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杭州1月26日讯 社会事业加快发展,15年教育普及率达到97.9%,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9.5%……正在参加省两会的省政协委员、省教育厅副厅长韩平指着政府工作报告上的这句话说:“现在全省教育不仅仅要关注数字本身,更应该看数字背后的教学质量如何提升。”
这番话,得到诸多委员和代表的认可,更引发大家的热议。
97.9%:基础教育大跨越
2004年,我省学前3年幼儿入学率达85%,初中毕业生升高中段学校比例达87.5%,成为全国省区中第一个基本普及15年基础教育的省份。2012年,浙江学前3年幼儿园入学率达到95.8%,初升高比例达到98.29%,同样位居全国前列。这背后显现的浙江教育现状,是什么模样?
“按照85%这一基本普及标准算,浙江早在2004年就已完成15年教育普及,最近几年还在提高,直到现在的97.9%。”韩平委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浙江教育在10年间实现两大跨越,一是由9年义务教育向普及15年教育转变,二是由高等教育精英化向高等教育大众化跨越。
持有相同想法的,还有省政协委员、浙江外国语学院教授卢真金。“97.9%和49.5%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特别是15年教育普及率,已经走在全国前列。”
省人大代表、舟山中学副校长陈秋萍对此也感同身受。“浙江省15年教育普及率能够达到97.9%,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体现了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在课程改革工作上有较好的执行力。”她认为,浙江教育在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和特色化发展、培养育人模式、学生自主选择课程、三位一体的考试模式等方面,均处全国领先地位。
她告诉记者:“省内2012年入学的高一学生目前实行学分制管理,许多重点高中都在申报特色学校,通过减少必修课程,增加选修课程,实行走班制、学分制和弹性学制,既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又提高学生社会实践和动手能力,对他们的未来职业规划很有帮助。”
80%:教育均衡待加强
代表和委员们也在思考一些问题。目前,全省在学前教育阶段有幼龄儿童180余万,但入等级幼儿园比例还未超过80%,尤其是在一些农村,幼儿园还呈现低、小、散的局面。浙江教育的短板,还有哪些?
“尽管目前全省学校的硬件建设不错,但部分学校管理理念落后,师资力量薄弱。”韩平委员认为,“这和学校管理和师资配备等方面有关系。”
身在教学一线的陈秋萍代表也分析了如今学生和青年教师的状况。“现在高中生对自己感兴趣的学科学习主动性较强,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艺术上花更多时间。”
而另一个问题是,在学生出国热的背景下,在国内读书的学生数量已呈逐年减少之势,如何整合富余师资、实现教育均衡化等都是亟待研究的问题。陈秋萍代表建议,一要政府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尽管2013年全省教育预算比2012年增加了8.5%,但这一增长幅度还是不够;二要增强教师教学的软环境建设。
8.5%:预算增量投向哪
尽管2013年全省教育预算比2012年增加了8.5%,但推进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夯实现有教育质量,是否能靠高投入实现?许多代表、委员对此提出真知灼见。
“近年来,学校发展整体水平有较大提升,地区、城乡差距有所缩小,但缩小的方式值得探讨,是以填谷为重点,还是以削峰为重点,这两种不同均衡方式,会导致均衡水平的高低差。”卢真金委员认为,教育均衡重在填谷,但不宜削峰。
他认为,教师培养重点不在学历而在“教力”。“名校名师,有更好更多的培训条件和机会;薄弱学校和一般教师,这种条件和机会就很少,所以教师培训既要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
韩平委员表示,接下来,省教育厅将在各区域内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化,特别是公办中小学“阳光招生”、名校集团化办学、城乡教育共同体、乡镇中心校战略等,努力实践教育公平。还将通过“零择校”措施,形成倒逼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