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务实、守信、崇学、向善”这8个字,源于历史传统和人文底蕴,又在时光磨砺中不断演进,锻造出了一把属于当代浙江人的价值标尺。
舟山,新区时代下的千岛之城,在一场场思想的交流与碰撞中,在一次次精神的共鸣与洗礼中,用其独特的海洋文化视角,诠释着属于当代浙江人共同价值观的丰富内涵。
潮涌东海,百舸争流。在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启航的征程上,当社会各界对舟山寄予厚望的时刻,舟山能否破茧而出,取决于舟山人的胆识和干劲,也需要浙江人共同价值观所赋予的灵魂和内涵。
“两创四敢”
带着创新的“务实”
在舟山,老百姓用大实话来对某人某事进行评判时,经常把实不实在,作为臧否、取舍的重要标准。务实,已浸入舟山人血管里流淌的血液,成为舟山海洋文化的精神特质。
迈入新区时代,舟山人的“务实”,还闪耀着创业创新、敢为人先的光芒,昂扬着一种发奋图强的精神气质。
2011年6月30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根据国务院批复文件要求,舟山群岛新区将建设成为我国大宗商品储运中转加工交易中心、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海上开放门户、我国重要的现代海洋产业基地、我国海洋海岛综合保护开发示范区和我国陆海统筹发展先行区。
面对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性发展机遇,舟山人将他们的“务实”,解读为“两创四敢”精神,即“创业创新,敢于负责、敢于碰硬、敢担风险、敢破难题”,并以此为动力,积极投身于全面推进新区建设的伟大事业。
从决策层到基层干部群众,今天的舟山,务实之风扑面而来。
如何带领新区这艘巨轮走向世界,是市委决策层殚精竭虑的首要问题。新区“新”在哪里?如何在国际坐标系上定位舟山?突破口是什么?为了破解这些难题,市委主要领导从新加坡到香港,从北京到上海、南京、无锡等地考察取经。经过一次次科学论证,新区在国际坐标系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明确了未来发展的思路和路径。
城市地位的跃升,给舟山广大干部带来了新的创业创新平台。在学习新知识和提高执政能力的同时,广大干部以踏实和创新的工作作风,攻坚克难,取得了一个个创新之举,给了人们更多的惊喜。
截至今年9月份,舟山经济开发区共引进项目19个,出让工业项目用地约1401亩,出租标准厂房约30000平方米,协议利用资金83亿元。其中,合同利用市外资金8.56亿元,完成全年指标的171.2%;实际利用市外资金4.98亿元,完成全年指标的124.59%;浙商回归实际到位资金3.77亿元,完成市下达指标的83.97%。
如此丰硕成果的背后,是舟山经济开发区不断创新的招商方式。他们在全球经济形势不容乐观、生产经营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探索“零地招商”模式:即引进落地的新项目不再需要重新征用土地,不再需要重新申请用地指标,从已经被征用的土地资源中进行挖潜和再利用。
新区的核心功能区——舟山港综合保税区,今年9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作为目前我国保税物流层次最高、政策最优惠、功能最齐全、区位优势最明显的特殊监管区域,它的设立,对推进我国海洋发展战略和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标志着舟山进入改革开放新的历史阶段。
一个个重大项目凭借务实的工作作风落地生根。鼠浪湖矿石中转码头、光汇石油外钓岛、黄泽山石油中转储运等重量级大项目落户后,为新区添上了巨大的砝码。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