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两新党建 正文
1.党建为媒 “两新”携手 服务社会
宁波市委“两新”工委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两新”组织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管理中的作用日显重要。如何发挥“两新”组织的各自优势,引导他们以社会公益的形式,参与社会建设与管理,是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环节。但长期以来,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之间缺乏良性互动和有效沟通,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的资源难以充分整合,无法形成合力。本创意旨在以党建为媒,为“两新”组织服务社会搭建平台,让“两新”组织更加有效地承担社会责任,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作用。

  一、创意 背景

  企业作为社会财富创造的主体,占有较多的资源,近年来,为提升自身形象,并以此增强市场竞争力,越来越多的企业热心于公益事业,积极为慈善活动出钱出力。然而,大部分企业缺乏有效的公益运行模式和专业背景,公益热情常常无法与社会的实际需求有效对接,公益实效难以实现最大化。此外,由于供需信息的不对称,一些公益项目的实施事先没有对社会需求信息进行必要的收集分类,往往是一厢情愿地单向式输出服务,得不到需求方的积极响应,也不能实现社会价值的增值。而一些社会组织虽然具有社会公益的专业背景和能力,但又缺乏充足的经济社会资源的支撑,难以做大做强,扩大公益影响。

  二、创意 设想

  充分发挥“两新”组织党建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通过成立“两新”组织党务工作协会,以党建为媒,让“两新”组织共聚一堂,携手推动社会公益事业。设立社会公益服务促进中心,与协会活动阵地合二为一,定期征集和收集社会公益需求和“两新”组织的公益愿望,同时发挥社会组织公益专长,对公益需求进行项目化分类设计,定期在“两新”组织中发布、招标,实现项目对接,进行跟踪评估。建立“两新”组织社会责任评价激励机制,激励“两新”组织参与社会公益,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促进社会和谐。

  三、创意 的实 践价 值

  以党建平台凝聚“两新”组织公益热情。通过“两新”组织党务工作者协会经常性活动,在相互交流探讨中,传播公益理念,进而引导“两新”组织负责人承担社会责任,激发参与社会公益的热情,充分整合“两新”组织的公益资源,凝聚更为强大的公益力量。并将跨界合作、互为给养的公益新模式推广到“两新”组织中,为新经济组织提供参与社会公益服务的途径,为新社会组织服务社会公益提供多渠道资助的来源。

  以项目化运作实现公益价值最大化。以“两新”组织党务工作者协会为平台,以社会公益服务促进中心为枢纽,通过定期的公益需求征集、公益项目发布和招标,落实相应的项目运作跟踪机制,建立“两新”组织社会责任评价激励制度,在政府、基层党组织、企业、社会组织等主体之间,形成彼此连接、互为支持、跨界合作的公益服务共同体,让公益服务需求、公益服务资助、公益服务生产更加有效衔接,更好地满足了差异化的社会公益需求,实现公益资源优化配置和价值最大化。

  四、创意 的实 现途 径

  第一,公益服务项目的征集。党务工作者协会通过公益服务促进中心,向社会大众征集、收集公益需求,并由中心对公益需求进行筛选、归类和整合。热心公益的“两新”组织业主通过党务工作者协会,表达公益愿望、提供公益资助,将条条“公益小溪”汇聚到公益中心这个“公益蓄水池”。

  第二,公益服务项目的设计。组织有专业能力的社会组织对各类公益需求进行项目策划,并通过“两新”组织党务工作者协会这一平台进行可行性论证,听取方方面面的意见建议,形成满足社会需求和可供实施的公益服务项目。

  第三,公益服务项目的招标。公益项目经过策划、立项,放入公益项目库备用。党务工作者协会通过公益中心及相关媒体发布项目招标书,吸引热心公益事业的“两新”组织和社会各方公益力量,通过投标、认购等方式参与公益项目。

  第四,公益服务项目的资助。根据公益项目的不同类型和特点,选取不同的公益项目资金资助方式,可采取单个企业资助或多个企业共同资助的方式,也可根据捐助企业经营特点定向设计公益活动载体,制定相应公益标准,广泛吸收“两新”组织的公益资助。如根据销售类公司日常接待顾客量大的特点,可设计“走进XX公司、迈入公益大门”公益捐助活动,让公司每接待一个客户或每成交一笔单子,就向中心捐赠一定额公益金(比如每人次一元),并将公益金存储到公司设在中心的基金专户,当基金积累到一定额度时,公司向中心认购公益项目,实现公益意愿。这样既可降低公益门槛,激发更多的企业参与公益,又可通过社会公众参与互动,激发公众的公益热情,实现“人人为公益,公益为人人”的目的。此外,还可通过组织公益项目对接会等活动,为“两新”组织提供更多的项目选择,进一步扩大公益资金来源。

  第五,公益服务项目的实施。通过招投标方式,引入社会资源和竞争机制,甄选拥有专业背景、具备实施能力的社会组织,负责公益项目的具体实施,有效克服企业公益能力弱、社会参与度低等弊端,促进公益项目有序运作。比如,针对一些贫困大学生资助项目,可由专门的教育就业咨询公司承担项目实施,借助此类公司的服务网络和信息资源,搭建高校、用工企业与贫困学生之间的勤工助学平台,使贫困大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报酬,既部分解决贫困学生的学资困难,也增强学生今后就业的实际能力。同时,动员受益的贫困大学生承诺拿出1%的劳动所得放入公益中心的助学基金,帮助中心进一步拓展助学项目,通过公益受益者反哺公益的形式,实现公益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第六,公益服务项目的跟踪。在项目开展的过程中,中心对公益项目运作进行全程跟踪,并建立项目化运作具体指标,重点监督“公益资金是否到位”、“资源配置是否合理”、“项目指标是否落实”、“供需双方是否有效对接”等具体环节,对企业参与公益活动、投资公益项目情况进行引导与互动,激励企业形成你追我赶的良性竞争氛围,确保公益项目真正落到实处。

  第七,公益服务项目的评估和激励。建立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对企业参与公益服务、履行反哺社会职责进行有效评估,对热心公益服务、社会贡献突出的社会组织、企业与个人进行表彰。并将此作为业主担任社会职务、企业评奖评优的重要依据,在推荐各级“两代表一委员”和劳动模范等人选时,对支持党建、服务社会实绩明显的“两新”组织负责人给予优先考虑,以激发广大“两新”组织参与社会公益的热情。

  五、创意 实施 的预 期效 果

  通过搭建公益项目服务平台,实现公益需求者、公益资助者、公益生产者和公益推动者多方对接,在各公益主体之间形成广泛参与的良性互动。

  就企业而言,通过资助公益项目,承担社会责任,既增强了企业参与公益活动的积极性,也进一步提升企业和单位的公众形象和社会美誉度,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就社会组织而言,有了充足的资金资助,可以改变过去在社会公益事业中有心无力、难以做好的艰难局面,同时,通过公开发布、招标和跟踪考核评估,形成规范有序的竞争环境,有利于社会组织自身的健康发展和做大做强。

  就受众而言,充分挑选适合自己的公益项目,接受社会的帮助,并以自己的劳动换取公益资助,同时也主动担任公益项目志愿者,既淡化了公益活动施舍的色彩,使受助者更有尊严,也改善了受助者的生活境遇。

  就政府而言,搭建这么一个公益平台,有助于实现人尽其才、财尽其用,从而吸引更多的企业与个人参与公益事业,形成公益资源对接的长效机制,整合公益服务资源,推动资源互通的长期性和有效性,实现公益资源配置的效率最大化和公益价值的最大化,营造更和谐的社会氛围,实现“多赢”的局面。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我要注册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相关稿件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