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原创     湖杭绍甬线     杭衢丽金线     浙江省情      美丽浙江       图片精粹     专题首页
 本网原创 更多...
·在诸葛亮后裔的最大聚居地 感受古村神秘气息
·从报纸到网络 广告吆喝让后溪河村苗木经济起飞
·徐福东渡从这里起航 古老村庄打造乡村旅游经济
·以花木为媒打造精品区 中国花乡村民年收入超5万
·全国首个监测PM2.5的村庄 滕头村有个“绿色梦”
·从"五一烂眼村"到国家生态村 吴书记眼光"老准的"
·美丽乡村映衬秀山丽水 城乡统筹共享养生福地
 湖杭绍甬线 更多...
·全国首个监测PM2.5的村庄 滕头村有个“绿色梦”
·从"五一烂眼村"到国家生态村 吴书记眼光"老准的"
·以花木为媒打造精品区 中国花乡村民年收入超5万
·一座“活”的庭院 诸暨耗巨资保护修缮古民居
·王羲之子孙守墓千年来尽孝 后人习书法之风盛行
·以花木为媒打造精品区 中国花乡村民年收入超5万
·一座“活”的庭院 诸暨耗巨资保护修缮古民居
 杭衢丽金线 更多...
·村子像城镇农家像宫殿 浙江第一村震撼网媒记者
·美丽乡村映衬秀山丽水 城乡统筹共享养生福地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5平方公里花园村税收超亿元
·美丽乡村映衬秀山丽水 城乡统筹共享养生福地
·秀山丽水城乡统筹共享养生福地
·美丽乡村浙江行:丽水致力打造秀山丽水养生福地
·农家似宫殿 浙江第一村震撼记者
 美丽浙江 更多...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专题聚焦 > 美丽乡村浙江行 > 金华 正文
物质富裕 精神富有 东阳花园村的“两富”经

  浙江在线讯 花园村,不过是浙中丘陵上的普通一点。

  这个并无区位优势的村庄,却如核聚变般释放出惊人能量: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偏僻小村,成长为魅力四射的中国名村,先后获中国十大名村、全国文明村、中国十佳小康村、中国红木家具第一村、中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等数十项省级以上荣誉。

  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纪委副书记、时任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在浙江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上明确提出,要使现代化建设成果惠及全省人民,切实增强全省人民的发展自豪感、生活幸福感、心灵归属感、社会认同感。2012年,花园村实现社会总产值190亿元,村民人均收入超过8.2万元,远超全省人均GDP6.3万元,同时依然保留金华市唯一的税收亿元村,实现了物质共同富裕、精神共同富有,提前达到浙江省提出的今后五年的主要工作目标。

  发展带来自豪感

  1月21日,花园红木家具城三期(精品馆)正式对外营业,又近300家红木家具品牌专营店入驻,标志着全国最大红木家具专业市场诞生,继续演绎“无木成林”的独特经济现象。

  此前,花园村已形成了大型原木市场、板材市场、工艺品雕刻一条街、红木家具生产一条街、东阳市红木家具产业园以及花园红木家具城一期和二期,小小的花园村打通了红木家具全产业链,集聚了30个国家和地区的40多种珍贵木材,每天进出运输木材的集装箱就有三十多个。

  “花园村近年来的发展确实很快,全民创业,全面创新,每月创造出几个百万富翁,每年创造出几个千万富翁。”花园村党委书记邵钦祥如是说,原花园村是一个“村名花园不长花”的穷山村,从1981年蜡烛厂和服装厂起家,经过走工业化道路和大力创业创新,如今的花园村经济发展了、设施齐全了、村民富裕了、村庄和谐了。

  的确,行走花园村,目之所及,宽畅的马路纵横交错,联体的别墅排列有序,酒店、宾馆、市场、医院、学校、商场、公园、高档小区等一应俱全,俨然是一座田野上的城市。“从小花园到大花园,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五年全变样。”花园村委会副主任郭进武自信地说,发展不仅带给花园人富裕,也带给花园人自豪。

  2012年底,花园村拥有个私工商户1047家,其中,花园高科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维生素D3生产企业;昌兴铜业公司税收超过亿元,是金华市工业企业亩产税收最大的企业;花园建设集团是国家总承包一级资质企业,成为东阳建筑大军的一股新锐力量;花园包装公司则仅用6个月时间,就弥补义东永城市群的包装短板,成为了浙中南包装行业龙头企业……

  生活有了幸福感

  2004年底,着眼于发挥原花园村的先富带头作用,东阳市调整行政村区划,将周边的马府、南山、西田等9个村并入原花园村,组建成新花园村。

  变化从旧村改造开始,花园村调整新农村建设方案,将全村划为村民平安居住区、高效生态农业区、第三产业服务区、高科技工业园区,整体搬迁4个村、整体拆建2个村、旧村改造3个村,并将原10个村改为10个小区。从2005年至2011年底,这项浩大的工程整整持续了6年多。期间,村里共拆建1500多户的4500多间农房,新建房屋3500多间,给村民的补偿资金上亿元。

  “并村促进了土地等生产要素的整合重组,拓展了村庄的发展空间。全村节约土地600余亩,引入各类工商企业,提供了数千个就业岗位和众多创业机会,让困难家庭看到了生活的希望。”郭进武如是说,现在花园村低收入家庭年人均收入也有2万多元。在村里帮助下,原来生活困难的村民,也没有后顾之忧,也能住上别墅。

  张均木就是花园村为数不多的低收入家庭之一,患有10多年的胃病,每年医药费就要花1万多元;妻子张春花腿部有毛病,长年服中药,一家人生活拮据。2005年大儿子又出车祸,赔偿了4万多元,一条腿也被撞断。并村后,他家分到5间地基,只造了一层就停工了。如今,他家的新房却已近结顶。正在忙碌的张均木说,村里送来了造房的红砖,还发了补助金,新房就快完工了。现在,他由村里安排做送水工,大儿子做油漆工,小儿子在公司上班,一家人年收入有10多万元。最开心的是医药费可以报销,原本每年上万元的医药费自费却只需2000多元。“我们这样的人家,以前哪敢想这样的好事?有村里的关心,日子会一天天好起来。”张均木对生活充满了信心。

  如今,花园村为村民们织起了保障网:拥有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地农民保险、城乡居民保险、数字电视费(单双向)、电话月租费等10多项免费福利,老人每月可领生活费和口粮费;困难户可申请扶困补助;村民子女就读村里的幼儿园和技校可享受50%优惠,考上高中、大学或博士可领取3000元至5万元不等的奖学金;村民看病自费部分还可报销一半……村民找工作,只要愿意,都由村或花园集团安排。劳有所得、幼有好学、病有良医、老有善养、弱有多助、住有美庐……在村民的笑脸上,读出了花园人发自内心的幸福感。

  不仅如此,去年10月,花园村成为浙江省首个单独以村为单位创建成功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村民们都因为自己生活在景区里而感到高兴和自豪,当然,他们也以融入了魅力花园之中。

  展示民俗文化是花园村旅游的一个项目,当时,村里要修建民俗馆展示民俗文化,为了支持村里的工作,村民蒋仙菊家就运了六大车农耕器具和生活器皿等。“这边的土布衣和花床,还有那边的索粉机,原先都是我家的!如今看到它们在这里展示给游人看,真是很开心!”蒋仙菊在花园民俗馆看到自己捐赠的物品兴奋不已。如今,花园村还是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景区(民俗文化村)。

  心灵找到归属感

  花园魅力,不仅在于村庄和谐,也在于人的变化。除了钱,花园人还该拥有什么?邵钦祥说:“一座现代化大厦,物质富裕是基石,精神富有是骨架。没有基石,建不起大厦;没有骨架,撑不住大厦。”

  富裕起来的村民们,生活方式也有了很大的改观。以前农村里扎堆论长短以及整天搓麻将等风气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新潮的、健康的、文化的生活方式。每晚8时许,花园村的夜生活才开始。大型商场逛街购物,休闲公园游人如织,村中广场舞曲翩翩,咖啡馆里私语窃窃……构成一幅和美的现代乡村图。

  为满足新老村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这些年,花园村投巨资新建影剧院、图书馆、科技馆、健身休闲公园、游泳池、文化广场、吉祥湖音乐喷泉和水幕电影等一批基础设施。今年,村里还成立了影视公司,从杭州引进人才,投资拍摄农村题材的电视剧。

  花园村妇女主任马美琴说:“文化,已成为各个群体相互沟通的纽带。”村里的文艺队伍五花八门,有秧歌、腰鼓、柔力球、扇子舞等10多支,每两年就要举办一次运动会,不时自编自演文艺晚会,业余时间经常排练。无论是老板还是务工者家庭,几乎家家户户有人参加,大家朝夕相处,亲近感油然而生。在此基础上,去年7月开始,花园村还与河北大学影视艺术学院合作,成立了专业表演艺术团,为村民、员工以及游客经常性举行演出。

  1月21日,有花园艺术团自编自演的“高歌奋进”迎新春晚会粉墨登场,给村民和员工带来了精神的享受,春节期间,该晚会还将连续演出,并惠及花园村周边地区村民。事实上,成立花园艺术团之前,花园村每年还会邀请专业艺术团举行诸如“金色花园”、“幸福花园大家庭”、“新农村之路”、“2007年农民春节晚会”、“花园·夏之韵”等大型晚会,倪萍、朱军、宋祖英、冯巩、潘长江、尹相杰、汤灿、阿宝等数十位明星都曾来花园村演出过。

  家住南山小区的郭鸣鹿是位“潮人”,66岁的老人几乎每天开车去爬山,还迷上了旅游,这两年去过日本和国内不少地方。前不久,他刚从西藏回来,这几天又想到海南三沙市去看看,“我每天看报纸,这个地方是热点”。尽管很“潮”,但郭家依然保持着农村传统的居住方式,老俩口和3个已成家生子的儿女同吃同住,其乐融融。

  这样几代同堂的家庭,在花园村极为常见。从他们身上,似乎看到花园人的精神需求。创富的脚步如此匆匆,他们也需要宁静的心灵港湾和温暖的情感归宿。

  社会产生认同感

  花园,这个在田野上飞快成长的村庄,产业的活力和创富的机会,吸引了2.6万外来人员涌入,和近5000村民共处一地,使这里的色彩更加斑驳陆离。企业家、科技人员、公司白领、务工者、本地村民、小商贩……这里,渐渐衍生出不同的群体,每个人都怀揣梦想,但他们都对花园村有着情不自禁的认同感。

  原南山村分东庄和西庄,虽大家都姓郭,却积有宿怨,百年村斗。当时,在村里开木线厂的村民郭永胜说,路修到两庄交界处,就成了断头路。他为此吃尽苦头,产品只能用推车拉到村口,再装汽车运走。如今,当年的断头路已成了1200米长、20米宽的南山大道,两旁是整齐的住宅,商铺林立。郭永胜说,他家就在路边,一楼几间分别租给3个做生意的湖南、安徽、江西人,一年租金有12万元。南山小区的居民,现在更愿将这条路称为“连心路”。

  去年7月上旬,昌兴铜业公司迎来了花园村第四位海归人才———王传欣。28岁的王传欣家住武汉,是一名金融学硕士。从澳大利亚留学归来后,先在武汉一家国有银行工作,后到永安期货搞研究。这次他来花园村工作,是因为在杭州开会期间,被毕业于美国杜克大学的MBA硕士、昌兴铜业公司董事长潘建锋一眼看中。“这里的环境挺像澳洲。我的单位越跳越小,但事业越做越大了。”王传欣笑着说,他将致力于金融期货研究,帮助企业建立风险应对机制。

  9年前从金华来花园村追求梦想的郑建丽,从一名普通老师做起,她现在是花园幼儿园园长,把幼儿园办成了有44名教师的“省二级”,村民和外来人员子女均可就读。她说:“想不到我的工作,在大家看来那么重要。”郑建丽在感慨自身价值被认同时,或许没有想到,她的工作,是花园村里构建和谐家园的重要部分。

  在这里,企业家需要创业好平台,科研人员期盼发挥专长,管理人员渴望得到尊重,经商开店者盼望治安有序,外来工和普通村民想要一份收入丰厚的工作……从帮助企业排忧解难,到外来工纠纷化解、子女入学,村里尽其所能,为他们实现各自的梦想创造良好环境。

  即使普通外来人员,也在花园村实践创业梦想。

  深夜11时多,花园大道仍是灯火闪烁。小巷口,一个中年汉子仍守着肉串烧烤摊,油煎的肉串发出诱人的香味。攀谈中,得知他是云南思茅人,去年秋天带着老婆孩子来到花园村。“卖肉串能养家吗?”面对疑问,他笑了:“一天下来,多时千余元,少则两三百元。”现在,他老婆也在摆摊。他们的愿望是多赚钱,在花园村买套房子,做个真正的花园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我要注册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相关稿件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