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5月14日讯
曲折悠长而又平坦舒适的水泥路,带领着记者驱车从山脚赶往那美名在外的大港头镇利山村。经过了约5分钟的车程,利山畲族村的正门展现在记者眼前。
走进村子,摆放在门口景观台上的两个大鼓,马上将历史的厚重感展现在记者面前。再往内走,小青瓦、马头墙的徽派建筑,四周环绕的树林、竹林以及整个村子中心的荷花池无不在阳光的沐浴下显出那一份和谐。
村口路边随处可见那些一边喝着茶、聊着天享受着午后阳光的老人。“现在政策好了,我们也建起了新房子,大家住的也比以前安心多了。”抿了抿手中的那杯茶,75岁的老人雷宁山笑呵呵地对记者说,“我们以前的老房子是木结构的,总结起来应该是‘三大怕’,一怕水,二怕火,三怕虫。”
这位在村子里住了一辈子的老人,回忆起早年的生活不由得眯起了眼睛,“那时候只要是一下雨我就到处接漏下来的雨,夜里就甭想睡了。不仅下雨,要是哪天碰了点火星,又怕房子被烧。水、火如果都能避过去,我们就开始希望,白蚁不要盯上我们啊。”
“建了新房子,住得更舒服是不必说的。而我觉得我们现在走的路更是让我舒心啊。”坐在一旁的蓝小平老爷子不由得插了句嘴,“以前我们门前一直到山下都是石子路,从家里走到山脚差不多要一个小时。要是再碰到下雨天,搞不好还要跌一跤。”
“对、对、对。”雷宁山突然指着自己右侧后脑,“看到这里没,就是以前路上跌的,现在换成了水泥路,平平坦坦,再也不用担心摔跤了。”
“我们现在是路通了,好走了,村里的年轻人慢慢地都走出去了,我几个孩子现在都在外面打工。赚的钱比以前多多了,还会往家里拿。”雷宁山老人指着门前通向村口的水泥路说,“记得以前村口有家地主,家来客人了只能做三个菜来请客。这当中还不一定有肉,可就这样还是把我们馋得不行。谁也没想到我们现在每顿饭都有五六个菜,而且都嫌肉腻,想吃野菜了。”
讲完这话,雷宁山与蓝小平相互看了看,不由得发出爽朗的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