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王华斌 绘
浙江日报讯
【代表委员名片】
朱林森:省人大代表、平湖市市长
冯秀勤:省人大代表、浙江现代阳光律师事务所主任
吴飞:省政协委员、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院长
陈剩勇:省政协委员、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
【报告摘要】
认真听取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的意见建议,主动接受司法监督和社会公众监督……推进行政权力运行公开,建立健全各类公开办事制度,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
《2012中国法治蓝皮书》日前正式对外发布,“河南周口强制平坟”、“贵州毕节流浪儿童死亡”、“铁道部天价宣传片”等事件因在舆论推动下成为社会热点,入选舆论监督篇。
从这些事件中,不难看出舆论监督的强大力量,也让聚光灯下不同官员的姿态一览无遗。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主动接受司法监督和社会公众监督,强化政府层级监督,加强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可见政府对舆论监督的重视。
那么执政者又该如何应对舆论监督?省两会期间,这个话题引起代表、委员的热烈讨论。
以开放心态面对监督
记者提问:舆论监督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词,但是近段时间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请问如何看待这一现象的出现?
“这是政府对舆论监督的态度越来越开放的一个信号。”陈剩勇委员认为,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强舆论监督,前段时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反腐败问题上提出的“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更是亮明了中央对于权力监督的基本态度。
在许多代表、委员看来,这一信号的释放是一件好事。“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权力置于人民的监督之下,是正确权力观的题中之义。”陈剩勇委员指出,不受监督的权力容易导致腐败,加强监督也是建设民主与法制社会的内在要求。
“各级领导干部要端正态度,以开放心态应对舆论监督。”朱林森代表坦言,要正确认识舆论监督的积极作用,不仅对规范政府行为很有好处,而且也有助于我们了解民生,把工作做得更实。
以真诚态度应对监督
记者提问:之前也谈到,随着时代社会的发展,我国已进入“矛盾凸显期”和“问题多发期”,而随着网络媒体的横空出世,领导干部更是身处全民监督时代,又该如何应对?
“我觉得还是应该抱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虚心并且真心应对舆论监督。”冯秀勤代表认为,只有抱着这样的态度,才能客观分析问题,做到科学行政,依法行政。
吴飞委员认为,面对突发事件中的舆论监督,政府部门需针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
“无论多么复杂的情况,都有一条不变的应对法则。”吴飞委员表示,那就是及时让权威人士站出来发声。当然,前提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发声,千万不能说假话,更不能不说话。
以公开透明直面监督
记者提问:随着信息渠道越来越通畅,借助公众无处不在的眼睛,舆论监督和民意批评将越来越成为一种常态。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部门该如何健全完善相应的机制?
“我认为可以通过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政府网站和微博等新媒体建设,推进政务公开,增进政府与百姓的沟通,首先可从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民生问题入手。”陈剩勇委员认为。
“其实这项工作,我们已经有所起步。”朱林森代表谈到,去年平湖就专门安排人员,每天到本地论坛搜集老百姓关心的民生问题,整理成文交给政府各个部门,由相关部门沟通、解决,如果实在解决不了,也要向群众解释。今后,该市还将组织城管、环保、教育、卫生等与群众生活关系密切单位的一把手,定期与市民公开沟通交流,争取把矛盾和问题消解在平时,共同推动政府工作。
冯秀勤代表指出,政府在平时工作中也要严格依法行政,否则,少数群众会误以为,只有上访或者诉诸媒体监督才能解决问题,使得一些本来很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她希望,随着民主法治的不断推进,今后人们对媒体监督的依赖可以越来越小。
【网友声音】
@不朽的江湖:学会与媒体打交道,是政府部门应对突发事件舆论监督的良方。
@体会人生123:要多听听群众的呼声,才有希望。
@铁布衫:按正常的执政理念,所有官员都应当正确面对群众的呼声和批评。但也有极少数生存在地下洞里的“老鼠”,不愿意在阳光下生存。
@沉香树:政府部门面对舆论监督除了要具有开放心态,还要将回应和承诺迅速兑现为实际行动,举一反三,作出更好的制度安排,将工作做得更到位、更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