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原创     湖杭绍甬线     杭衢丽金线     浙江省情      美丽浙江       图片精粹     专题首页
 本网原创 更多...
·在诸葛亮后裔的最大聚居地 感受古村神秘气息
·从报纸到网络 广告吆喝让后溪河村苗木经济起飞
·徐福东渡从这里起航 古老村庄打造乡村旅游经济
·以花木为媒打造精品区 中国花乡村民年收入超5万
·全国首个监测PM2.5的村庄 滕头村有个“绿色梦”
·从"五一烂眼村"到国家生态村 吴书记眼光"老准的"
·美丽乡村映衬秀山丽水 城乡统筹共享养生福地
 湖杭绍甬线 更多...
·全国首个监测PM2.5的村庄 滕头村有个“绿色梦”
·从"五一烂眼村"到国家生态村 吴书记眼光"老准的"
·以花木为媒打造精品区 中国花乡村民年收入超5万
·一座“活”的庭院 诸暨耗巨资保护修缮古民居
·王羲之子孙守墓千年来尽孝 后人习书法之风盛行
·以花木为媒打造精品区 中国花乡村民年收入超5万
·一座“活”的庭院 诸暨耗巨资保护修缮古民居
 杭衢丽金线 更多...
·村子像城镇农家像宫殿 浙江第一村震撼网媒记者
·美丽乡村映衬秀山丽水 城乡统筹共享养生福地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5平方公里花园村税收超亿元
·美丽乡村映衬秀山丽水 城乡统筹共享养生福地
·秀山丽水城乡统筹共享养生福地
·美丽乡村浙江行:丽水致力打造秀山丽水养生福地
·农家似宫殿 浙江第一村震撼记者
 美丽浙江 更多...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专题聚焦 > 美丽乡村浙江行 > 湖州 正文
湖州荻港古村 江南古村渔乐多

   浙江在线05月14日讯 荻港渔庄地处千年历史水乡古村荻港村,距杭州仅百余公里,杭宁、申嘉湖等高速公路可直达,交通十分便捷。1小时交通圈内与南浔古镇、安吉风景区、莫干山等知名景点相连,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荻港渔庄四面环水,河港纵横;青堂瓦舍,临河而建;门前屋后,绿桑成荫,鱼塘连片,小桥、流水及逶迤的街面廊屋,构成了水乡古镇独特的景观。渔庄设有许多娱乐项目,水上手划船、水上自行车、水上步行球,打年糕、酿米酒、磨豆腐等参与性的农事活动吸引了无数游客前往游玩。

  走近荻港渔庄,如有穿越时空之感,古村的美、田园草木和现代化的设施让这里充满了神韵和灵气。

  古色古香是荻港渔庄的灵魂。徜徉于粉墙黛瓦之间,触摸斑驳的木门,所有的尘世喧嚣都化归宁静。让人仿佛回到了明清年代,那一扇扇雕花木门与木窗有着动人的故事和一段温情的历史。

  荻港人养鱼具有悠久的历史。从宋朝开始,养鱼业成了大多数荻港村民的主业,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和聪明才智培育了悠久而影响深远的渔文。而观鱼、吃鱼、祭鱼、钓鱼为一体的新式服务业,更是催生了荻港人自己的渔家乐文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近年走红一方并登上央视荧幕的渔家乐表演。

  渔家乐所有的打击“乐器”,尽是荻港村农民在日常劳作中少不了的农具。高音部,用的是盛鱼食的木制器具,当地人称作“千步”,还有装螺蛳的小木桶和鱼叉;中音部,用的是挑水的大水桶和汲水的小木桶;低音部,用的是小木船和菱桶,还有抓鱼用网斗的“萍起”。渔家乐所表现的内容,包含了江南水乡渔民生产和丰收的全过程:春天鱼苗下种、中间喂食养殖、年终捕鱼丰收。整个过程充满了欢乐的气氛,表达出农民劳作的艰辛和丰收的喜悦。

  湖州市农办副主任姚红健说,荻港渔庄在传承“千年鱼文化”的基本思路下,突出“桑基渔塘”,并与荻港古村落及周边地区江南古镇进行良性互动,形成了水乡民俗婚庆与摄影基地、休闲渔业基地、鱼文化书画创作基地及桑基鱼塘保护区、鱼文化主题表演等一系列的产业链。

  湖州市南浔区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梅梓华认为,荻港渔庄深入挖掘农家乐休闲旅游资源,保护、修缮古建筑、古桥、古路,以“修旧如旧,建新如古”为理念,营造了“鸟语花香、亭池掩映、楼台轩榭”的江南“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风貌,为游客提供一个人与自然和谐、水清岸绿的休闲、娱乐场所。

  1、古村

  荻港村地处杭嘉湖平原,四面环水,河港纵横;青堂瓦舍,临河而建;是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大村庄。你可从残照烟柳的演教禅寺到清朝嘉庆年间御赐“玉清赞化”金匾的道教胜地,从沿河而建逶迤连绵的靠街走廊到积川书塾依然清晰的八角放生池,隐然传续着荻港人文的朗朗书声。

  荻港村在历史鼎盛的200年间,出过50多名进士、状元和100多名太学生、贡生、举人。其中的章、吴、朱三家,更是英才辈出。他们中有政治家、科学家、教育家、艺术家、实业家等。历史的积淀,使这块土地有着深厚的书香底蕴。但你下了汽车,走在村口并不会感到这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古村庄;它仿佛就是城里的某个小区和公园,有一种村在园林中,园林在村中的人居环境。几幢别致的仿古建筑,在错落有致的亭台间;一个三亩见方的池塘,将碧空收入怀中;浮云之下的倒影,盛着锦鲤划出的水纹。然而,当你从廊桥上走过满池的荷花,一直朝里走,首先进入你视野的是门板斑驳的崇文园。崇文园是古时一所私塾学堂,左右的石壁写着该学堂的历史;正中门顶上的红五星和下面已经模糊了的字体,则是“文革”时期留下的残迹。崇文园的木门紧锁着,我只能透过破旧板门的缝隙向内张望。当然,这样的张望是看不出名堂的。

  距崇文园不远处,就是不久前新建的名人馆了。这里陈列着村里的名人:李四光的老师、地质学家章鸿钊。中国民族资本家章荣初。中国近代史专家章开沅。中国现代音乐教育先驱邱望湘、陈啸空。外交家章祖申与瑞典王子罗伯特·章。中国著名矿物学、晶体学家章元龙。“赤脚财神”朱五楼。中美教育基金会董事长吴厚贞等。一个村庄能出那么多名人,这在全国的村庄中也是不多的。于是走出名人馆,一下就有了古村的感觉。如果说村口的那些仿古建筑和公园,是建设现代化新农村的成果;那么大量的名门望族的家族建筑,如三瑞堂、鸿志堂以及清末沿河靠港而建的民居和历史悠久的古桥,便是古村的一大特色。

  喜欢运河边上,已经破旧不堪的外港埭走廊。它全长500余米,南北走向。民国时期,廊屋外皆为商店阁楼。当时小镇公路不通,水路交通相当兴旺。南通杭州,东往上海,北至湖州、无锡、苏州。兴盛时,各类店行皆聚于此,有中药店,如百乐堂(朱正阳),泰源堂(陈荣生),茶店、采云楼、聚话园、南货店、菱行、鱼行、丝行、米行等。想当年,这里就像一个交易品中心。

  长廊边的老屋已经斑驳,年轻人老早搬走了;剩下的是老人和外地来的租户。我看到一间老屋排门敞开着,里面一对老夫妻正在吃饭,见我们来了老人站了起来。陪我们的村委会章先生说:“他们开着茶馆呢!”

  我想这就是最地道的农村茶馆了。这茶馆还有一个十分好听的店名:彩云楼茶馆。茶馆里四张八仙桌,几只长条凳,破旧的朱红色雕花木门,依稀还能看出当年的繁华。老人也不怕赤膊,站着给我们照相。他相信毛泽东主席。墙上的毛主席像,已经贴了几十年了。右边的八仙桌旁,是通往二楼的木梯。木梯已经相当破旧,不仅颜色完全褪尽,连楼梯栏杆的柱子也断了几根。走上去,木梯便会吱吱嘎嘎地响。木梯旁的墙上,仿佛有一股霉腐味。老夫妻每天都要上下楼梯无数趟,天不亮赶早市儿的茶客就来了。当然他们现在的茶客,基本是村里的老人。

  走出茶馆,沿着外港埭走廊看看那些斑驳的排门,想着1919年10月,村里第一个到上海换乘保加轮去法国的留学生,就是从外港埭走廊搭上运河的船出发的。外港埭走廊,还是那时候的走廊,只是岁月的风霜无情。

  绕过外港埭走廊,我们在一排旧宅矮房中,看见一架百年前的消防用具。村委会章先生说:“有关部门要收去进博物馆,但我们把它留了下来,陈列在村里,让来村里参观的人看看。”百年前的消防用具,现在看起来完好如初,只是想那时光这样的消防用具,能起多少作用呢?

  2、古桥

  在荻港村,古桥之多数不胜数。民间有“一步两桥”之说。现存的桥梁有梁式(俗称平桥)与拱桥两大类。兴隆桥、秀水桥、隆兴桥、青云桥、中兴桥、庙前桥等等。如此多的古桥,对一个村庄来说,在全国也是稀有的。那天我们来到庙前桥,庙前桥始建于明朝末年,重建于清同治年间,位处荻港水路要埠,紧傍古运河龙溪港。三孔石梁桥,南北朝向,其形状酷似八字,又称八字桥。两侧桥栏雕有石雕图案,桥墩上方刻有龙之图案,为九龙其中一支。桥两端连接古老石板路,颇有江南水乡风味。相传,凡在外经商、读书或做官的荻港人回归故乡时必须要走一走八字桥,以示财运、官运四通八达。我虽不是荻港村人,也从八字桥上来回走了一趟。桥不高,踏在古桥上想象自己也是从古时走来的人了;心里便有一份古意。

  古桥的故事很多,但39度的高温,走在直晒的阳光下,浑身火辣辣的,汗流浃背。我们只好拐进一条内港河走廊。内港河走廊很有水乡特色,村民们石阶而下,在河埠头洗刷,几条小船浮游在河面上。倒不太像村庄,很有小镇的水上人家特色。小船从古桥下来回穿梭,很诗意的景象。这样的水乡村庄,给人以灵气。

  内港河走廊也是一条古老的走廊。沿走廊的建筑,全都是古老的建筑。原汁原味的破旧屋宅,开着饮食店、百货店、杂货店、理发店等等。然而房屋虽破旧,走廊上倒高高挂着红灯笼,有着一份喜气。那个隋圆顶门框上面还写着:“人民公社万岁”的字样,这显然也是“文革”的产物。

  那些商店,虽然有着时髦的电器商品,但也有不少民俗的东西。譬如:麦桶、渔桶、萍起、千步、渔蒙、渔缕等,都是劳动时的工具。我摸摸这又看看那,想着那捕渔的工具为什么叫“千步”呢?这村庄的商店,对我来说也是一门学问了。我竟然有不少商品叫不出它们的名字,就是知道了也觉得怪怪的。那个锹鱼的工具,为什么要叫“萍起”呢?我们走进一家商店,又一家商店,当来到理发室门口时,仿佛岁月把我们拉回到了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这样的理发店,我只有在电影上看见过。但它很真实地出现在我眼前,男人刮胡子、修脸还是用的老式胡须刀,那理发椅也是从前的那种。想必洗头也是土方法,用热水瓶里的水倒在盆子里洗。虽简单,却是很有理发室的气息和氛围。

  这个理发室,理发椅只一张;长条桌有四张,长条凳和长条椅也有不少张,倒是像个理发俱乐部。老人们来这里也不一定理发,他们来这里聚会聊天看电视。在这个村庄,老人过了70岁便不干农活了。他们要闲散地度过幸福的晚年。你看神态各异的老人,那份悠闲与淡定,表达出来的是一种满足感。这样的纯朴农民风情,现在也不容易看到了。

  离开理发店,我们又走了几座桥。那座古桥与瓦屋,遥相对望的景让我格外喜欢。想着依河而居,住在瓦屋的楼上观风景,荻水悠悠,船撸吱呀呀穿桥而过,古老的故事便从河中流淌而来。

  3、名宅

  在荻港村名宅故居很多。三瑞堂——章鸿钊故居,鸿志堂——朱五楼故居,和孚钟飞滨故居,最是著名。那天我们只看了三瑞堂——章鸿钊故居,礼耕堂——吴家名宅,遗憾的是这两处名宅,都已破旧不堪,惨不忍睹。章鸿钊是中国地质学创始人,幼年就读于荻港村的积川私塾,21岁东渡日本,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地质系,并获理学学士。宣统辛亥年(1911年)中进士。1951年9月6日病逝南京。他一生著作颇丰,与翁文灏、丁文江、李四光并称为中国地质科学四大奠基人。

  三瑞堂建于清乾隆年间,座北朝南,北临市河,屋宇达64间,总占地3000多平方米,为四进。我们看的那一处基本遭毁,只成一副骨架。空空的顶梁,仿佛发出哭泣之声。但从顶梁上看,曾经相当豪华。偌大的厅堂,圆木柱子虽已斑驳,隔着岁月的风尘,我们还是能感受到大户人家的气息。天井中还存着一棵玉兰树,距今约230余年,苍劲挺立。走出三瑞堂,想着要修复名宅实在不是一件容易事。钱,是最基本的问题。

  礼耕堂——吴家名宅,也已是破旧不堪。不过比较而言,比三瑞堂的空顶梁要好得多。石柱的大门门框上,还有“文革”时期留下的:“毛主席万岁!人民万岁!”的字样。在门口,你看不出它有四进深,曾经是显赫一时的名宅,后来又是吴兴商业学校所在地。它更像普通的民居,从前在荻港村有一种说法:“章百万,吴无数。”也就是说,吴家的钱,多得无法数了。吴家以从事商业为主,最有出息的就是中美教育基金会董事长吴厚贞了。

  离吴家名宅不远的小河,河埠头几步之遥就是一个。水乡味道很浓。陪我们的章先生说:“在荻港村除了桑蚕渔塘,小桥流水就是一大景观。清朝时期留下来这么个顺口溜:‘千枝万枝鸟屋旁,舍南舍北皆栽桑。’还有个说法就是:渔十万,菱十万,蚕十万。”章先生道出了他们这个村,自古以来自强致富的经验。

  众所周知,农村总是以种田为主。但荻港村恰恰相反,他们在解放初期就是像城镇居民那样发粮票,他们交公粮就是交钱。章先生说:“那时光早稻谷9元5角一担,一担就是100斤。”章先生的话,在江浙农村一点不稀奇。荻港村就是以桑基渔塘为主要收入来源,他们有渔塘3280亩。当然他们也有少量的农田,只是种早稻利润薄,作为一种农民的本色,他们还保留着样品田。

  4、瑞典王子罗伯特·章

  罗伯特·章生于瑞典,长于瑞典,为瑞典亲王的继子。但他的血液里流淌着中国人的血。故事得从他的祖父章祖申说起。清末民初,随着湖州丝绸走向世界,湖州地区人才辈出。湖州章氏更是当地的著姓望族。章祖申生于清光绪二年(1876年),从小聪明过人,12岁就能写诗,到了16岁时已撰写了数部诗稿和文稿。17岁时父亲去世,家道中落。他放弃了学业,以自己的劳动来维系家庭,并让自己的兄弟前往上海读有名的南洋中学。一直到20岁,他才慢慢卸下沉重的家庭负担,自己奋进学业。29岁,经过人生拼搏阶段,他终于进士及第,从家乡进入了北京的中枢朝廷。1904年,他进入翰林院编修。后来他又从皇宫的翰林院走上了中国政治的外交官生涯。

  章祖申从中国的紫禁城走向了国外。第一站就是出使俄国,任二等参赞官,后又调任驻荷兰一等参赞官,接着是驻比利时代办公使。1920年,章祖申又被任命为驻瑞典、挪威两国特命全权公使。并获得二等大绶嘉禾章、三等文虎章、二等宝光嘉禾章。那时的他,已是中国历史上一名功勋卓越的驻俄国与北欧的外交家了。然而,到了1922年春夏之交,章祖申回京后,已是疾病缠身。民国14年5月16日,年仅50岁的他便英年早逝。章祖申从瑞典回北京后,再也没有机会见到他留在瑞典才7岁的儿子——章宗琦。

  章宗琦从小生长在瑞典,后与瑞典的一个著名女演员结婚,生下了罗伯特·章。章宗琦在瑞典去世后,罗伯特·章的母亲改嫁给瑞典的一位亲王,名字叫斯格瓦德·贝纳多特。这位亲王胸襟开阔,不仅娶了罗伯特·章的母亲,而且接受罗伯特·章成为亲王的继子。于是,有一半中国血统的罗伯特·章,极想了解自己的身世,并萌发到中国湖州来寻根的念头。

  1998年3月中旬,罗伯特·章获悉湖州市侨办已为其寻找到记载其祖父、父亲的宗谱、章氏祖屋和祖坟的信息后,心情无比激动,即于3月下旬带着夫人卡特林娜踏上了到中国湖州寻根访祖的路程。家乡人民的热情好客给罗伯特·章和夫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罗伯特·章说:“我祖父从这儿到了瑞典,父亲一直没有机会回来,今天我回来了,我要经常回来。”

  罗伯特·章回国时,还去了村里的演教禅寺,并带走一包家乡的泥土,一瓶家乡的水外,还带了许多家乡产的防绉丝绸。瑞典王室非常重视罗伯特·章的寻根,并希望能与中国进一步加强贸易往来合作。

  5、蚕桑习俗

  湖州史称“丝绸之府”,素有“湖蚕甲天下”之誉,养蚕之风盛行。在荻港村,蚕是农家举足轻重的经济来源。然而养蚕并不是一件容易事。蚕畏寒怕热,很难饲养。因此,蚕农需要有心灵的偶象来撑持,这便是祀“蚕神”。荻港村民间信奉的蚕神是马头娘,口称“蚕花五圣”。祭祀蚕神每年有两次:一次是清明节,一次是12月12日。清明节祭拜蚕神是湖州所有习俗活动中,最热闹、最隆重的一个。那时,湖州各地的蚕农划船云集湖州南郊的含山,俗称“轧蚕花”。“轧蚕花”分头清明、二清明、三清明,起场落脚要闹近十天,传说马头娘在清明节化作村姑踏遍含山,留下了蚕花喜气。

  这期间蚕妇们头戴用彩纸做的精美的蚕花,到含山顶蚕神庙里祭拜。年长的人身背红布“蚕神包”,上山绕行一周。男壮年在山下河港里赛船比武。有擂台船、踏排船、标杆船,还有哨船。其时彩旗招展。锣鼓喧天。蚕神庙里面左为一匹白马,右为一宫妆靓女,四周站着两童男两童女,手里分别托着桑叶、蚕、茧、丝,当地人称为:马头娘娘或蚕花五圣。

  12月12日是蚕的生日,蚕农在这一天要祭蚕种。他们用红、青、白三种颜色的糯米粉,拌成米粉团,做成各种形状的团子,如骑在马上的马头娘,桑叶上的龙蚕,一缕缕的丝束,一迭迭的元宝,鲤鱼、公鸡等。备酒菜,立马幛,香火祭拜。每年的三、四月为蚕月,家家闭门,门悬桃柳树枝辟邪。妻子不与丈夫同宿,邻里不相往来。切忌生人入蚕室,倘有人闯入,主妇必怒目相向,恶语斥责;待来人走时,把一把米粒撒向他的背后,以示此人所带来的不祥已随之而去了。

  有谚云:“谷雨三朝蚕白头。”又曰:“小满动三车。”此时油菜结实,农民忙于取菜子去车坊磨油。蚕茧已收下,有的人家自己煮茧治车缫丝,昼夜操作。芒种以后,蚕茧多已出售,家家有余钱,“斋蚕山”祭蚕花娘娘,邀请亲友聚餐,有的地方还请戏班演蚕花戏。因此,荻港村民间艺术中便有了蚕桑舞龙队,鱼鼓乐队等。

  6、荻港渔庄

  如今的荻港村,最现代化的建设就是荻港渔庄了。中午村委会章先生,带我们到荻港渔庄吃饭。走进荻港渔庄,就像走进了一个大庄园。荻港渔庄又名徐缘渔庄,是董事长徐敏利女士花7000万元建造的仿古建筑群;占地305亩,集休闲、生态、娱乐、观光为一体;以渔为主的餐饮楼,你可吃到价廉物美的湖州名菜。荻港村是我国淡水鱼的重要养殖基地,在荻港水域交织的河网中,盛产着各类野鱼,比较名贵的有鳜鱼、鲈鱼、黑鱼、白鱼、鲫鱼、鲤鱼、鳊鱼、汪丁鱼等,还有虾、鳖、蚌、鳝等。荻港的鱼鲜菜肴,独具一格。最著名的菜肴有“烂糊鳝丝”。

  相传乾隆皇帝去海宁途经湖州,在船正欲解缆启程时,皇帝忽然想起有人对他说过,湖州荻港的“烂糊鳝丝”是一道不可不吃的鱼珍佳肴。此番来湖州,应该乘机一饱口福,否则岂不错失良机?于是皇帝停泊湖州,一厨师很快手捧十寸青瓷大盆,盆中鳝丝如黛山环绕,中间一凹潭放着蒜泥,熟油尚在沸腾,而鳝丝上有虾仁、火腿丝、鸡脯丝、蛋皮丝、红青椒丝等五色佐料点缀,恰似山花烂漫。我们的餐桌上有烂糊鳝丝,还有扁鱼、虾、臭豆腐、菱等,每一道菜都烧得十分好吃;尤其那鱼、虾、鳝丝很新鲜,味道很不错。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我要注册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相关稿件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