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含黛,竹林茏葱,一弯碧水绕村走。
位于龙游县南部山区的大街乡贺田村,依山傍水、风光秀美。这个面积不足8平方公里、人口1500多人的山村,最近却颇受关注。整个龙游县都在推广那里的垃圾处理模式:源头分类收集、定时定点投放,可追溯、无害化减量处理。
近年来,农村人居环境大为改善,但环境卫生保洁依然是老大难问题。一些在城市刚刚推行不久的做法,是如何在一个偏僻的乡村生根发芽的呢?
垃圾办好了“身份证”
走进贺田村,房屋窗明几净,庭院绿树成荫,村道洁净如洗。村支书劳光荣告诉记者,凡到过这里的人都会感慨,“真比城里的社区还干净!”
早上8时,贺田村的保洁员劳瑞祥准时来到垃圾投放点,开始垃圾清运工作。
在1号投放点,摆放着五六个黑色塑料袋装的垃圾。劳瑞祥随手拿起一袋,指着上面印制的编码说:“你看,1区22号,这是劳勇文家的。”他打开袋子粗粗检查一下,然后放进垃圾车。
贺田村360多户村民,每户人家都有编号垃圾袋。有了它,村里的垃圾就像办了“身份证”。全村划分成5个卫生责任区,设23个垃圾投放点。平时,村民自觉将垃圾实行分类,定点、按时投放,谁家乱投乱放,看编号一查就知道。
村支书劳光荣说,村里还有卫生测评小组和卫生监督小组。卫生测评组由村两委成员和村民小组长组成,每月不定期组织不少于1次的卫生大检查,检查测评内容很具体,分为室内卫生、庭院绿化、房前屋后、牲口圈养4小项,测评结果公布上墙。每名村干部还要负责3个投放点及投放点所辖农户的卫生保洁,并实行每月绩效考核。一年下来,每个卫生责任区累计得分最高的成为卫生示范户。
“大家都盯着公示墙,暗暗较劲呢。”去年的卫生示范户劳勇文说,“今年我不敢保证还能评上,因为有好多户已经跟我一样干净了。”
说话间,有人拎着一袋垃圾小跑过来,劳瑞祥接下后,不忘教育一番:“下次记得按时投放,不要错过时间。”上午9点半,村里垃圾清运干净。劳瑞祥说:“对垃圾实行精细化管理后,全村垃圾处理量减少80%以上。”
农家的“垃圾分类学”
这是一幢典型的农村三层楼,砍好的木柴码放在围墙下。一楼的门厅里,摆放着谷扇等农具,屋子里干净、整齐。墙上的一面铜牌告诉来访者,这里是“卫生示范户”。
听到动静,房子的主人、74岁的老农民王志祥迎了出来。
王志祥的房子依山而建,穿过厨房,走出小门,有一块地围着三五只母鸡和鸭子。“剩菜剩饭、菜帮菜叶子这些东西,拿来喂鸡鸭。”王志祥指着边上的一块菜地说,“鸡鸭的粪便用来种菜,瓜皮果壳和笋壳树叶都可以埋到竹山上做肥料。”记者注意到,鸡鸭活动的地方,地面都很清爽,几堆粪便是新鲜的,王志祥说:“这里我每天都会清洗。”
走进鸡鸭晚上住的杂物间,记者也没闻到有异味,只见锄头整齐地挂着,畚箕、箩筐也排着队。几块纸板叠好后放在那里,上面还有一个塑料饮料瓶。说起处理家里的垃圾,王志祥说,无非就是把会腐烂的拿到地里当有机肥,不会烂的交给保洁员处理。
王志祥告诉记者,废旧塑料、废金属、纸类、玻璃、橡胶等都可以卖钱,只有废旧灯管、灯泡、电池、农药瓶、油漆桶以及烟头什么的,王大爷才装到垃圾袋里,交给保洁员处理。“这样一分拣,也就没什么垃圾了。”王大爷说,苍蝇蚊子明显减少,村里小店抓苍蝇的粘纸一下子没了销路。
听洋医生讲卫生课
“我们村集体经济比较薄弱,但是没钱也要为百姓办事。”村支书劳光荣快人快语,“环境卫生就是我们为全村人办的最大实事!”
村民陈雪琴说:“刚开始的时候,垃圾要这样分那样分,真嫌麻烦。”随意惯了的村民,抱怨声一下子多了不少,背后把村干部叫成“垃圾干部”。劳光荣丢下了开拖拉机的工作,反而更加认真地抓起村里的环境整治工作。
听说隔壁乡有一位洋女婿马丁来自德国,是一名医生,对人的健康和居住环境之间的关系有特别研究。劳光荣就把他请到村里,给全村100多名妇女授课,教村民如何从点滴抓起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手把手教村民如何分类垃圾,区别处理。在场妇女听得兴致勃勃,触动很深。
为提高群众参与热情,贺田村制定完善了各类激励机制。每年评选“卫生示范户”、“庭院绿化示范户”。为被评为示范户的农户挂上相应铜牌,并给予每户200元的奖励。他们戴着大红花拍照,照片在荣誉栏上公布,还能拿到电热壶、拖把、毛巾等生活小用品作为奖励。
“慢慢的,说闲话的少了,讲卫生的多了。”卫生测评组成员曾连祥说,“环境好了,村民素质也跟着提高。现在就连小孩子,吃剩的水果皮也都会扔到垃圾桶里去。”外地来贺田村卖水果的娄亦土说:“这个村环境这么整洁,我们有垃圾都不好意思扔。”
贺田村因此名声在外,一年来,有好几个外地女孩嫁进了村,刚从遂昌嫁过来的新人小李说,这里住着既开心也舒心。“今年的任务是,把通村的3公里路两侧和3公里河道整治干净。”劳光荣誓将与垃圾的战斗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