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讯
围绕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建立人才等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流动的机制,培养培训各类基层卫生人员2万名,完成10万名红十字公益性应急救护培训任务……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对这条新举措,参加省两会的代表、委员都相当关注。刚刚回到舟山医院的省政协委员、舟山医院院长张永奎对记者说:“如果这条政策执行得力,那么5年之后,基层卫生人员缺乏的情况将有所缓和。”
2万:基层医院添人才
在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中,登记的浙江省常住人口为5442.69万人。培养培训2万名基层卫生人员,能解现在看病难的燃眉之急吗?
谈到当下的基层医院现状,省人大代表、松阳县人民医院外科护士长麻雪娇说:“在国家医保政策惠及面越来越广的情况下,广大老百姓得到了实惠。作为基层县级医院,就诊病人明显增加,医务人员却严重缺乏。此次培养培训2万名基层卫生人员,对若干年后缓解看病难、住院难问题还是非常有意义的。”
她告诉记者,松阳县基层医疗单位和县级医院缺员缺编现象非常严重。以松阳县人民医院为例,根据省卫生厅规定要求配置卫技人员的最低标准,按现有床位量计算,短缺员达到26人,短缺编45人;如果按新建人民医院床位400张计算,缺员和缺编人数分别为133人和161人。在编人数应该逐年有所增加,但事实上2012年在编人数比2011年减少了18人。
记者不禁好奇,这18名医生和护士究竟哪里去了?“有的去了上级医院,有的投奔私立医院,有的甚至改行了。”她惋惜地说。
眼下,各大医院都在抓紧时间招聘医生和护士,但对县级公立医院来说,找到合适的人才实在很难。“松阳当地的医学毕业生很少,而且大多数被省、市级医院录用,我们只能到重庆、武汉、成都、安徽等地去招聘,但应聘后真正能来就业的很少。”麻雪娇苦笑着说,现在医院新招了几位全科医生,但他们要求先看医院工作、生活环境,并了解当地情况后,再决定是否签约。
采访中,不少代表和委员感叹,许多县、乡、镇医院都出现了这样的状况。
5+3:规范培训提素质
“省卫生厅规定对临床医学毕业生实行5年本科教育,外加3年规范化培训,对他们的工作能力和水平提高很有帮助,这项制度应该执行好。”张永奎委员说。
张永奎委员认为,培养培训2万名基层卫生人员,是提高基层卫生人员业务素质的有效措施。但刚毕业的大学生缺乏临床经验,建议定向分配到基层医院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先在大医院锻炼3到5年,积累了一定的临床经验和业务能力,再回来更好地为基层老百姓服务。
他还建议,县、市级医院的医生在晋升高级职称之前,要下基层卫生院锻炼3至6个月,但对于专科性较强的外科医生,如脑外科、胸外科、麻醉科等,这些医生在基层医院并不会发挥应有的作用,反而会荒废人才。
他还说:“目前小儿科医生紧缺是地市级医院面临的严峻问题。”记者了解到,现在大多医学院校里很少设置小儿科专业,学生只有在攻读研究生时,才能选择这一专业方向。“但毕业生实在太少了,况且许多小儿科医生都会选择去大医院。其他临床专业毕业的医生,则需要通过2到3年的培训,才能拿到儿科医生的职业资格,因此远水解不了近渴。”张永奎委员建议开通儿科医师执业范围变更的“绿色通道”,让有临床经验的内科医生,在短期培训后上岗。
30万:双向交流强基层
“重视培养基层卫生人员,是一件好事,如果培训得法,全省医疗会增添许多生力军。”省政协委员、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徐侃告诉记者,我国2012年只有860余万名医务人员,相比全国庞大的人口数量,这一数字显得太过单薄。
据统计,2011年,全省医务人员有30余万人,63.6%的高级卫生人才集中在地市以上医院,衢州、丽水等市的人均卫生资源占有量明显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
在他看来,培养培训2万名基层卫生人员的做法只是起步阶段,毕竟医学类大学毕业生要经过近10年的临床训练后,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不能指望刚毕业的大学生一上来就包治百病。”他认为,整个社会应该给予医护人员更多的理解与支持。
“要建立起基层卫生人员流动制度,不能一次安排定终生。”徐侃建议派各大医院有一定临床经验的医技人员定期下乡,还可以考虑把基层卫生人员集中到省内各大医院进行3至5年的锻炼。只有采取“请进来”和“送出去”相结合的办法,这些有实战经验的毕业生到基层后才能发挥作用。他们在大医院是学生,到基层就是师傅,一个带两个,两个带四个,基层的医疗水平就会大大提升,缩短城乡医疗水平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