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的女孩提出想看张爱玲的书,让妈妈有点犯愁。按照常理,孩子主动提出阅读,父母应该很欣慰,但张爱玲的书实在带了许多感情色彩,初三女孩的妈妈觉得女儿会吃不消的,更不用说还面临升学压力。这个时候提到张爱玲,实属不靠谱。
和这位妈妈有同样想法的家长还不少,我们“家长学堂QQ群”里有一位“超爸”也觉得,这孩子是不是到了青春期啊,女生的心思敏感,情绪波动大,对掺杂感情的小说散文容易沉迷其中,不能自拔,不如等孩子的感情经历和生活阅历变得丰富一些,再去读读张爱玲。
这到底是家长们想多了,还是孩子青春期在作祟?
张爱玲的文笔细腻
但不能当作精神食粮天天啃
我们特意问了初中的语文老师。景成实验学校教初一的语文老师施展才说,现在初中生的阅读书籍是以新课标规定的阅读书目为主的,如果孩子对某类书籍有强烈的兴趣,家长其实不需要强行反对,因为这可能会压制孩子的阅读热情。
“如果孩子对张爱玲作品感兴趣,我建议家长可以先通读一遍,帮忙‘把把关’,如果整部作品的基调催人奋进、乐观向上,孩子能从中得到积极的启发意义,那就是很好的阅读材料。反之,一些充满悲情、描写苦涩爱情的作品,我也不建议孩子阅读。”施老师说,由于理解力和领悟力的不同,适合每位学生的阅读书目和类型有所差异,家长真担心,不妨请教孩子的任课老师,根据孩子的阅读偏好和能力去补充相应的阅读知识。
“阅读就像品菜,各款菜式都要尝试,张爱玲作品也是其中的一盘,是广泛阅读中的一项选择。”青春中学初三语文老师陈国庆说,张爱玲的文笔细腻、描写生动,是不少女生的“菜”,但不能把它当作精神食粮,天天来“啃”。
男女生的阅读喜好不同
每天抽出20分钟看书就很理想了
陈老师说,学生的阅读兴趣需要引导和培养。他观察到,名人传记类书籍在班级男生中的传阅率很高,“这阵子流行的是《奥巴马凭什么赢》,前段时间的《乔布斯传》也很受追捧,还有姚明自传《我的世界我的梦》。”
成功人物的故事具有激励和借鉴意义,而且读起来轻松有趣,自然对学生胃口。此外,短小精悍的散文、小说,也是不错的阅读材料。
根据初中生语文新课标要求,学生在初中三年需完成260万字的阅读量。陈老师建议学生每天抽出20分钟时间,翻阅一些作家如欧亨利、莫泊桑的经典短篇小说,日积月累,阅读量就变得丰富了。
“每日的阅读量不用太多,最好找些有趣的书目。”施展才给学生推荐的是伊索寓言,他让学生自己体会寓意。
老师说光是西游记
不同学生有不同的见解
在青春中学,学生每周都有一节名著导读课,老师给学生设定阅读方向和书目,学生畅谈自己的阅读心得。
“主要是让孩子读出新意,最好能够联系实际生活,挖掘出现实的借鉴意义。”陈老师说,由于时代背景、社会心态、知识水平不同,每代人对名著的理解都会有所偏差。比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嫉恶如仇,但这种英雄形象离当下生活很遥远,孩子们无法产生共鸣,反而是猪八戒,虽然有些好吃懒做、爱占小便宜,但却是个调节气氛、带来笑料的高手,反而让学生觉得亲切,有人情味。
陈老师说,学生对《西游记》人物形象的偏好让他“大跌眼镜”,但他觉得这种全新的解读很有意思。有一位学生提出“团队合作论”,他说,一个团队需要四种不同类型的人,唐僧是取经集体的核心人物,有了唐僧才有凝聚力,孙悟空能力很强,是团队的开拓者,沙僧忠厚老实,是团队的重要后援,而猪八戒是团队的润滑剂。只有大家各司其职,才能发挥最大的战斗力。
《西游记》是学生耳熟能详的故事,但经过课堂讨论,可以收集学生的不同观点,让观点变得有趣和丰富,这才是阅读的意义所在。
来源:每日商报 记者 孙蓓蓓
- 大关小学首创“自由日” 每月一天不背书包不写作业
- 杭州设计师陈耀光获“2012十大华人设计师”证书
- 书香满城 精神高地 杭州深化学习型城市建设
- 校园里不安全 打个球被偷买个饭被偷看个书也能被偷
- 衢州农办力抓5个"深入推进" 深化"第一书记"工作法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