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国新同志自1983年以来,长期从事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和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几十年如一日,先后宣讲860余场次,听众逾15万人次,著有演讲稿、学术论著等60余部,700多万字。特别是自2007年初调入杭州市委党校萧山区分校任党委书记、常务副校长、研究员以后,更加热心于理论宣讲。除了为党政领导干部授课外,还主动深入机关部门、镇街、村、社区、企业、学校、军营等进行理论宣讲。将党课送入基层,营造党员干部精神家园,成为扎根当地基层的一名“红色宣讲员”。
热爱宣讲工作,积极投入、开拓阵地
工作热情高。斯国新同志对宣讲工作的热爱,集中体现在他的政治责任感和工作热情上。几十年来,他总是不停地耕耘,自觉主动地投入宣讲工作。无论是在军队服役,还是在地方工作,无论是在区委政研室,还是在萧山党校,他总是加班加点,笔耕不缀,热心宣讲。对于他而言,“五加二”“白加黑”是常事,干起工作来,像个拼命三郎,只要基层干部群众有需要,即便最忙也要挤出时间。有人不理解问:“你到党校还这么忙?”他回答说:“党校是做思想政治工作的,传播党的理论的。党校不忙还谁忙?”勤勉的工作,换来了丰硕的成果。如今他是全省理论研究成果最多、专业职称最高的宣讲员。
专业造诣深。斯国新同志曾长期从事党委部门政策研究工作,主持过政研室工作,对经济社会政策研究具有独到的理解和较深的造诣。每次中央和地方召开重要会议,他出于专业习惯,都会给予极大的关心和关注。会议一结束,各地就会纷纷邀他进行精神解读。为了宣讲好会议精神,斯国新给自己定下规矩,做好“会前、会中、会后”三步曲。会前提前准备,会中全程关注,会后仔细研读,做到精心备课,深刻领会,精辟讲解。比如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六中全会,胡锦涛总书记“七一”、“7•23”重要讲话,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两会”等,斯国新都有认真准备,精心备课,精彩讲演。其中《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十七大精神》《全国两会精神与当前经济形势》分别被推荐参评省委党校系统、省委宣传系统精品课,《学习全会精神,推进转型发展》、《以科学发展观应对金融危机》分别获得杭州市委党校精品课比赛一、二等奖。
身体力行宣讲。长期以来,斯国新一直以极大的奉献精神投入宣讲工作,身体力行,率先示范,带头宣讲。每年列出10多个专题,供农村基层干部群众选讲。2007年初调入党校后,他更加热心于理论宣讲,内容包括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领导艺术和领导能力的提升,国内外经济形势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人生观、价值观、幸福观,文化繁荣发展与软实力提升,和谐团队建设与执行力打造等。他所讲的课成为当地广为干部群众欢迎的理论宣讲品牌。
打造团队宣讲。斯国新作为萧山党校党委书记、常务副校长,不仅自己带头宣讲,而且十分注重宣讲团队建设,发挥集体力量,为社会宣讲服务。一方面,积极发挥党校教师作用。他将全校20多位教职工组成一个宣讲团队,除了承担大量的培训任务外,还积极组织教师深入到镇、街、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开展社会宣讲。每年提出40多个党课专题,包括科学发展观、党的建设、领导力与执行力、经济文化与社会建设等专题,供干部群众选择。近五年来,累计为各单位提供理论宣讲2200多场次,听众35万多人次。另一方面,积极邀请校外志愿者加盟宣讲团队,包括国内知名人士,省、市专家学者和区内学有专长的基层干部,组成了由230多位人士组成的“红色讲坛师资库”和“红色讲师”志愿者队伍,为萧山各界群众开展社会宣讲,受到干部群众的广泛好评,也为全区理论宣讲发挥了重要作用,大大提高和扩大了党校在全区干部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辐射力和覆盖面。
创立“红色讲坛”。为了构筑理论宣讲阵地,斯国新带领党校老师,在萧山区创立了新的宣讲平台——“红色讲坛”,将理论宣讲平台化、阵地化。自2008年提出设想、进行筹备,2009年在萧山4个镇开展试点,2010年在全区28个镇街全面铺开,2011年实施“红色讲坛八进工程”,2012年实施“重点突破与提升工程”,如今“红色讲坛”已在全区5大机关、28个镇街、3个社区、13个村、8家企业、3所学校、2所军营、4大网络,建立起66个教学点和基地,基本形成了一个以萧山党校为龙头、镇街党校为基础,教学点和基地为延伸,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党员干部三级培训体系,为党校在新形势下传承党的红色历史,传播党的红色理论搭建了很好的平台。为了充分发挥“红色讲坛”的平台作用,斯国新带领党校老师,先后创立了“红色讲坛”师资库(目前有230多位“红色讲师”组成)、“红色讲坛授课菜单”(目前建立了360多个精品专题可供干部群众选择)、“红色讲坛:萧山党政论坛”杂志(目前该理论刊物已编发36期)和“红色讲坛”简报。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红色讲坛”各教学点和基地已累计开展社会宣讲700多场次,听众达9万多人次。
创建“网络讲堂”。为了充分发挥网络媒体作用,斯国新带领党校老师率先在萧山创建了“网络讲堂”,将理论宣讲引入网络媒体,在“湘湖网”、“红色搜索引擎”、“萧山党建网”等网站上建立了“红色讲坛”宣讲平台,并创建了“红色讲坛•萧山党校”网站,将“红色讲坛”师资库、菜单、精品课、视频讲座等内容上网,供干部群众共享理论宣讲成果。从网络点击率看,“红色讲坛”课程受到干部群众的普遍欢迎。尤其是斯国新同志的宣讲课,点击收看率相当高。据“萧山党建网”统计,到2011年止,上网的125个教育专题课中,有5个是斯国新同志的宣讲课,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解读》、《学习全会精神,推进转型发展》、《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十七大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点击率分别列该网站第一、第三、第六、第八、第十位,全部进入前十名,总点击率达6756人次。
贴近实际宣讲,创新形式、广受欢迎
针对现实问题。斯国新每次宣讲,都能从大处着眼、细微处入手。所谓从大处着眼,就是能正确领会中央精神,用中央精神统领思想。所谓从细微处入手,是指能联系地方工作实际,解决实际突出问题。宣讲过程中,斯国新用生动的事例和鲜活的案例,丰富讲课内容,使宣讲既全面准确又深入浅出,既解疑释惑又生动活泼。比如《以科学发展观应对金融危机》一课,他科学地分析了危机发生的过程、原因、特点,找到了存在问题与困难的症结,提出了化解危机的对策措施,有力地增强了广大党员干部抗击金融危机的信心和决心。又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一课,他结合当前存在的集体上访多、群众意见大的社会问题,通过客观分析,摆事实讲道理,深层次剖析原因,使干部群众不断提高认识,明白事理,达到了化解矛盾、促进团结的目的。
勤于调查研究。每次讲课之前,斯国新都要开展大量的调查研究。从调查研究中获得基层第一手资料,用大量的事例和群众语言丰富讲课内容,从而增强了宣讲的针对性。同时,斯国新善于将调研后获得的资料进行梳理分析,并形成调研报告,供地方党委政府决策参考。近年来,斯国新同志共完成调研报告24个,30多万字,先后有9个成果获得国家、省、市、区领导的重要批示。与此同时,斯国新同志还积极参与国家省市课题的研究,近年来,先后申报和完成了国家课题5项,省级立项课题7项;市级立项课题9项,其中荣获省级以上奖项的17项。特别是2010年,他参与了国家发改委重点课题——世界银行技援项目“中国经济改革的实施(技援五期)”子项目的研究,并发挥了重要作用,后应邀在博鳌会议上发表主题演讲,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与会专家学者的一致好评。
成果及时转化。斯国新同志平时刻苦钻研,善于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坚持实践出题目、科研做文章、成果进课堂,不断提高科研能力和水平。近年来,斯国新同志自觉围绕地方党委政府的工作中心,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形成调研成果后,又积极将成果引入课堂,转化为具有地方特色的宣讲课题。比如:近年来,先后形成的宣讲专题:《萧山精神与萧山文化》《萧山精神与民营经济发展》、《萧山精神与团队建设》《萧山民营经济转型升级》《认真开展萧山模式研究》《认真开展城市化模式研究》《建设文明幸福新萧山》《民营企业如何应对金融危机》等,都成为萧山区区情教育的品牌课,为萧山贯彻中央精神,促进地方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善于经验总结。斯国新同志平时很注意工作经验、工作成果的回顾总结。尤其是对萧山发展的经验,如:民营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农村一体化建设、科技创新体系的构建等,斯国新同志都进行了历史回顾和总结提炼,并提出了提升发展的建设性意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特别是2007年以来,斯国新进一步加强了对萧山区情的研究,并注意发挥党校教师的理论优势和学员的实践经验,先后撰写并出版了一批重点成果。如:《县域经济发展的典范—萧山模式研究》、《萧山城市化路径研究》、《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嬗变—萧山转型研究》、《县域经济模式与创新—萧山区情研究》、《萧山精神与文化研究》等5本书,共计158余万字。其中《县域经济发展的典范—萧山模式研究》、《萧山城市化路径研究》分别获杭州市第十六、十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目前,斯国新同志提出的“萧山模式”、萧山经济转型、先进制造业发展、民营经济“马兰头现象”和创新型政府建设等,已经受到了地方党委政府和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重视。
普获高度评价。斯国新同志的宣讲受到干部群众的高度评价(参见附录资料)。有的干部群众听完后,久久不肯离去,要求斯国新同志答应下次还来讲,才肯离开,场面感人至深,令人难忘。听过演讲的干部群众,常登门造访或来信来电,共同探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国际国内形势和人生理想追求。许多单位的党员干部认为,斯国新同志的讲演管用,对工作具有较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他们说:“斯国新同志的讲座,让我们明白了党的方针政策。我们知道该怎么去想、怎么去做,行动更有方向了。”比如新塘街道有个村,过去是个落后村,村干部不团结,党员凝聚力差,群众上访多,通过几年的宣讲,目前村级面貌与从前大不一样。村干部加强了团结,党员增强了凝聚力,群众也不再上访了。如今,这个村每当有重大活动,都会邀请斯国新同志先去讲演。按照村书记的话说:“斯国新同志的讲演相当于做了一次动员,是一次全方位的思想工作”。
平凡中见可贵,坚持不懈、争创品牌
坚持宣讲常态。斯国新同志的宣讲生涯,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⑴服役阶段。斯国新从1983年参军入伍开始,就热心于社会宣讲。当时作为军人,他主要从事爱国主义、国防和人生理想教育,经常深入村、厂、学校宣讲,并担任了10多所院校的兼职辅导员,涵盖大学、高中、初中、小学。在部队工作15年,讲演300多场次,听众4万多人次,著有《理想的风帆》、《军人的奉献》、《科学与祖国》、《迎接新世纪》、《人生•理想•追求》等演讲稿集5部,65万多字。《钱江晚报》等媒体曾作过专题报道。⑵政研阶段。1997年从部队转业后,斯国新到萧山区委办工作,后任区委政研室副主任。期间,他主动承担起党委政府理论方针政策的宣讲工作,讲演150多场次,听众2万多人次,著有《在萧山这片热土上》、《真情拥抱萧然》等演讲稿集2部,25万多字。并被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多所大专院校聘请为兼职教授。⑶党校阶段。2007年初,斯国新调任萧山党校党委书记、常务副校长、研究员,更加致力于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和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5年多来,先后讲演410余场次,听众逾9万多人次,著有《红色讲坛:在党校听讲座》、《红色讲坛:宣讲科学发展观》、《中央精神宣讲》、《创新发展讲演》等演讲稿6部,78万多字。目前,兼任了12个村、企业、学校、部队的“红色讲师”(宣讲辅导员)。
突出典型特色。斯国新是基层党校理论宣讲的一个典型代表,特色化演讲是斯国新宣讲的一大亮点。斯国新的演讲图文并茂,慷慨激昂,生动有加,引人入胜。斯国新宣讲的最大特色是:⑴思想深邃。对中央精神理解深刻、领会到位,对国际国内形势分析透彻、见解独到,不是人云而云,而能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一语点到,发人深省。⑵通俗易懂。每次讲演都能够用许多生动案例,进行深入浅出的阐述,而且每次讲座,斯国新都脱稿讲演,不拘泥于文字。有的听众感叹斯国新的记忆力:“那么多的数字、事例是怎么记的?”⑶说服力强。每次讲演,斯国新都用大量的数据和事例来说明观点和问题,说服力强,让人心服口服。⑷生动活泼。斯国新讲座,到会率高,会场纪律好。听过斯国新讲演的干部群众记忆深刻,多少年过去了,都不会忘记,对当时的情景还能如数家珍,记忆犹新。有的干部群众讲:“听斯教授讲党课,好像喝茶聊天,一点都不累,不知不觉时间就过去了”。所以,2000多人的大会堂,即使没有空调的大夏天,也是座无虚席,秩序井然。
品牌效应明显。斯国新同志的演讲都是有很强针对性的,旁征博引,娓娓而谈,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欢迎,成为开启青少年朋友心灵的钥匙。讲稿中的大量数据、事例,常常被用作党课教育信手拈来的参考资料。斯国新的演讲稿集也受到了干部群众的青睐。比如《人生•理想•追求》,发行量突破1万册,并荣获杭州市社科联成果奖三等奖。斯国新的精品课成为“红色讲坛”的品牌课,从基层走向上级党校。比如精品课《“十二五”时期的转型发展》,被杭州市委党校引入领导干部进修班课程。斯国新的“网络党课”也成为干部群众喜闻乐见的课程,其点击率高居当地党课榜首,成为点击率最高的党课。近年来,斯国新宣讲的影响力逐步扩大,应邀为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江西干部学院、浙江财经学院等10多所高校讲演,并被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财经学院等高校聘请为兼职教授。北京、上海、河南郑州、江西井冈山及省内的富阳、桐庐、东阳、新昌等地都留下了他讲演的足迹。(萧山区委宣传部)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