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岛番薯正在包装,准备销售
浙江日报普陀12月18日电 葫芦岛在舟山普陀本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岛,这两年种植的番薯却使它小有名气。然而,这番薯也让岛上众多老年人增添了丰收的烦恼。
初冬,走进岛上人家,只见屋角院后堆积着一堆堆的番薯。81岁的竺志同指着自家堂屋中的番薯说:“到现在还没卖出去。今年产量特别高,我种了一亩多地,约3000株番薯,产量超过1万斤。按2元一斤算算,毛收入也有2万元,如果能卖出去,老两口过过生活是笃定的。”相邻的76岁老人王增宝也种了2500株番薯。“产量是高了,但不知如何能卖出去。”王增宝也在犯愁。
孤悬东海莲花洋外的葫芦岛是个“老人岛”,过去岛上居民以捕鱼为生。随着“大岛建、小岛迁”,青壮年们大都迁移到大岛或县城,岛上现今留下了260余位老年人。为增加收入,减轻在外子女负担,这些年当地老年人种起了番薯。
“现今有100多名身体健康的留守老人种番薯,种植总面积达100余亩,今年产量有100万斤左右。”普陀区东港街道葫芦社区主任李松安介绍,岛上沙质土壤适宜番薯生长,这里只施农家肥,种出的沙地薯甘甜味美,个大皮薄。
李松安说,社区组织留守老人种沙地薯,本想为老人增加收入,种植规模扩大后,还可考虑成立沙地薯经济合作社。但社区只能帮助联系销路,本身无财力直接收购。
以前如果卖不掉就只能喂鸡鸭,现在也考虑加工成淀粉、粉丝,或酿酒等工业性开发。但不管是去岛上开设加工厂还是将沙地薯运到岛外加工,交通不便、运费高昂是最大的现实问题。“要是有哪家从事旅游食品开发的企业能和社区联姻,利用葫芦岛沙地薯开发高附加值的旅游食品、保健品,那就最好不过了。”李松安期盼着。
葫芦岛简陋的码头上,客轮一靠岸,老人们肩挑手提,把袋装番薯搬到船上。一位姓张的老人说,客轮隔日一班开往县城沈家门,番薯自己吃不完,又无处去卖,只能搭船送给在外的子女和亲朋好友。
岛上老人的遭遇也牵动着岛内外众多人的心,各级政府和部门开始想方设法为其拓展销路。东港街道为产品申报了“葫芦牌沙地薯”商标,专门设计包装纸盒以便打响品牌、促进销售;网格服务团队挨家挨户排摸调查,在全面了解各家各户的情况后,列出较困难的老年人,优先向外介绍推销。番薯从葫芦岛运到东港、沈家门等地销售,送到试吃者手中,以扩大影响。舟山市交通委得知信息后,马上购买了3000公斤番薯分发给职工。据统计,目前上门购买的数量已有万余公斤。
“第二批购买的部门和数量正在落实,街道将尽最大努力帮助解决老人的‘卖薯难’,同时积极对接市场,从根本上解决番薯销售问题。”街道有关负责人表示。
- 建德农家开晒番薯干 卖农家番薯干的网店迎来旺季
- 温岭农民朱妙春:种出单株番薯165斤(图)
- 百年晒制红心番薯干历史 瑞安下徐村近日开晒番薯干
- 吃番薯你选择哪种吃法? 当零食吃 也可以做菜吃
- 又粉又甜的“红宝宝”番薯种在800米的高山上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