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这是因为我国自古以来有养儿防老的传统,父母养老本来就是子女的责任和义务。我们依靠养老金生活的老人如此之少情有可原。可是,在传统社会,人们面临的是“子欲孝而亲不待”,现如今,社会压力下的现代人面临的则是“子欲养而力不逮”。
数据显示,这八成没有养老金的老人大多集中在农村。城乡差距直接表现为养老差距。城市老年人中,有66.3%的老年人主要依靠离退休养老金生活,但在农村,能够依靠养老金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老年人不足5%。此情此景,不是农村的儿女不愿尽孝,而是不能尽孝。外出打工往往远在天边,农民工首先面临的是“见面难”。看看春运回家的洪流可以看出他们对于亲情的渴望。加上城市高昂的生活费,子女教育的重重壁垒,延续传统养儿防老的方式难免扩大贫富差距、激化社会不公。
即便对于城市人而言,白领们早就对“众奴加身”抱怨有加。前有房奴、卡奴、孩奴,后有老奴,不是白领们心肠硬,而是有心无力。享受养老金本该是经济发展的副产品,现在却成了“负产品”。4个老人、夫妻2人加一个孩子的“421”家庭越来越多,养老抚养势必要求社会化。
本质上说,现代社会的运转结构让儿女往往难以全力负担父母养老。年轻人负责生产,老年人或为社会发挥余热,或颐养天年沉淀为社会的精神财富。这就是现代养老金制度得以在世界普遍推行的原因。只有少了后顾之忧,青壮年劳动力才得以全心投入生产和再生产,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可以说,养老金是现代社会的蓄水池,储蓄着生命之水。
这些年为了浇灌土地,大力发展生产,我们只是一味关注抽水,忽视了蓄水,长此以往,干涸的不仅是经济,还有人心。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