais说:“(相同)文字的数量确实是个很重要的数据,但是同时也要看使用的文字到底表达了一个什么样的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有多少是从别人那里借来的?”
我国应加强诚信课程教育
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卢天健认为:“高等教育机构,不仅应该持续加强在研究诚信道德行为方面的教育项目,同时还需努力构建一种框架,来培养一种求是的科学精神。”
“尽管目前一些国内的大学提供有关研究行为准则的课程,也组织相关的培训。但缺乏自己编写的相关教材。所以,不少学生和学者不了解做研究的合适方法。”卢天健认为应该采取措施,“比如说引入有关研究诚信的项目教育课程;鼓励中国学者编写有关诚信的高质量中文教材。”
卢天健还建议高校使用论文识别软件,能有效地识别出论文是否为剽窃作品。
浙江大学校长杨卫建议,将一些真实案例及分析汇集编辑成册,供学生在学术道德教育中使用。他说,“中国科协正在尽力推进面向全国研究生的科学道德教育活动。接下去,我们要让所有的人知道研究当中什么是很重要的,要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 衢州市19家企业获评浙江省进出口质量诚信企业
- 49年前欠医院18元钱 温州诚信父子49年后还账3万元
- 大学毕业生杭州倒卖考试作弊器 还拉两同学来入伙
- 杭州有人卖考试作弊工具 涉嫌非法销售间谍器材
- 温州“诚信老爹”:儿子们欠的债还清了 谢绝捐款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