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新景
大江东临江试验性出海码头
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制衣企业引进海外设计人才
萧山东片大型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工程
衙前凤凰村民喜领红包
湘湖骑游
航民村——天伦之乐
省首届道德模范、民间消防队长李立新
原萧山第四职高学生、自强残疾人翁建光和以他同班同学李阳为代表的扶残助残组合“阳光”兄弟
杭州市教坛新秀,萧山区首届美德标兵,坚守山村的中学教师陈芳
候机楼夜景
浙江日报讯 临潮而居的萧山人,凭借着适应自然的智慧,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经济奇迹。2012年初,萧山区第十四次党代会科学谋划新蓝图,顺应城市发展的新趋势和全体百姓的呼声,正式提出了“建设文明幸福新萧山”的奋斗目标,努力成为杭州打造东方品质之城的领头雁,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现代化浙江的排头兵,全国文明幸福建设的先行者。
一年来,这场关于“文明幸福新萧山”的大讨论和生动实践,从工厂到社区,从城市到农村,在萧山这片土地上如火如荼。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奔跑了数十年的萧山,描画起了“两富”路上一幅独特的美丽风景。
萧山区委、区政府集全区上下和区外专家、领导的力量和智慧,起草形成了“文明幸福新萧山建设、评价和考评三大体系,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以及人的自身发展各个领域,成为未来萧山建设的蓝图和行动纲领。
经济优质发展好、民生优裕保障好、生态优美环境好、文化优秀风尚好、政务优效服务好、素质优良身心好——萧山人把建设文明幸福新萧山生动地归纳为全力建设“六优六好新萧山”。
正处于科学发展机遇期、市场经济完善期、经济社会转型期、综合改革探索期的萧山,积极探索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之路,追求自由、公平、有尊严的幸福生活,实现文明幸福建设与人的自身发展同向同步,这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具体实践,也是萧山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跨越发展的前进方向。
经济优质发展好 更有物质富裕感
未来5年,萧山以创新驱动为核心动力,以实体经济为基础,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构建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工业化与信息化“两化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让经济发展成果惠及群众,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人民群众更有物质富裕感。
建设创新型城区。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在纺织化纤、汽车及零部件、工业五大新兴产业等领域有选择地组织科技项目攻关,力求突破一批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前沿技术。支持企业建设技术中心、企业研究院等科技研发机构,抓好科技研发、科技孵化、科技服务、科技合作、科技投融资等创新平台建设。打造区域人才高地,加强对现有22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0家院士专家工作站管理,积极开展工作站申报。以钱江世纪城为核心,规划建设省级金融产业集聚区和民间财富管理中心。
打造现代产业强区。重点发展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金融等生产性服务、现代物流、现代商贸、旅游休闲、新能源、文化创意、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等产业。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区”战略,着力构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以优势主导产业为支撑的现代工业体系。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初步形成“东北部精品农业区、中部特色农业区、南部生态农业区”的农业发展新格局。
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努力提高居民收入,5年内,力争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1%以上,低收入农户家庭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城乡收入比保持在2:1以内。积极扩大消费需求,着力扩大有效投资,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有效拉动经济增长。
形成对内对外开放新格局。优化对外贸易结构,加快形成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并举、传统产品与高新产品并重、传统市场与新兴市场并进、进口与出口协调发展的对外贸易新局面。促进区域合作共赢,积极参与全球竞争合作,深化民外合作、民央合作,积极争取在大江东产业集聚区建立民企央企合作省级基地。
民生优裕保障好 更有社会满意感
顺应广大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更加注重统筹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把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创新社会管理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切实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项政策与制度,使社会服务更加完善,社会管理更加科学,社会参与更加广泛,社会环境更加文明,社会关系更加和谐,人民群众更有社会满意感。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加快建设覆盖全区的公共就业服务网络,大力营造鼓励自主创业的社会环境,进一步完善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政策支持体系。着力构建规范有序、公平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新型劳动关系,到2016年,实现区域性职代会全覆盖;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8%以上。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以“人人享有社会保障”为目标,健全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养老和医疗保障体系,促进各项保险由制度全覆盖向人员全覆盖转变。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消除城乡低保水平差异。加强和改善房地产市场调控,优化土地供应结构和房地产开发结构,积极构建商品房、公共租赁房、拆迁安置房等为主的多层次住房供应体系。到2016年,城镇保障性住房供给率达到100%。
推动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提升各类教育优质均衡化水平,建立健全公共教育资源的共享与交流机制。强化教育现代化的各项保障,加大教育经费投入,进一步扩大免费教育覆盖面。
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完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到2016年,每千人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2.8人;力争创建省市级以上重点专科16个。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认真贯彻国家和省、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案,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全面加强人口工作。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稳定低生育水平,到2016年,年均计划生育率保持在97%以上,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积极发展老龄事业,实施妇女发展规划,加强未成年人保护,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强化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平安萧山”建设,着力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不断提高新萧山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强化公共安全保障,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完善突发事件的防控体系和应急处理机制。努力提升社区管理服务水平,争创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
生态优美环境好 更有人居舒适感
坚持城市国际化战略和“东兴、中优、南秀”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突出“一心三区七新城”建设,促进城市规划、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协调;推动“智慧城市”建设,促进城市运行更加安全高效,使城市发展更好地服务于人们生产生活;推进生态建设,加强环境保护,着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人民群众更有居住舒适感。
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完善城乡规划体系,创新规划理念,提高规划水平。加快三大经济区建设,推动七大新城建设。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城镇规划建设。
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形成“三纵两横”的快速路网、“十纵十横”的主干路网。强化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天然气供应管理体系,优化能源利用结构。加快建设智慧城市,建成国内领先的数字电视技术服务平台,形成覆盖全区的数字式、交互式、多功能广播电视网。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城市管理重心下移。美化城市景观形态,实施洁化工程,深化最清洁城乡工程。加强交通组织管理,努力缓解城区交通“两难”。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修编完善城市公交规划,深入实施公交优先行动。提高防灾抗灾能力,健全完善城市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增强城市危机应对能力。
增进绿色福利。加强生态功能区建设,到2016年基本形成“三区三轴三带”生态格局,成为全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区。实行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建立完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指标交易制度,完善资源环境产权制度改革。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完成万元GDP能耗约束性指标。努力建设低碳城市,编制低碳经济发展规划。
文化优秀风尚好更有精神富有感
突出文化强区建设,树立“大文化”发展理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引领,依托萧山文化资源优势,充分发挥文化的引导作用,增强文化的服务功能,扩大文化传播交流,加快文创产业发展,将萧山建成充满人文关怀、人文风采和文化魅力的城市,人民群众更有精神富有感。
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坚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基础工程和灵魂工程,贯穿全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融入文明幸福新萧山建设各领域。积极倡导科学、进步、健康的幸福观,引导市民参与文明、感受幸福,共建文明、共享幸福。充分发挥萧山精神在凝聚民心民智、推动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不断提升萧山市民的开放、合作、包容意识,增强创业创新、改革发展驱动力。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坚持政府主导,建设和完善区、镇街、村(社区)三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成15分钟文化圈,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坚持“文化惠民”原则,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建立健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加强文艺队伍建设,加强对外交流,培育、扶持、打造一批具有萧山特色的文化设施品牌、文化活动品牌、文化精品品牌。
推进文创产业发展体系建设。围绕杭州市“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中心”战略目标,着力构建“2+1+6+X”全区文化创意产业区域空间布局,推进“2+3+3”文化创意产业体系建设。优化文创产业发展环境,进一步完善产业配套政策。
政务优效服务好 更有公平正义感
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提高文明执政水平;积极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的人民民主;深入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服务管理创新,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建设高效透明责任政府;维护法治的统一、尊严、权威,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保证人民群众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人民群众更有公平正义感。
提高文明执政水平。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党委对同级人大、政府、政协等各种组织的领导。有序扩大党内民主,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有序扩大人民民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作用,支持其依法行使监督权、重大事项讨论决定权和人事任免权。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健全完善基层自治制度。有序扩大公众政治参与,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政于民、问绩于民。
构建服务型政府。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提高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水平。深入推进政务信息公开,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化投资和财政制度改革,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提高参政议政水平。不断提升多党合作水平,引导和支持各民主党派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参政议政能力。发挥政协职能作用,推进政协组织建设。
努力建设法治萧山。保障公民权利,全面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依法有效保障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推进依法行政,加强和规范行政执法。
文明幸福新萧山“三大体系”鉴定意见(摘要)
专家组认为,在幸福成为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发展的目标,幸福指数成为衡量发展水平、发展新标准的背景下,萧山人民以富裕和谐为基础,进一步提出了文明幸福新萧山建设、评价、考评“三大体系”。这是萧山区委、区政府面对国内外新形势、新要求提出的战略决策,是萧山人民实践科学发展、提升富裕和谐境界的制度安排。
1.研究报告提出了一种以文明发展为基础的新“幸福观”。把“文明”与“幸福”相结合,明确提出“幸福”要与文明的生活、生产和生态乃至管理方式相结合,并把“以人为本”具体化为“人的幸福”,很有创意,也很有价值。研究报告把践行文明发展与实现人民幸福有机结合起来,深入论证了以文明发展的理念、价值取向、衡量尺度为基础的新“幸福观”,为文明幸福新萧山“三大体系”的构建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研究报告对“三大体系”的构建,是对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安排的探索。借鉴和吸收了国内外经济社会评价的有关经验,通过建设、评价、考评“三位一体”制度体系的架构,来保障文明幸福新萧山价值诉求的实现。
3.研究报告明确提出,文明幸福新萧山建设的主体是萧山人民,萧山人民自觉参与到文明幸福新萧山的建设过程中,并发挥了巨大的影响力。因此,研究报告设计了文明幸福新萧山公民素质指数,并通过每年发布该指数来引导萧山公民的素质提升,这在浙江乃至全国都有示范意义。
4.文明幸福新萧山“三大体系”的构建,是对具有中国特色城市文明发展的道路、路径和方式的探索。文明幸福的城市是以文明发展、科学发展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为指导的“城市新模式”,是当代萧山人也是中国人为应对可持续城市化、现代化面临的种种挑战而作出的价值选择,是对未来中国城市美好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战略选择。
5.文明幸福新萧山“三大体系”研究,还反映了萧山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实践、新探索。其提出的“六优六好”文明幸福新萧山的基本内涵,如“经济优质发展好,更有物质富裕感”,不仅是对“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的实践解读,也是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
素质优良身心好 更有生活快乐感
以提升人的文明素质、身心修养为重点,制定实施公民道德建设纲要,深入推进素质提升八大行动,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社会诚信建设,让全民创业更有信心、生活更加舒心,实现公民道德素质、身心健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同步提升,凝聚共建共享文明幸福新萧山的强大精神力量,人民群众更有生活快乐感。
提升公民道德素质。着力构建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体系。广泛开展社会诚信宣传教育,强化诚信理念,弘扬诚信精神,培养诚信品质。
提升科学文化素质。加大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力度,提高公众科学素养。深入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加强和改进党委中心组学习,开展党员干部“六个一”读书活动。加强公民教育、培育现代公民,增强公民的民主、法制、权利与责任等公民意识。
提升身心健康素质。加大体育文化事业建设,注重心理辅导,倡导和传播健康生活理念,培养乐观进取、心态平和、热爱生活的现代人。
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开展礼仪文明实践行动,着力培育市民“文明每一分、温馨每一时、快乐每一天”的文明健康心理,塑造讲文明重礼仪、团结友善、热情好客的良好形象。以争创浙江省文明区为重点,切实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浙江省示范文明城区创建成果。
文明的指向是幸福,幸福的根基在文明。
守望明天,以文明幸福为引领,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新型城市化带动工业化、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着力提高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与公民素质文明水平,推动经济发展与民生社会事业的和谐进步,促进文明发展与人民幸福的有机统一,这,正是150多万萧山人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
声音
文明幸福新萧山“三大体系”引发热议
李慎明(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文明幸福新萧山“三大体系”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很有亮点和新意,特别是把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结合萧山实际进行了细化,充分体现了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引导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在浙江省乃至全国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陈小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研究员):文明幸福新萧山“三大体系”既借鉴了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又结合萧山实际情况,既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讨,又制定了具体可操作的工作举措和考核办法,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课题。
赵剑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建设文明幸福新萧山的施政理念和发展目标的理论意义在于,它实质上体现了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真正把人的物质精神生活质量、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姚先国(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文明幸福新萧山“三大体系”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和创新性,充分体现了地方党委、政府主动寻求发展方式转型的责任意识。
周建红(萧山区第二届“美德标兵”):我以自己关爱精神病人的实际行动,倡导大家知美德、学美德、践行美德,为“文明幸福新萧山”的建设注入“美德”力量。
万启众(开元旅业团委书记):建设文明幸福新萧山,应将注重培育更加廉洁、开放、创新、博爱与包容的城市精神作为提升城市形象的先导理念;将大力发展以人文休闲文化与创业为主的第三产业,作为优化产业结构的先导策略;将构建与完善创意、创新、创造产业链作为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先导战略。
莫军(基层文化工作者):盼望萧山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建议设立公共文化服务专项基金,加大投入力度,同时建立面向群众的公共文化服务反馈机制,多多开展群众欢迎的文化下乡活动。
吴春峰(中国银行萧山支行):“文明幸福新萧山”的建设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百万萧山人共同传承和接力。不妨以“民生”为切入点,多多关注教育、医疗、环境等百姓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做多做实做好“实事工程”,让萧山老百姓真切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幸福。
施国军(萧山党湾镇梅东村):萧山在勾勒“文明幸福”建设新蓝图时,要重点关注农村环境和农民的健康问题,并加大村级经济的扶持力度,让城乡百姓共享发展成果。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