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19日讯 农村富裕了,农民的文化生活需求凸显。近年来,我市的文化部门大力推行农村“文化低保”工程,在精神文化领域构建广大群众日常所需的“最低文化生活保障线”,让农民享受基本的文化福利,使农村尽快走出文化“洼地”。
2010年起,莲都在全市率先启动“文化低保”工程,推出系列文化活动,关怀弱势群体的精神文化生活,保障群众公平享受文化的权益。经过两年多的实践,莲都区借助“文化低保”工程的开展,不但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均等性,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同时对莲都区的精神文明建设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免费文化大餐到基层
花开花红,又是一个金色的年轮,粮米满仓,又是一个丰收的季节。11月2日晚,莲都区老竹畲族镇陶村大会堂内不时传出阵阵掌声。原来是老竹文化站精心组织了一台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送戏下乡”来到了陶村。行云流水的舞蹈、悠扬悦耳的越剧、幽默逗趣的小品……传统节目以及原创的新作品无不赢得满堂喝彩,有的更是将群众喜闻乐见的歌曲舞蹈作品演绎出了属于自己的色彩,一个半小时的文艺演出带给现场农民朋友们意犹未尽的感觉。
这是莲都区文化部门开展“送戏下乡”的一项活动。由区文化馆、各文广中心站负责创作排练一批雅俗共赏、健康向上、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剧目,为“文化低保村”当年送戏演出2场,每场演出时间2小时左右。
据了解,莲都区老竹文化广播电视中心站此次“送戏下乡”活动连续5天,送戏到了丽新畲族乡畎岸村、马村,老竹畲族镇徐庄村、曳岭脚村、陶村,受益农民共计3000多人次。
老竹文化广播电视中心站站长刘春梅介绍说,这次“送戏下乡”文艺汇演内容丰富,充分展现了农民热爱生活、健康向上、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为建设和谐新农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营造了浓厚的氛围,也为老竹文广中心站本年度“送戏下乡”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文化部门针对文化低保对象的不同特点,组织优质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下乡入村,丰富低收入农户集中村和外来务工人员集聚地群众的文化生活。
碧湖文化广电中心站近年来组织开展的以“保护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为主题的“送戏下乡”活动,节目内容丰富多彩:有传统戏剧处州乱弹《班师回朝》、《八仙镇水牛精》;表演唱《古堰画乡真正美》;传统戏曲《王昭君和番》、《打莲香》;双簧《危旧改造政策好》;舞蹈《美丽的南明湖》和健身球展示等10余个节目,还有非遗保护项目丽水鼓词,让面临失传的传统项目展示给文化低保村的村民,让村民感受到“送戏下乡”带来的乐趣。
除了免费看戏,文化部门还组织为“文化低保村”全年免费放映电影6场(每两个月一场),建立固定放映点(演出点),组织大篷车专场演出、露天舞台演出等。据统计,从2010年到2011年莲都区文化部门共向“文化低保村”送电影60场,送演出20场。
进企业播下文化的种子
莲都区的工业园区普遍存在配套基础设施不健全,文化娱乐场所较少的状态,许多外来务工人员精神文化生活贫乏,“白天忙于生计,晚上无所事事”是他们的写照。针对这一现状,2010年莲都区碧湖文化广播电视中心站把欧宝实业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以及碧湖大林、大坑、麦安、下圳、联坪和高溪乡郑山、白岩等村列入文化低保村和企业,给他们送书、送电影、送戏、送活动器材等,为文化生活较枯燥、信息闭塞、较偏远的“文化低保村”村民和企业解决难题。
受赠书刊的欧宝公司在这些书籍的基础上,增购了部分书籍,在公司办公楼专门设立了“职工阅览室”,藏书达到了1000余册。碧湖文化广播电视中心站站长周雅慧说:“这只是小小的扶持,鼓励一下。”
文化部门看似不经意的插柳居然柳成荫。这几年来,欧宝的职工文化在文化站的扶持下茁壮成长起来,渐入佳境。如今,公司的各种球赛、健美操、歌咏比赛等丰富多彩,文体活动既锻炼了大家的身体,增强了体质,又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激励员工开拓创新、建功立业的斗志。
今年中秋夜,欧宝公司篮球场上温情四溢,歌声飞扬,一张张欢快的笑脸伴着歌声、掌声、欢呼声、呐喊声温暖了每一个人的心,响彻了篮球场的每一个角落。这天晚上“欧宝家庭大联欢,我们一起过中秋”——迎中秋篝火晚会在此举行。公司的领导与留在公司过节的员工、家属欢聚一堂,共庆中秋佳节。才艺展示与全员大互动,独唱、小合唱、夫妻对唱、口琴演奏等节目和歌词大比拼、猜谜等有趣的游戏,把晚会带入了温馨和谐、欢快活泼的氛围中,营造出了大家庭的温情。600多位企业的领导、员工、家属、老人、小孩,不分领导与员工的职位高低,也没有员工与家属的区分,现场气氛热烈,激情高涨,有的是团结友爱,展现出团队的凝聚力和大家庭的和谐。
“在工业区,我们企业的职工文化最丰富。”欧宝公司行政副总周海潮说,“通过这些文化活动不仅缓解了员工们平时的工作压力,放松心情,同时也增进了青年员工的友谊,增强了公司的凝聚力。”
点亮农村多彩生活
为改善偏远山村的文化生活现状,维护文化弱势人群基本文化权益,2011年莲都区文广新局下拨7.5万元专项补助资金,为峰源乡庞山村、黄村乡岭根村、老竹镇东头村等16个文化低保村赠送了电视机、影碟机、音响设备、器乐、乒乓球桌、麻将桌、书柜等文体设施,极大地改善了这些村文体设施陈旧落后、种类数量不足、日常文化活动开展困难等问题。
莲都区老竹畲族镇马村的梁平伯是村里的文化管理员,每天傍晚6点,他都准时去村广场播放文化部门赠送的音响器材,二三十名早已等候在那的村姑村嫂们,随着音乐的响起翩然起舞。
梁平伯说,跳舞的人要到晚上8点多散了,他才可以收拾器材回家。他们村有500多人,但大多外出打工,留下的人基本都会参加适合自己的文化娱乐活动。
除了单向的“送文化”,莲都文化部门还注重“种文化”与“育文化”并重,在低收入农户集中村和外来务工人员集聚地建设“天天乐”文体广场,组建各类活动团队,开展文化活动。
2011年,莲都区开辟的60个“天天乐”文体活动点中有37个点在乡镇,其中就包含了10余个专门针对低收入农户集中村和外来务工人员集聚地而开辟的点;在乡镇的“天天乐”广场上,区文化馆和各乡镇文广中心站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培训、展示、比赛等文体活动,吸引了很多“文化低保村”的村民和外来务工人员积极参与到“天天乐”文体广场活动中来。
莲都区丽新畲族乡畎岸村是2012年莲都区19个文化低保村扶持对象之一,文化部门出资1万元用于村里文化设施的购置,村里的文艺积极分子邱菊云成了大忙人,腰鼓队、军鼓队的训练活动以及广场舞都能看到她的身影。邱菊云对记者说:“在文化站的帮扶下,我们村文化活动很丰富,村民参与的积极性也很高,最近我们在为‘送戏下乡’准备上台演出节目。”
这些活动,由于送上了符合农民口味的文化产品,极大地改善和丰富了农村日常文化生活。“碧湖的农村文化工作近年来发展势头良好,村级文化活动室覆盖率达100%,2012年全镇59个行政村都建有农家书屋。”周雅慧介绍说,“文体团队从2005年的20余支,增加到目前的80余支。文体团队有民间传统的,如舞龙、荷船、采茶灯、狮子灯、荷花灯、宫灯、处州乱弹、婺剧、越剧等,还有现代的腰鼓、排舞、功夫扇、太极拳、太极剑、太极刀等,以及独具特色的碧湖传统武术。而且我们的文化活动开展很正常,平均每年举办大型文体活动3-5次,开展送戏下乡9场。”
搭建一个欢乐的舞台
丽水经济欠发达,文化建设历史欠债多;人口集聚相对少,文化设施共享率低,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相对落后,贫困村没有图书室、活动室,城乡困难群众缺少基本的文化读物和视听设备。“文化低保”工程从“文化民生”和文化设施建设城乡一体化、均等化要求出发,为低收入人群搭建了一个个绚丽多彩的欢乐舞台,让他们登上舞台,参与文化活动,让他们也成为文化的传播者和获益者。“文化低保”工程的强势推进,为广大普通群众构筑起“最低文化生活保障线”,满足了低收入人群休闲健身的文体需求。
莲都区“文化低保”工程从群众最迫切的需求出发,大力推广群众性广场排舞、交谊舞、戏曲表演、才艺秀等活动,同时也挖掘培养了农村文化人才,扶持发展一批文化示范户和农村业余剧团。组建老年腰鼓队、秧歌队、腰鼓队、越剧团等村级文体队伍500多支,并主动联系各类文艺专家进村、进企业辅导。今年仅区文化馆就选送了4场文化讲座下基层,共培训文化低保村的文艺业余骨干近200人次。
“文化低保”工程作为提高低收入人群文体素质、陶冶思想情操、展示精神风貌的重要载体,不仅提高了低收入人群的整体活动水平,在文化低保户和外来务工人员等文化弱势群体中也锻炼培育了一批有文体特长的业余文体骨干,为莲都区群众文体活动的开展夯实了基础。莲都区文广新局程凯娅认为,以“创建和谐文化,服务人民大众”为主题的“文化低保”工程,为低收入人群走出封闭的独门独户,形成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提供了一条渠道,成为政府联系群众的纽带和惠及百姓的民心工程,在凝聚各方力量、调动各方积极性方面发挥了特殊功效,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莲都和谐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 满足市民文化需求 丽水有了首家五星级多厅影院
- 弘扬畲族传统文化 展示畲族风俗风貌
- “海峡两岸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家庭教育”论坛在杭召开
- 浙江省宣传文化系统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热潮
- 浙江边防总队“文化基层行”欢歌笑语喜迎十八大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