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0月16日讯 在黄岩农民学习会馆里,有一所最奇特的“讲堂”,它的主讲老师学历最低,未上过一天学,完全靠自学识字;它的老师年龄最大,今年已是88岁高龄;它的学生最老,平均年龄为78岁;它的办学成本最低,全年就是30度电费;但是它的办学效率最高,一个月六堂课,堂堂座无虚席;它的办学效应最好,成了农村中老年人的精神乐园。
一支笔抄出百科全书
“联群是个文明村,需要群众都参与;讲文明,改陋习,移风易俗树新风……”这张《乡风文明》字牌上的每一个毛笔大字都是潘深河亲笔书写,字迹工整。一折一钩之间,但见写者的仔细;而撇捺之处,则现其张驰有度。苍劲的笔风以及写者温厚的心地、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都潜藏在字里行间。
潘深河讲堂有两个主角,一个是潘老自己,另一个便是备课教材——他抄写的字牌。
在备课和编排教材上,潘深河有一套“独家秘笈”。他从报纸、杂志以及电视新闻上收集相关材料,编排成顺口溜、三句半,用押韵对仗的语调、现实生动的例子让村民听得懂、记得住。课程又围绕农民的生活、兴趣爱好、关注热点等方面开设,针对性和时效性极强。
粗粗一算,到现在为止,备课的字牌,潘深河已经抄写了近300张。翻到背面一看,这些字牌竟然都是一些广告纸、化肥袋、宣传画、挂历,是他平时捡来或想方设法收集来的。为了备课,他度过了多少个辗转反侧的夜晚,有时半夜想到一句话,马上起床拿笔写到备课本上。
潘深河用手中的一支笔,抄出了农村百科全书。来到教室,放眼望去,前后左右均以字牌为墙,上下两排或者三排,间隔分明,整整齐齐。不仅如此,他的办公室,家里的书房、卧室、客厅都挂满了字牌。教材内容包罗万象,有自编的顺口溜、三句半,有宣讲社会公德的如:“遵纪守法”、“热爱祖国”、“艰苦奋斗”、“团结互助”、“乡风文明”、“尊老爱幼”等。有宣讲科学保健知识的如:“防暑祛病”、“中风预防保健知识”等,也有宣讲生活常识的如:“日常生活八大误区”、“人怎样防跌,一句话就是要小心”等,还有他专门收集的事例与数据。
老伴章吉青说:“他不抽烟、不赌博,就爱呆在家里写字牌备课。不管下雨下雪,他都照常写。每回叫他吃饭得叫3次以上,笔下的纸不写完是不肯下来吃饭的,等他来吃时,饭菜早就凉了。现在我烧饭之前要先问问他——可不可以去烧饭了?”虽然在潘深河面前,她都笑呵呵的,给他备纸磨墨,辅助讲堂教学,但实际上她别提有多心疼自家这位办起讲堂后就忘我忘家的老先生了。她每天看着这一张张字牌,彷佛看到了老伴半生的心血。
“潘老师是一个有爱心人,这么多年给我们上课,花心血备课写教材,不仅不收一分钱,反而还处处倒贴钱买笔买墨。”一位学生说。
字牌是窗口,里面记录的是潘深河呕心沥血的付出和无怨无悔的执着,他不计个人得失,只在乎自己能为党做什么,能教村民多少知识,能为农村的文化建设做点什么,只求付出全部的光和热,不图一分一毫的回报。
两首歌唱出对党的热爱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大救星。毛主席爱人民……哪里有了共产党,那里人民得解放。”办学始初到现在,每次上课,这首革命歌曲《东方红》是前奏,《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尾声。虽然没有伴奏的音乐,然而老人们质朴的歌声在教室里回荡,一颗颗红心更显珍贵。
出生在暗无天日的旧社会,食不果腹,衣不蔽体,饱受磨难的潘深河亲历着社会主义新中国春风带来的变革,小到衣食住行,大到城市建设,方方面面无不感恩。他曾一遍一遍看着《红方红》的歌谱,热泪盈眶。
“听毛主席的话,跟共产党走。”潘深河仅用这样一句简单又直达人心的语言道出内心朴实无华的爱国情怀,也道出了他办讲堂的强大精神动力。
在潘深河心中,对党的热爱是如磐石般坚不可摧的信念,是力量的源泉,他把这一份热爱,毫无保留地挥洒在每一堂课上。他以唱红歌作为每节课的前奏和收尾,弘扬时代主旋律,把歌曲、歌谱印发给学员,或以小组唱、大合唱高歌《东方红》、《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义勇军进行曲》等革命老歌,熟悉的旋律、铿锵有力的节奏,既抒发老一辈人对峥嵘岁月的追忆,也进一步提振了老年人的精气神儿。
在讲课内容设计方面,潘深河始终把握和贯穿社会主义好、共产党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的时代主旋律,以党的理论方针政策、中华传统美德故事、红色歌曲、时政新闻等作为重要学习内容,引导学员忆苦思甜,深刻对比新旧社会,深切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而倍加珍惜现在美好生活。
“2008感动台州年度人物”的颁奖典礼上,潘深河深情地用一段顺口溜发表获奖感言:“你我都是老年人,都是兄弟姊妹人。第一青春苦伤心,第二青春大翻身。老年温饱有保障,感谢中国共产党。新旧社会两重天,大家想想真不真。”台下突然静默一片,随后响起热烈的掌声,观众们都被感动了。
《东方红》、《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歌声在耳边回荡,潘深河不是一个党员,但他却拥有一颗真诚而质朴的爱国、爱党之心。11年来,他坚持用红歌和顺口溜等形式宣传党的思想,为党开辟农村宣传阵地,虽然没有华丽张扬的辞藻,却在经年历岁的时光中,画下一个个不平凡的音符。
三尺讲坛播洒满腔热情
寒来暑往之间,潘深河躬身这三尺讲台已11年,发鬓间白霜渐染,额头上皱纹刀刻,原来笔直的腰板像是在一夜之间驼了。
“11年弹指一挥间,人真的不能不服老啊!虽然年纪越来越大,身体状况大不如前,耳疾也越来越厉害,但是我心里放不下这讲堂。我要一直教,教到再也教不动为止。”潘深河说。他有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子孙绕膝,本该安享天伦之乐,但他在晚年选择了办讲堂。儿女们要接他到杭州养老,他都婉拒了。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是他的为师宗旨,也成了他老年生活的全部。
“我从小没有读过一年书,退休前是一个兽医,在村里给猪看病,认字书写都是自己上电大、夜校自学的。”潘深河说。正所谓人老心不老,2001年,他看着村里的很多老人整天闲着无聊,大多数又没上过学,既看不懂报纸,也听不懂电视里说的普通话,跟年轻人说话又显过时,他跟老伴一合计,决定自己掏钱在村里办一个讲堂,向村民传播党的声音、文化知识和文明乡风。
办学之初,一切都很困难,没有桌椅,潘深河亲手从灵石中学搬来已被淘汰的旧桌椅,没有黑板,拆下自家的床板涂上一层黑漆;11年来,自己掏钱买书买墨买粉笔,一切经费开支全部自理,不收村民一分钱。村民虽然上课自由,但他建立了一本花名册,堂堂点到。老伴是他的学生兼助手,每次上课总是在家里烧好几壶茶水送到学校供学生们用。
80岁老人黄永金说:“他都是为了老人健康长寿快乐,一切费用都是他自己出。每次上完课之后,扫地、排桌子凳子都是他自己一个人,像他这样默默无闻的人,现在很难找啦!”
潘深河不仅在知识上教导着村里的学生们,也用自己的行动影响着村里的老老少少。现在村里,搓麻将打牌赌博的人少了,来听课学习知识的人多了;去佛堂、教堂的人少了,来学堂的人多了;呆在家里的老人少了,出来散步锻炼的人多了;家里家外因缺少沟通理解而引起的矛盾和纠纷少了,邻里关系和睦多了,民风乡风好多了。
“家里碰上不开心的事情,来跟课堂上的老人们聊聊,不开心的事马上就忘记了,像老潘这样无私奉献的人感动了周边的一大群人。”联群村妇女主任王红芳说。
联群村村委会主任杨从福说:“学堂办起来,村里风气改善了很多,纠纷、争吵减少了。”
四面八方学生见证讲堂魅力
八月未央,烈日炎炎,戏台顶上的4个吊扇呼哧呼哧地转动着,为座无虚席的潘深河讲堂送来些许清凉。
这讲堂究竟有什么魅力,能在十几年的光阴里深深吸引着村民?
“从潘深河讲堂开办以来,我就没落下过一堂课,缺了一课要心痛的!”今年76岁的陈莲香老人开心地说,“上第一堂课时只有四、五个人,现在每堂课的同学越来越多,有90多个呢!”
班里的大部分老年学生都是目不识丁的文盲。他们虽然看不懂文字,但听得懂潘老师用方言所传达的知识内容,更感受得到洋溢在课堂上的欢乐。
学生们一张张笑脸的背后,是潘深河十几年如一日的苦心经营。为了把讲堂办好,长年来,潘深河就地取材自编教学内容,特别撰写了许多大伙儿通俗易懂又喜闻乐见的祖国和党、养生和保健等顺口溜、三句半。充分利用附近灵石中学雄厚的师资资源,向专业老师请教教学方法、询问科普知识、借阅图书资料提高讲课水平。还注重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以学习沙龙的形式组建老年论坛,通过“人人主讲、各个点评”的形式,让学有心得的村民都有机会上讲台。
91岁的王玉娇老人是班里年龄最大的学生,患有眼疾,是忠实学生。“潘深河上课讲土话,领我们唱红歌,教我们养生保健知识,我喜欢听!”她乐呵呵地说。
无论酷暑严冬,从2001年创办之后,每个月农历初二、十二、二十二的上午,潘深河讲堂堂堂开讲,风雨无阻。天气热,教室像个火炉,老人们自带蒲扇上课,2006年安了4架吊扇;天冷了,就把课堂搬到太阳底下上健身课。
在外人看来简朴的学堂,潘深河办得有滋有味,他发扬“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精神,十数年间为村民义务上课600多堂,深受赞美和欢迎。他被评为2008年度感动台州人物,2009年台州市道德模范。
讲堂的名气一传十,十传百,隔壁几个村的不少村民也成了他的学生,还有其他乡镇的村民慕名来听课取经。
如今,潘深河讲堂越办越红火,在教学器材、图书配备等教学软件和硬件方面,得到了黄岩区委宣传部、区文广新局、区老龄委等部门的帮扶,配备了新课桌、电气化教学设备与健身器材。它的影响力也逐渐扩大,受其辐射带动作用,黄岩区各个乡镇(街道)在农民学习会馆的平台上,集聚和发挥老年人的智慧、特长、优势,以老带新,以老促新,实现各项老年文化活动的拓展,不断激发农村活力,构建农村和谐。2009年,沙埠镇启动“老年讲坛”,每周一讲,由退休干部或一技之长的老年人担任教师,自编授课资料,自行组织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以开展各项文体活动为辅,内容涉及时事政策、科普农技、健康养生等。
平凡凝成非凡,执着谱写华章,潘深河为岁月增添了一种不动声色的力量。他笑说:“永世如意再回眸,壮丽山河任君走,退休之后还求索,只求心态调平衡,身心健康就是福,自由自在天地宽。”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