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专题聚焦 > 2013浙江两会 > 提案议案 正文
省人大代表拍砖“账本”:把三公经费降下来

  浙江日报杭州1月27日讯 一边是某些地方和部门单位打着“过紧日子”旗帜,一边是吃喝风依旧存在……今天上午,代表们在审查计划和预算草案时,不约而同将矛头对准“三公经费”。“政府的三公开支,不能再遮遮掩掩了”、“公务接待‘零增长’是不够的,还要下降”……这些意见建议成了现场的最高呼声。

  不同于前两年的重点部门预算审查,今年,代表们审查的是我省2012年全省和省级预算执行情况及2013年全省和省级预算(草案)。

  为方便代表审查,各项预算报告除了用文字说明以及表格,今年还特别出了“漫画版”,把艰涩难懂的数字变成图文并茂的卡通,受到代表们的欢迎。

  不要糊涂账,

  要大方晒出来

  “执行和预算报告看似有很多数据,其实都只是个笼统的总数,老百姓最关注的‘三公经费’没有具体体现,单纯看这些数据,我们也没办法评价这项开支是否合理。”审查一开始,施淑汝代表第一个抢到话筒,有备而来地把焦点放在了“三公经费”上。

  这些天,施淑汝代表的日程表上多了一项任务:预算审查。“政府的大账很专业,但既然代表老百姓去查账,那可不能含糊。”不论是会议的空隙,还是晚上休息时间,施淑汝都抓紧时间恶补财务知识,对照报告,一项一项地审查、比对各项开支。

  针对“三公经费”,在计划、预算报告中提到,2012年加强“三公”经费管理,严格按照中央要求控制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支出。

  “既然让我们审查,那么每个部门有多少公车,多少人员,都应该是清清楚楚的,现在模棱两可的几个数字不能说明问题。”施淑汝代表的质疑引得代表们纷纷点头。

  “当前,政府的‘三公经费’饱受诟病,中央各部门已经带了个好头,回应百姓关注,把‘三公经费’晒了出来。”赵玲代表列举了一串数据,2012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79.84亿元,与2011年决算数相比,减少了13.8亿元,“一年就减少了1/6,说明里面有很大可缩减的空间,既然中央部门都做到公开,我们省级层面也应该能做到。”

  代表们说,晒“三公经费”只是一种手段,目的是利用财政预决算的科学手段,来挤压“水分”。

  不要“零增长”,

  要大幅度下降

  “三公经费”零增长,历来是政府工作报告中“人气”很高的工作目标,今年却遭到了代表们的“拍砖”。

  “当前,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更加强调了厉行节约,大家都有了过紧日子的概念,零增长已经不能体现政府部门在这方面的努力和作为。”俞仲达代表向这个提了很多年的目标“开炮”,“我们不但要零增长,还要大幅下降。”

  “三公经费”零增长目标太低的观点,李霞代表也投了赞成票,“这个标准太低了,年年都提,但是否真正做到也不得而知,三公经费的下降不能只是喊喊口号,要动真格了。”

  实际上,自从中央出台“八项规定”以后,我省积极响应,相继出台了“六项禁令”和贯彻中央“八项规定”28条办法。这段时间,互相走访送礼的少了,宾馆、饭店各种会议、团拜会、迎新会退订的多了,节俭务实的氛围正逐渐形成。

  “三公经费”要下降多少才合适?这个话题不仅出现在今天的审查会现场,各代表团在审议时都不约而同提到这个问题。“浙江应该抓住机遇,‘三公’及会议经费下降3%到5%应该还是可以的。”盛颂恩代表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当前,政府部门作风的变化,让我对‘三公经费’的下降有很大信心。”今天参加审查的省财政厅厅长钱巨炎解释说,由于预算是去年8月份着手编制的,之后的变化并没有充分考虑进去,接下来会进一步对预算进行修改。

  不要铺张浪费,

  要多用于民生

  “一顿饭,花费几千甚至几万元,这些钱能为老百姓办多少事情!”“逢年过节的送礼和走动都可以取消了,这也能省不少开支”……会场上,代表们你一言我一语,为如何缩减“三公经费”支招。

  那么,省下来的“三公经费”该怎么用?代表们的回答是一致的——用在老百姓身上!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全省财政每年支出增量的三分之二以上用于民生,“就业、社保、医疗、教育……每一项民生工程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公款接待少一分,民生保障就可以多一分。”李步鸣代表说,惠字当头抓民生,尽管各项事业发展都需要钱,但首先要保障民生的投入。

  李霞代表很赞同他的意见,经济发展,说到底都是为了老百姓生活更加富裕。“财政支出要更加注重民生。财政经费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安排财政支出,不能脱离群众,应该充分考虑群众的实际收入情况,合理安排,这样才能促进国富民富。”

  “中央提出,要把权力关进笼子里,这也就意味着,控制公务接待费用也应该纳入到预算工作中。”马国华代表坦言,在不少地方,公款铺张浪费现象并不少见,主要原因是接待费用“不差钱”,如果把这口子收紧了,超出预算就自掏腰包,那么谁也不敢再大手大脚花公家的钱。

  不少代表还反映,在一些专项资金的安排上,要钱很积极,用钱很热情,但这么多钱投入到项目上,效果究竟如何,却不得而知。“所以首先要管好源头,财政的钱是大家的钱,绩效要特别重视。”陈瑞商代表说。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相关稿件
·公平对话比三公消费问题本身更有意义
·零增长还不够 省人大代表建议2013年“三公”经费负增长
·减少三公经费温州样本:出台半年费用平均下降27%
·李强承诺今年三公经费零增长 代表认为还需下降
·今年财政收入趋紧
会议费和“三公经费”零增长
 

两会特写

·两会进行时 老百姓最关注的style
·胡小平:巩固"小狗经济" 浙江还要培育"...
·动漫人物解读浙江公共财政预算 人大代...
·零增长还不够 省人大代表建议2013年“...
·省政协委员刘毅13时20分作客本网谈杭...
·省政协“民生问题”座谈会关注百姓致...
·联组讨论女委员更敢讲真话 蔡奇微博关...
·嘉兴代表:让嘉兴的老百姓喝上放心水
·特写:省委书记与民营企业家的投资对话
·城市化要做百年规划 积极拓展地下空间...

 

两会图片

 

省内媒体报道

·“拍砖”难掩“雾里看花”的尴尬
·浙江省长李强:力争将浙建设成为法治...
·浙江省省长李强谈生态建设:有"约束"才...
·三公经费:请交出一个“负增长”的答案
·浙江代省长:自娱自乐政策措施必须改革
·浙江人大代表最关注民生 建议数量有望...
·浙江省政协委员直言防止收入“被翻番”
·浙江省将治理交通拥堵列为今年办实事...
·从欢天喜地到啼笑皆非 委员痛陈“惠民...
·浙江“两会”:代表建议提升社区卫生...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