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原创     湖杭绍甬线     杭衢丽金线     浙江省情      美丽浙江       图片精粹     专题首页
 本网原创 更多...
·在诸葛亮后裔的最大聚居地 感受古村神秘气息
·从报纸到网络 广告吆喝让后溪河村苗木经济起飞
·徐福东渡从这里起航 古老村庄打造乡村旅游经济
·以花木为媒打造精品区 中国花乡村民年收入超5万
·全国首个监测PM2.5的村庄 滕头村有个“绿色梦”
·从"五一烂眼村"到国家生态村 吴书记眼光"老准的"
·美丽乡村映衬秀山丽水 城乡统筹共享养生福地
 湖杭绍甬线 更多...
·全国首个监测PM2.5的村庄 滕头村有个“绿色梦”
·从"五一烂眼村"到国家生态村 吴书记眼光"老准的"
·以花木为媒打造精品区 中国花乡村民年收入超5万
·一座“活”的庭院 诸暨耗巨资保护修缮古民居
·王羲之子孙守墓千年来尽孝 后人习书法之风盛行
·以花木为媒打造精品区 中国花乡村民年收入超5万
·一座“活”的庭院 诸暨耗巨资保护修缮古民居
 杭衢丽金线 更多...
·村子像城镇农家像宫殿 浙江第一村震撼网媒记者
·美丽乡村映衬秀山丽水 城乡统筹共享养生福地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5平方公里花园村税收超亿元
·美丽乡村映衬秀山丽水 城乡统筹共享养生福地
·秀山丽水城乡统筹共享养生福地
·美丽乡村浙江行:丽水致力打造秀山丽水养生福地
·农家似宫殿 浙江第一村震撼记者
 美丽浙江 更多...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专题聚焦 > 美丽乡村浙江行 > 金华 正文
东阳花园村30年矛盾“不出村”带来三大启示

  新华社记者 李亚彪 张乐 戚亦帆

  农村发展了,滋生新的基层矛盾如何处置、化解,这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的一个共性命题。浙江省东阳市南马镇花园村,却在30年间做到了矛盾“不出村”“不上交”,用自己的实践打造出了隐患“消防队”、纠纷“防火墙”、心态“减压阀”,为当前各地农村解决干群矛盾、本外地人矛盾、贫富差距矛盾提供了极富借鉴意义的启示。

  解决干群之间矛盾的启示:“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民主、负责的村两委就是离群众最近的“消防队”

  几十年间,只要在家,每天早上6时30分准时到村里各处转一转,已成为花园村党委书记邵钦祥雷打不动的习惯。“我得看看大家有没有什么事情,也得让大家看到我,这样心里才踏实。”邵钦祥说。他认为,现在有些村里干群矛盾紧张,就是因为村干部和村民之间断了线,你看不到我,我看不到你。

  拥有1700多户、3万人口的花园村,在30多年间矛盾不上交,几乎实现“零上访”。用邵钦祥的话说,“没有一个人找上级政府”。看不到群众,怎么知道有没有矛盾;群众看不到身边的党员干部,矛盾肯定要往外溢、上交。

  邵钦祥也表示,这不是说村里没有矛盾纠纷,而是有矛盾当天就解决,重大矛盾或纠纷也必须三天内解决,这副担子就挑在基层两委肩上。只要不是涉及原则或重大利益的矛盾纠纷,一般都是哪个村干部接到报告,就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着手协调处理;如无法处理,再提交村两委会一起讨论解决。

  花园村的一些村民表示,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村两委干部能够和群众处得像一家人似的,就是一靠无私、二靠公正,全村这个大磨盘才不会产生“离心力”,而只有“向心力”。

  村民盯得最紧的就是村干部的腰包。在花园村,有一个让外村干部无法理解的规定,党员干部不管是参加会议,还是参加活动,包括为村民办事,都从不计报酬,不发“误工”补贴;有的党员为了村里道路建设,甚至拆了自家围墙、庭院;老南山村旧村改造中,原村委会主任郭鸣鹿不仅拆了自家的老房,还拆了自己经营多年的木线棚,一年损失几十万元,却没有一句怨言。

  “村民看的是我,我看的是邵钦祥。”郭鸣鹿说。从1981年办厂开始,邵钦祥就坚持每年从自己企业利润里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和各项福利事业,30年来累计出资了10亿多元。只要不外出,他办公室的灯总亮到深夜,办公室的门总向每一位乡亲敞开……

  在花园村看来,农村的党员干部必须提高自身修养。村里坚持“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教育理念,以专门成立的花园党校为阵地,每半个月开展一次党员学习,每月开一次党员会议,还邀请省市专家、教授到花园村授课。“只有党员干部素质提高了,才会影响群众,才会提高自身管理社会、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能力与水平。”花园报总编辑王江红说。

  “管好党员干部,就能给村民树好榜样。我们当村干部的只能讲奉献,不能讲索取。”邵钦祥说,“建设和谐的新农村,必须得辛苦、委屈一代人!”

  解决本外地人矛盾的启示:别看村小,也得有“小人大”“小宪法”“小网格”,一套适用于农村的有效调解机制是“防火墙”

  在花园村街边、居民区内可以看到,凡是涉及规划、拆建、招标等事务,一律公示,广泛听取本地、外地群众的意见。“农村最朴实,也是对这些工作的民主与否最敏感的。”村党委副书记郭进武说,“农村的和谐稳定,必须要靠一套民主的制度来推进。”

  “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就是我们的‘小人大’,村干部干啥事都得琢磨一下,自己说的可不算数;村规民约是我们的‘小宪法’,村民对‘小宪法’比对国家大法心中更有数,许多人都能说出其中的条款。”一位村干部说。一个事实是,无论花园村大街小巷,还是村民家院,都看不到农村常见的猪狗鸡鸭。有村民就解释说,村里规定牲畜家禽只能圈养,这个规定已执行了10年。

  花园村全村有800多家个体工商户,去年实现销售117亿元,税收1.85亿元。经济大发展,带来大量外来务工人员涌入,全村3万人中外来人口占2.6万人。面对瞬间增多的劳动争议纠纷,花园村又提出新的村规民约:倘若党员干部与普通村民吵架,首先受到处理的是党员干部;倘若村民与外来务工者发生争执,首先受到批评的是村民。一位“三农”研究学者对此表示,正因为有这样一种“不公正”,才带来另一种视角的“公正”与“稳定”。

  曾在大型国有企业担任过工会主席的花园集团保卫处副处长包德福说,他们成立政法办,除安全保卫外,还设有法律事务部、调解委员会。其中拥有2名硕士、4名本科的法律事务部全权负责村内各类争议纠纷案件的处理,制订了从受理、调处、归档等一整套规范程序,村里纠纷必须半个月内办结。

  而在整个花园村,更是建立了包括治保委员会、人民调解委员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小组、外来人员工作领导小组等在内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小组,成员200多人。为突出对劳动争议的处理,花园村还在此基础上组建了10人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村党委书记担任主任,委员中既有企业负责人,也有劳动者代表。村里还建立了案件回访机制,从而提高调处质量。

  这一模式还被推广到花园集团、相关企业及粮油商贸城等单位,覆盖率100%。企业遇到争议案件时,先在企业调解组织进行协调,对未达成协议的案件再移交给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做进一步调解。在花园村,企业从“炸药包”变成了“排雷工兵”。2008年,花园大道一家公司因产品滞销经营困难,韩国投资者携款“跑路”,身兼花园集团董事长的邵钦祥要求公司财务预先拿出资金,第一时间配合镇劳管站、花园村把工资发放,再帮助企业拓展销路、恢复生产。

  解决贫富差距矛盾的启示:十村合并,互相攀比,心态失衡,去除基层农村矛盾多发的“温床”必须抓住发展这个“减压阀”

  撤村并居工作中,往往会由于村民融合、发展失衡、贫富攀比等原因产生部分群体的心态失衡。花园村同样遇到了这个坎儿,2004年,按照东阳市行政村区划调整,花园村与周边9个自然村合并。

  合并后的花园村人口增加近十倍,村区域面积扩大了五倍。合并初期,不同村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村民之间福利待遇不一,利益划分带来诸多遗留问题,原本平静的花园村一下子面临着错综复杂的矛盾纠纷。花园村的村民人均纯收入也从3.6万元一下子降到1.6万元。老花园村民想不通,担心自己背上了沉重的包袱;新花园村民也疑惑,自己会不会成为“二等公民”,能过上同老花园村一样的幸福生活吗?

  为并村的事,花园村开了各类会议260多次。在一次村民代表会议上,邵钦祥大声而动情地说:“我们的生活好过了,忍心看着其他村过穷日子吗?如果不能带动周边村民共同富裕,花园这个新农村的榜样还有什么意义?”并村后首次动员大会上,新一届村班子向全体村民承诺:先富带后富,强村带弱村。

  花园村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面对新老村民的猜疑,花园村搞起五统一:财务统一管理、干部统一使用、劳动力在同等条件下统一安排、福利统一发放、村庄建设统一规划。从2005年到2011年底,花园村共拆建4500多家农房,补偿村民资金上亿元。原来的10个村,现在成为10个小区,4个村整体搬迁,2个村整体拆建,3个村旧村改造。现在行走花园村,再也找不到过去的破败痕迹。

  一些村民回忆,当时新并入的大多数村集体经济薄弱,有的甚至是空白,村民急需的公共服务设施与项目更是缺乏。花园村通过创办市场,让集体经济更强大。有了实力后,将大量资金投入到民生项目中,仅去年用于公共服务和村民福利投入就近亿元。村里还投资6000万元建立花园医院,投资3000万元建大型商场,老年公寓则像宾馆一样每间房配有卫生间、空调、彩电;低保户吃住全免费且每月有零花钱;村民每年接受一次2000元的免费体检……

  发展带来的是和谐。老南山区原分东庄与西庄,历史上一直不和,村里过去有两个会计、出纳,两套账本。花园村村干部郭进武说,过去连路修到两庄交界处就成了断头路。并村后,在花园村干部两委的努力下,两庄混合居住,家住路边的村民郭永胜说,现在两庄人一齐利用这条路做生意、搞物业出租,共同得实惠,大伙都把这条路叫“连心路”。

  目前,花园村获得中国十佳小康村等数十项省级以上荣誉称号,人均纯收入超过6.8万元,真正实现了共同富裕,从而消除了贫富差距的矛盾温床。当地干部群众都说,有闲人就会滋事,现在的花园村没有闲人,不是上班开店,就是创业办厂,过去为三五元钱争得面红耳赤的情况,再也没有出现过。(据新华社)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我要注册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相关稿件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