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02日讯 十年希冀,十年奋进。从党的十六大到十八大,10年间,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机遇空前,而挑战也不小。昨天上午,党的十六大代表、市委统战部原部长马健和党的十八大代表、浙江正原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尤晓辉坐在一起,讲成就、说期盼、话愿景,一部“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的编年史也被缓缓打开。
1992年,党的十四大正式宣布:“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邓小平南方谈话后,深圳成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到了退休年纪的尤晓辉毅然决定南下深圳,二次创业。
尤晓辉:对于我当年二次创业的决定,很多人不理解。我不是为了钱,是为了要把几十年还没释放完的能量释放出来,把由于计划经济束缚没能体现到位的人生价值,再完全彻底地体现出来。
“计划经济时期束缚太大,许多事情想做做不成,有力使不上。”尤晓辉说,选择深圳作为人生奋斗的“第二春”,一是因为天时,国家给了深圳特别宽松开放的政策;二是因为地利,深圳离香港、澳门近,信息传播快,技术发展得快;三是因为人和,深圳人的观念比较超前。
1993年,尤晓辉借了8万元钱南下深圳,从最熟悉的电子行业入手,风里来,雨里去,推着车满街跑,累了铺个席子就睡。虽然艰苦,但尤晓辉始终坚持一个理念:诚信做生意。让别人多赚一点,自己少赚一点,如果有10元利润好赚,自己赚3元,让别人赚7元,这样一来,老尤的生意越做越大,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2002年,党的十六大上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创造性地提出了对非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引导”发展的总方针,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
马健:当年和我一起参加党的十六大的党代表中,有不少人来自浙江企业界,对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关于“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总方针,大家都很支持。
2002年,马健还活跃在教育领域。在党的十六大上,马健提的建议也是跟教育相关的,“教育要向两头延伸,要加快幼儿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发展。”
马健当年也办过企业——校办企业,因此深知办企业的不容易,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马健的校办企业办得不是很成功。在党的十六大上看到中央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作出一系列战略部署后,他和那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一样高兴。
而尤晓辉的企业进入21世纪后,在逐步壮大的同时也立志改革。公司吸收了新的股东,彻底摆脱了家族制企业的模式,将打工者变为公司的所有者,变为股东,他们的积极性和责任心大大增强。尤晓辉说,这样做,不仅能留住人才,还能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有了优秀的人才,企业才能加快发展,创造更多的财富,而这笔财富的价值将远远超过送给他们的股份。
2012年,党的十八大即将召开,尤晓辉即将赴北京参会。
尤晓辉:这次会上,我打算从两个方面提些建议,第一个是关于党建工作,第二个是关于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尤晓辉的两个建议,是他一直在思考的。回顾20年来的创业创新历程,尤晓辉认为在当前加快中小企业持续创新与转型发展的大形势下,国家要鼓励和指导中小企业加快产业聚集,建设具有完整产业链的产业集群,提升区域优势与综合竞争能力,同时支持有核心竞争力的中小企业开展兼并重组,实现低成本扩张,提高中小企业的存活率。
“中小企业要发展,要创新,需要依靠人才。”尤晓辉说,要建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就要加强人力资源的管理创新,这才是企业成长的根本。
而对于非公有制党建,尤晓辉则认为党建工作一头连着企业发展,一头连着职工的合理诉求,只有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非公企业党建的路子才能越来越宽广。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