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原创     湖杭绍甬线     杭衢丽金线     浙江省情      美丽浙江       图片精粹     专题首页
 本网原创 更多...
·在诸葛亮后裔的最大聚居地 感受古村神秘气息
·从报纸到网络 广告吆喝让后溪河村苗木经济起飞
·徐福东渡从这里起航 古老村庄打造乡村旅游经济
·以花木为媒打造精品区 中国花乡村民年收入超5万
·全国首个监测PM2.5的村庄 滕头村有个“绿色梦”
·从"五一烂眼村"到国家生态村 吴书记眼光"老准的"
·美丽乡村映衬秀山丽水 城乡统筹共享养生福地
 湖杭绍甬线 更多...
·全国首个监测PM2.5的村庄 滕头村有个“绿色梦”
·从"五一烂眼村"到国家生态村 吴书记眼光"老准的"
·以花木为媒打造精品区 中国花乡村民年收入超5万
·一座“活”的庭院 诸暨耗巨资保护修缮古民居
·王羲之子孙守墓千年来尽孝 后人习书法之风盛行
·以花木为媒打造精品区 中国花乡村民年收入超5万
·一座“活”的庭院 诸暨耗巨资保护修缮古民居
 杭衢丽金线 更多...
·村子像城镇农家像宫殿 浙江第一村震撼网媒记者
·美丽乡村映衬秀山丽水 城乡统筹共享养生福地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5平方公里花园村税收超亿元
·美丽乡村映衬秀山丽水 城乡统筹共享养生福地
·秀山丽水城乡统筹共享养生福地
·美丽乡村浙江行:丽水致力打造秀山丽水养生福地
·农家似宫殿 浙江第一村震撼记者
 美丽浙江 更多...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专题聚焦 > 美丽乡村浙江行 > 湖州 正文
七旬老人20多年垦荒 安吉250亩荒山变青山

   浙江在线05月14日讯 20多年垦荒,换来安吉250亩的荒山变青山,这就是安吉县递铺镇兰田村的潘世珍和老伴交出的绿色答卷。

  潘世珍今年已经77岁了,被太阳晒得黝黑的脸上,有着岁月深深的刻痕。嗓音依然洪亮的她还清楚地记得,1989年响应县里号召开荒造林,她和老伴方长余离开了儿女,一起卷铺盖、拿锹耙进山。两人在不通路、不通水电的山里定居了下来,开始垦荒,这一待就是二十多年。那年,潘世珍54岁。

  最初,潘世珍与相邻的溪龙乡后河村签订了33亩荒山承包合同,承包期20年。后来,她垦荒垦出了名气,承包山越来越多,最多的时候承包了250亩。有些山离得远,老人都是骑着自行车往返,最远的骑自行车单趟就要一个多小时。

  然而,树木成材需要很长的等待。这20年里,潘世珍和老伴生活过得很拮据,没有其他收入来源,还把原先的积蓄都投在了山林里,好在还有儿女们的支持。

  “有人说我‘不盖楼房挑箩筐’很傻,有人说砍掉树种白茶,我早发财了,但我从来没这么想过。”潘世珍有着50多年的党龄,她说,“种经济林搞好了绿化,还保护生态环境。作为老党员应该履行当初许下的承诺。”潘世珍和老伴都有着一双布满老茧的手。“我俩一年要穿破七八双解放鞋。钉耙都不知道坏了几十把。”潘世珍说。老两口靠着勤劳的双手,把眼前后河村的这片山林,改造得满目苍翠,郁郁葱葱。如今,大片的外国松、杉木都已成林,新种上的黄栀子正在茁壮成长。2009年,潘世珍终于卖掉了第一批杉树,销售额达十几万元。

  靠着经济林的第一笔收入,老两口生活终于有所改善。两年前,老两口搬离了山脚下居住了20多年,用泥土、碎砖和毛竹垒起来的破旧小棚房,在山下盖起了新房。还出了一部分钱,把棚房门前坑坑洼洼的泥路修成了水泥路。原本这个地方荒无人烟,但是随着潘世珍的垦荒,现在已经有4户人家定居。老两口还给自己办了养老保险,每月终于有了固定的收入来源。

  潘世珍曾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绿化女状元”等多项荣誉。近几年,潘世珍的身体已经大不如前。一次,上山时滑倒令她手腕脱臼,至今还不能提重物,膝盖也曾受伤。三年前老伴又遭遇车祸,还得了中风。

  后河村这片山林,原先的承包期是20年,之后潘世珍又延期了20年。等承包期满,她将是90多岁高龄。“只要我在一天,就要悉心管理这片绿色。”老人说。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记住  我要注册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相关稿件
·全国公路自行车冠军赛安吉站比赛开赛
·安吉一水通沪上
·湖州美丽乡村整合农村“四边三化”进行长效管理
·安吉县首季招商引资实现“开门红”
·庆祝五四青年节 志愿服务小分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