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绍兴5月29日讯(首席记者 童俊)午后,有点刺眼的阳光穿过树梢,照在斑驳的泥墙上,形成一个个圆俏皮的光斑。寂静的山林中,偶尔的几声鸟叫和虫鸣,透着大自然的欢快。茂密的树林包围着一片古宅。这里就是绍兴诸暨斯宅历史文化村镇的千柱屋(斯盛居)。
实在难以想象,这外表上分明是村庄的建筑竟然只是一间特大的民居。它其实是一幢拥有74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32条弄堂、10个大天井、36个小天井、8个四合院、118间房间、1200多根廊柱组成的大屋子。
古宅里见不到青壮年,只有老人和小孩。这座“活”的宅院,历经百年时空,即使被评上“国宝”之后,也没有迎来其他江南古镇、古村那种游人如织的盛况。它依然静静地伫立于大山深处,过着一如既往的寻常日子,不温不火。
参加“美丽乡村浙江行”的全国知名网络媒体的记者们从当地人口中了解到,斯宅历史文化村镇包括新上泉、斯宅两个村。两个村落至今完整保存清代古民居建筑的有14处之多,且单位建筑面积均在3000平方米以上,最大的达到12500平方米。
其中,千柱屋、下新屋(发祥居)、华国公别墅等三处建筑最具代表性,建于清嘉庆年间,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且以其规模宏大、造作讲究、保存完整而著称,尤其是建筑中丰富的木雕、石雕、砖雕装饰工艺更具特色,可以说是一处研究我国江南地区清代民居建筑的珍贵实物资料。
历经百年沧桑,许多房屋受到风雨侵蚀、白蚁危害、人为破坏等因素的影响已经出现倾倒的危险,斯氏文保处在各级政府和市文化主管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以抢救性修复为主,对部分建筑构架进行加固,对破损严重的重点文保单位进行修复。
据悉,这几年,诸暨有关部门累计投入近2000万元对华国公别墅、发祥居、新潭家等斯氏古民居进行修缮和保护,还建立了斯宅文保区专职消防队和斯氏古民居建筑群视频动态监控系统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