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顾旭东站在国内首台下肢康复机器人旁。
浙江日报嘉兴12月30日电 【我的梦想】康复医学理念能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康复医学技术成果,能给更多患者带去福音。
【人物名片】
顾旭东,1965年生,嘉兴市第二医院康复医学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导。浙江省首位留学归国的康复医学专家。
【我的奋斗】
一幢一百年前美国人建的老楼,20张床位,3个医生,6个护士……这就是15年前,康复医学病区在我们医院刚成立时的情形。那时候很少有人听说过康复医学,我常常在神经内科和骨科的医生共诊,劝说有功能障碍的病人尝试康复治疗。
2002年,我前往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学习康复医学。2004年毕业回国,成为省内首位留学归国的康复医学专家,也是这一年,康复医学中心成立。我继续致力于康复医学理念的推广:在电台、电视台上做讲座,随市健康宣讲团到社区宣讲,在报刊上发表科普文章……
有一个博士遭遇车祸后昏迷了100多天,家人痛不欲生,是我们中心的医护人员一起将他唤醒,当他重新开口说话时,家人都觉得是个奇迹;一个中风病人,昏迷时间太久,导尿管无法从膀胱中拔出,依据经验只有采取膀胱造瘘术,结果经过我们的康复技术治疗,顺利拔出导尿管,没有对器官造成任何损伤……康复医学主要通过物理治疗使病人的功能获得最大限度的恢复,避免和减轻疾病和创伤所引起的残疾,让病人获得完整意义上的痊愈。
2010年,康复医学中心迁入装修一新的15层大楼,成为国内综合性医院中规模最大的集康复医疗、科研、教育、工程、培训于一体的康复医疗机构之一,也是省内唯一一家中西医“双料”省级重点医学学科。常常有国外的康复医学专家来我们中心参观、交流、指导,而他们最感兴趣的还要属我们的创新成果。
一次,一位意大利专家原定只在中心交流半小时,结果当他一走进中心治疗区,看到我们国内自主研发的首台多体位下肢康复机器人,立即询问起来,一个半小时后才离开。
以前,国内患者进行下肢康复训练,大多是在治疗师帮助下完成,不仅治疗师辛苦,运动频率和运动量也不稳定。康复机器人可以解决这两个问题,但当时只能从国外进口,动辄要两三百万元一台,一般康复机构无力购买。我们最早萌生了自主研发的想法,又与浙大邵逸夫医院、广州章和电气设备有限公司建立合作,不断改进机器人的性能。意大利专家看到的那台还是第二代,现在第五代已经问世,价格只有进口机器人的1/3。科技创新为我们增添了与世界对话的底气,让人特别有成就感。
现在,我们又在和墨尔本皇家理工学院合作研发“居家康复训练物联网系统”。在患者身上装上传感器,经过计算机“云计算”对数据进行分析、储存,再传输到康复中心,康复中心就能对患者的康复治疗适时做出指导,这将是一项走在世界前列的科技成果。目前这个系统还处在测试阶段,今后会向全省、全国推广,让更多患者在家里也能享受到康复医学技术进步所带来的好处,而我的梦想,将永远和康复医学的发展连在一起。
【记者手记】
“医生”和“科技工作者”是顾旭东外在的身份,就精神本质而言,他是一个“创业者”。从最初的“胼手胝足”,到今天带领团队填补一项又一项国内康复医学的空白,他说,自己一直把工作当作事业来做,医院又给了很好的平台,所以心情总是很愉快。
15年来,嘉兴二院的康复医学中心让2万多名病人获得了康复。患者从阴霾中走出,无数个家庭转悲为喜,这样的故事太多太多。“康复医学正是现在社会所倡导的生理、心理、社会相结合的治疗模式,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在采访的最后,顾旭东这样说。
这样的医学理念,就像冬日暖阳,给在病痛中挣扎的人带去欣喜、振奋和期盼。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