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里斯本丸”号沉船时的资料图片。视野网供图

2005年8月18日,在去舟山东极镇的船上,“里斯本丸”号幸存者查尔斯·R·佐敦把老渔民郭阿德和王保荣紧紧搂住。视野网供图
浙江在线10月09日讯 10月2日,舟山市普陀区莲花岛,天高云淡,海风习习。
伴随着庄重的音乐声,一束火红、罂粟花状的塑料花环,静静摆放在人群中。几十名当地高校的学生及民间文化者,围着它,默哀、致敬。
花环是几天前特地从英国空运而来的,由英国密德萨斯军团协会主席费恩祺少校赠送。在英国,这样的花环只用来祭奠在战争中阵亡的烈士。
而在二战期间,英国的密德萨斯军团,留驻香港,和中国人民一同参加抗击日军的反法西斯战争。
同一天,同样的祭奠在中国香港、英国伦敦也举行了。70年前的这一天,舟山东极海域的一起事件,是牵连两国三地祭奠活动的“桥梁”。
这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著名的“里斯本丸”沉船事件。70年,在历史长河中只是短暂一瞬,但对个体而言却意味着一生。
最近,我们踏上了寻找“里斯本丸号”之路,记录当年目击者的诉说,同时探究事件背后的精神财富。
历史:东极海上大救援
在浙江省档案馆的特藏室内,保存着一组形成于60多年前、编号为L030—236的历史档案。
打开这一卷宗档案的封面,映入眼帘的,是一封全部用英文撰写的电传信件。此信是1948年4月12日英国驻华大使写给当时中国外交部的。主要内容如下:
二战期间,一艘日本的船只“里斯本丸”号曾运载着近2000名英国战俘,从香港前往日本。1942年10月2日,这艘船行驶到舟山外洋,遭鱼雷攻击而沉没。当时,由于中国舟山青浜岛渔民的奋勇救助,有200余名英国战俘没有葬身大海。尽管当地渔民生活非常艰苦,但他们想尽办法为这些英国战俘提供食宿、照料等,使他们生存了下来。
我们的寻找,从70年前的目击者开始。登上青浜岛,一座名副其实的小岛。房屋大多依山而建,有些干脆就用石块垒成。人们的生活简单而祥和,男人们出海捕鱼;女人们围坐在一起织网,处理一些海产品;老人们则三五成群、面朝大海地聊着天。
其中,一个身穿深蓝色T恤,满头白发的老人,就是记者的采访对象。85岁的陈永华老人,当年曾和伙伴驾船救起5名英国官兵。坐在老人身边,听着他的叙述,思绪被带到70年前。
“那天是东极岛难得的好天气,海面风平浪静。”此时才15岁的陈永华和几个伙伴在海边干活。“天蒙蒙亮,我听到一声巨响,眼前一艘从没见过的大船,冒起黑烟。”因为正值战争年代,陈永华没在意,直到一昼夜后。“我看到大船尾部明显下沉,船头翘起,最后竖着沉入大海,掀起巨浪。”陈永华说,大船沉没的地方,大约在青浜岛北面约10公里处。
多年后,陈永华才知道,那艘大船就是“里斯本丸”号,是一艘日本客货轮,长120米、宽18米、排水量7152吨。二战期间,往来于日本与中国,运载战俘。
时光再次回到1941年的圣诞夜。日军攻占了香港,逾万名包括英国、加拿大、澳洲及印度等国的盟军成了战俘。1942秋,日军将战俘分批送回日本当苦役。同年9月25日,日军将1816名主要为英国籍的战俘驱赶上“里斯本丸”号,全部人员被迫挤在狭小的货舱内,船上并载778名日军看守战俘,两日后启航。
1942年10月1日,“里斯本丸”号驶抵舟山海域。由于没有标示是运载战俘的船只,遭到美国太平洋舰队潜艇部队第81分队的“鲈鱼号”(USS Grouper)发射鱼雷击中。
“这么大的船沉了,我们一开始很开心。因为从大船上漂来了很多印着小碎花的布匹。”陈永华说,之前,他从没见过这么漂亮的布匹。
起初,很多人都开着船去捞布匹。但随后的一幕,让陈永华触目惊心。“海上到处漂着黄头发的外国人,沉船附近停着两艘军舰,站在上面的日本兵,用机枪、步枪射击落水的人。黄头发的人好不容易爬上军舰,又被日军踢了下去。”
蓝眼睛、黄头发的人,曾给陈永华的祖辈们留下过惨痛的回忆。“当年的鸦片战争,舟山被英国人侵占,长达五年半之久。”陈永华说, “但我们渔民历来有个传统,发现有人落海,就要拼命相救。”在他的理解中,这是舟山人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一种精神。
“快,上船!”陈永华和其他渔民不再打捞花布,纷纷开始救人。那天,岛上只要有船的渔民,都出去救人了。很快,旁边庙子湖等附近小岛的渔民也加入救援。198名渔民先后出动小渔船46艘65次,共从海上救起384名战俘。
当时渔船小,一次只能装十多个人,渔民们只有拼命划船,救了一批,再回头去救……但仍有很多战俘因长时间漂浮,体力不支,等不到渔船再次出现,就永远沉入海底。最后,有843名战俘葬身大海。
- 金华销毁20多枚废旧炮弹 大多为抗日战争时日寇所留
- 莫让“暴力抗日”使正义声讨变了味
- 抗战老兵姚顺观 “大箬帽军”重机枪手的抗日故事
- 浙江纪念浙东抗日根据地创建70周年 坚定信念自强不息
- “弘扬抗日精神,共促和平发展”的纪念会举行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