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在线10月30日讯 3186天,3187天,3188天……每过一天,67岁的周善根都会掰着指头,默念着日子长长舒一口气。对其他人来说,日子是用来过的,可对于一个挣扎于病痛中的家庭来说,日子更是一天一天,甚至一分一秒熬过去的。
8年零8个月前的那个早上,医生告诉他,他妻子梅刘香只要做完手术,两个星期就能痊愈出院。可没想到的是,手术失败了,妻子不仅没有痊愈,反而变得全身瘫痪。
从那时开始,周善根强忍着心中的悲痛,悉心照顾起瘫痪在床的妻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仅让妻子得到了很好的照顾,也感动了整村人,成了大家眼中的“模范丈夫”。
从小青梅竹马
20元聘礼喜结良缘
周善根出生于1946年,是云和县崇头镇张家地村人。妻子梅刘香比他小5岁。“我们是同一个村的,我在第六小队,她在第五小队,小时候经常一起干活,一起玩耍,可以说是青梅竹马。”
1967年,梅刘香17岁,周善根的父母向梅家提亲,两人的事情这才定了下来。“那时给的聘礼才20元,我心里还感觉少了点。后来我才慢慢意识到,我得到的不是20元,而是一份永生难忘的真情。”坐在轮椅上的梅刘香感慨地说。
订婚后的第二年,周善根参军当了兵。虽然距离远了,但两人通过书信联系,感情反而越来越好。8年后,周善根退伍回家,两人组建起了温馨的小家庭。
虽然经济条件不好,但夫妻两一直相敬如宾,过得十分幸福。由于俩人勤劳节俭持家,渐渐的家里有了一些积蓄。2003年,家里开始盖房子。梅刘香又是抬石头,又是挑沙子,又是洗衣做饭,十分辛苦。
妻子因过度劳累病倒了
手术失败后全身瘫痪
就在夫妻俩对未来的房子憧憬不已时,厄运向他们慢慢袭来。或许是因为建房子劳累过度,也就在那一年,梅刘香出现了头晕,站立不稳等症状。周善根陪她多次四处看病,吃了不少药,可总是不见效果。
2004年1月26日正是大年初五,当大家都还沉浸在新春的喜悦之中,梅刘香在干活时突然发现手脚变得麻木,病情似乎又加重了。在云和一位医生的建议下,周善根把她送到丽水,医生建议梅刘香立即动手术,手术费用要三四万。
“那时盖完房子,家里已经没什么钱了。去丽水看病一共也就带了1000元,而做完磁共振,就只剩下400元。到哪里去筹集三四万元手术费用?”尽管自己已经拿不出什么钱,但为了妻子能尽早痊愈,周善根二话没说就答应了。他四处向亲朋好友借钱,总算凑够了手术费。2月3日,妻子梅刘香被推进了手术室。
可让周善根没想到的是,手术失败了,两个星期后病情迅速恶化,从最初的手脚麻木变成了彻底的全身瘫痪。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厄运,梅刘香整日以泪洗面。周善根也是手足无措,整宿整宿地失眠,50多岁的人愁得头发一下子全变白了。为了不影响妻子的病情,当着妻子的面,他从不表现出自己的悲痛和压力,反而劝慰妻子要振作起来,积极面对人生。
6旬丈夫不离不弃
9年无微不至照顾
手术失败后,梅刘香继续住院治疗,周善根全天陪护照顾。1个月过去了,半年过去了,一年过去了……梅刘香始终不见好转。由于再也承受不起像雪花一样飞来的缴费单,在医院住了18个月后,2005年7月,周善根带着妻子出院回家。
由于几乎全身瘫痪,梅刘香不能翻身、不能穿衣、不能吃饭,连大小便也无法自理,而这一切,全都落在了周善根一人身上。每天喂食3餐,背着去厕所10多个来回,白天帮忙翻身10次,夜里翻身5次,一天至少擦洗身体4次,早中晚按摩手脚3遍,还有换洗床单、衣裤,这是周善根每天必须要做的事情,从妻子倒下的那天算起,已经坚持了将近9个年头。
梅刘香大小便不能自理,周善根不敢在外长待,除了下地干活,几乎足不出户。即便在地里干活,每隔一两个小时,他也总会跑回家,背着妻子上厕所。为了让妻子能随时找到自己,他在妻子床头安装了一部电话,自己偶尔不在家时,妻子有事情只要一个电话,他就能立即跑回家。
菊花、桂花、月季、茶花、杜鹃花……为了让坐在轮椅上的母亲看到更多风景,女儿在家门口种起了十几种花草。女儿不在家时,周善根会细心管理这些花草,每天下午,他都会把妻子抱到轮椅上,让妻子来到门口看看花散散心。
以前家里烧饭都是梅刘香做。她瘫痪后,周善根也开始慢慢学着做饭烧菜。妻子辣的不吃,酸的不吃,甜的不吃,夏天吃什么,冬天吃什么……对于妻子的饮食习惯,周善根了如指掌。
最难熬的还是夜里。有时候刚一睡着,妻子就会叫起来说要上厕所,每隔两个小时,他也得起来帮妻子翻个身。就算是白天干活,累得不行,周善根也毫无怨言地坚持着这样的习惯。
“我现在也已经有67岁了,身体也不好,但我只要能撑得了一天,就要照顾她一天。”周善根一边给妻子擦脸,一边告诉记者。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