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克给术后老年患者做检查。
浙江在线10月23日讯 今天,一年一度的重阳节。
上周五开始,本报和浙医二院眼科中心联手推出大型公益活动,给60岁以上的老年人送去一份特别的礼物:重阳节当天门诊提供200个免费号子,其中50个为当天门诊的专家号。
活动受到读者热捧,报名第一天,大半的免费号就被抢完。
今天,领到号子的读者记得持券去医院换号看病。
在推出大型公益活动的同时,浙江省特级专家、浙二眼科中心主任姚克教授也想在重阳节之际,提醒广大读者关心自己的眼睛,警惕致盲的四大杀手。
眼科专家和百岁老人的翰墨医患情
提起这次和本报合作的大型公益活动的起源,姚教授讲起了一个他和一名百岁老人之间翰墨飘香的故事。
让全国知名眼科专家姚教授念念不忘的这名百岁老人名叫余琼华,退休教师,家住德清,经历了两个世纪。出生于书香门第的余老太太,有着岁月沉淀的睿智,平生最大的爱好就是看书和写字。
在100岁的时候,余老太太开始感觉眼睛逐渐模糊,最后双目失明。读书和写书法这一辈子的爱好不得不搁置,生活一下子失去重心。
子女就劝她动手术。一开始,余老太太有顾虑,都说百岁老人已成仙,能活到这个年纪已属不易,轻易是不动刀子的。直到听说给自己动手术的是全国知名的姚克教授,而且已经帮助多名百岁老人动过手术后,老人这才解开心结。
姚教授还记得2001年10月25日上午的情景,当老人在护士的搀扶下走进手术室时,姚教授在门口迎候老人。进入手术室后,老人双掌合十,微微躬身,颔首向姚克教授致意:“谢谢您,拜托啦!”姚克教授也点头向老人还礼,并亲手将老人扶上手术台,宽慰老人不必紧张。
手术很成功,麻醉仅仅是眼表的麻醉,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只有2毫米的刀口,一片鱼鳞大小的人工晶体代替瓶底般厚的镜片。术后第二天,老人的视力恢复到0.5。三天后,老人高高兴兴地出院回家。
转眼到了2003年元旦,姚教授收到了一张精致的贺年卡,在一幅吉祥的“竹报平安”图片下方,是几行隽永清秀的毛笔字:“姚克教授:新年快乐万事如意,祝您全家健康长寿。”落款是:“一百零二岁余琼华敬礼。”姚教授非常高兴,打电话向老人致谢。老人在电话里激动地说,手术后,她的视力恢复得非常好,放下了几年的书法也重新拾起来了,贺卡上的字就是自己亲笔书写的。
此后每年春节前夕,姚教授都能收到余老太太的一张书法贺卡。在眼科中心新大楼启用的时候,老人还把自己1929年参加首届西湖博览会工作时收藏的纪念品——一只“八棱镌花镏金玻璃糖缸”,送给了眼科中心。
和余老太太互动,让姚教授对老年人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
浙二眼科迎来第十名百岁老人
在今年重阳节前夕,浙二眼科中心迎来第十名百岁老人:101岁的李美玉老人。从1997年以来,眼科中心已经帮助10名百岁老人重见光明,其中9人都是姚克教授主刀的。
“老年人的视力对于晚年生活来说,非常重要。现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老人们看起来也非常年轻态,在重阳节前夕能给第十名百岁老人动手术,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我们也希望通过免费送号的活动,把这份福寿安康,送给我省60岁以上的老年人。”姚教授说。
姚教授从医几十年来,做了三万余例白内障手术,其中七成患者是70岁以上的老人。以前70岁以上的老人是手术的禁区,因为老年人多种疾病缠身,怕吃不消手术,现在这种顾虑正被逐渐打消。
从上周五浙二眼科中心联合本报推出重阳节当天200个免费号子活动就可以看出,老年人对视力的渴求。第一天,大半的免费号子就被抢完,老年人在领号的同时,肯定了这次公益活动。
读者陈老先生说:“我是早报的忠实读者,很感谢浙二眼科中心和你们推出的这个活动,方便了我们这些老年人。”
本报提醒,每位领到免费挂号券的读者于今天下午4点之前,持券到浙二眼科中心挂号窗口换号,超过时间的读者将视同自动放弃。
警惕四大致盲杀手
在推出大型公益活动的同时,姚教授也希望大家关注自己的视力,其中白内障、青光眼、黄斑变性和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致盲的四大杀手。
“许多人都会来问我,这些病有没有预防的办法。作为眼科医生,我的建议就是早发现、早治疗。”姚教授说。
白内障的危害性已经渐渐被人知晓,我国每年新发病患达到80万人之多,成为头号致盲杀手。姚教授提醒老人,如果发现看东西模糊不清,很有可能是得了白内障。以前有一种很普遍的说法,是要把白内障养着,等白内障足够大再手术。
“这是一种很大的误区,白内障养大了手术,刀口也会变得很大,得不偿失。”姚教授说,白内障如果延误治疗,还会引发青光眼。在眼科界,将白内障和青光眼视为一对“好兄弟”,白内障进入中期后会膨胀,使得眼内出水通道变窄,导致青光眼。
说到青光眼,姚教授有些遗憾地说,刚刚接诊一名80岁老年患者,他是一名管型视力患者,可惜就诊得太晚。
“从这个病名上,大家就可以知道这种疾病的症状,视力就像一根管子一样,只能看到中间一孔的物体,这是非常典型的青光眼,可惜许多人在早期时没有意识到这是不正常的。”姚教授说,这名患者因为就诊太晚,已经无法治疗,只能慢慢等待视力下降为零。
姚教授将大家的眼睛比作一个照相机的镜头,白内障是镜头全部看不清东西了,青光眼是镜头的周边看不清东西了。青光眼之所以会被许多人忽视,是因为早期损害是从视力的周边开始,视野逐渐变小。
“青光眼对眼部神经的损害是不可逆的,如果等到很晚才发现,很有可能就只能失明了,现在我省医保已经把许多治疗青光眼的药都纳入了,早发现可以有效阻止青光眼的发展。”姚教授说,如果发现眼睛周边看东西不清或者看灯光有一圈彩虹样的物体并伴有头痛,一定要及时就医。
还有一种常见的误区,是将突然发作的青光眼误以为是肠胃炎,因为青光眼在急性期发作时,人会出现头痛和呕吐的症状,跟肠胃炎症状有点像。
40岁以上最好每年做三项视力初筛
“我们在门诊中,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即大约有25%的患者是先来看眼病,然后发现患有糖尿病的。”姚教授说,糖尿病是一种全身性的疾病,其中一个损害是对眼底视网膜,早期会出现出血渗血情况,如果没有早发现,控制不好血糖,也有致盲危险。
随着年纪增长,黄斑变性也是一种发病率比较高的眼病,这种眼病比较容易辨别,如果大家看东西发现中间有一块黑影,眼睛周围还能看清人影的时候,就要考虑是否出现黄斑变性。
“这些老年人致盲的疾病,大多发生在50岁以上。早些年,许多人因为经济及技术原因,不得不坐等失明的那天。但现在技术进步了,像黄斑变性这种以前束手无策的眼病,已经有了治疗办法,关键是大家需要及早关注自己的眼睛。”姚教授说。
信息化时代,用眼的情况比以前要频繁得多。姚教授建议,如果没有先天性眼病的人,最好在40岁以后,每年加做三项视力检查:即眼底检查、晶状体检查和眼压测定。
眼底检查,可以帮助发现视神经、黄斑等早期病变。眼底被姚教授比喻为照相机的底片,如果底片出现问题,成像就出问题了,特别是神经的病变,一旦萎缩就很难治愈。
晶状体的检查可以发现早期白内障,随着年纪的增加,白内障的发病风险也增加。
眼压测定可以帮助大家筛查青光眼,青光眼的发病率现在已经达到1%,除了老年人,青年人也时有发现。
“以上三种检查都是初筛,60%至70%的眼病,都可以通过这三种检查排除。如果在检查中发现异样,可以进一步做专业的检查。”姚教授说。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