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浙江省统计局近日发布了一份浙江经济运行情况报告:今年一季度,浙江GDP增速为7.7%,高于全国1.3个百分点。1月至5月,浙江规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出口等主要经济指标均优于全国,领先苏鲁粤。一连串靓丽数字的背后,是浙江为高质量发展所做的不懈努力。优化产业结构、激活创业创新、丰富出口市场、提振民企信心……浙江在线推出“解码浙江经济”系列报道,多角度解读浙江经济稳中有进的“秘诀”。
高质量发展看“浙”里
组合拳实效正显现
浙江省统计局近日发布了一份浙江经济运行情况报告:今年一季度,浙江GDP增速为7.7%,高于全国1.3个百分点。1月至5月,浙江规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出口等主要经济指标均优于全国,领先苏鲁粤。一连串靓丽数字的背后,是浙江为高质量发展所做的不懈努力。
浏览相关报道
  • 高质量发展看“浙”里
    组合拳实效正显现
    浙江省统计局近日发布了一份浙江经济运行情况报告:今年一季度,浙江GDP增速为7.7%,高于全国1.3个百分点。1月至5月,浙江规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出口等主要经济指标均优于全国,领先苏鲁粤。一连串靓丽数字的背后,是浙江为高质量发展所做的不懈努力。
  • GDP同比增7.7% 一季度浙江经济开局良好 数据显示,一季度,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505元,同比增长9.2%。全省城镇调查失业率为4.3%,比上年同期下降0.2个百分点。一季度新增就业人员31.67万人。
  • 浙江经济这道大题:是二大于三,还是三大于二? 涌金君由此联想到浙江经济,尤其是一季度表现抢眼的浙江工业。从当下的发展趋势来看,浙江工业要在浙江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 赢在即期,更要赢在长期——浙江经济一季报述评之一 春意正浓,万物勃发。浙江经济以一份“好于预期、好于全国、领跑东部”的“三好成绩单”,为“浙”里春光添了一抹亮色。成绩来之不易!尤其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转型升级任务,去年下半年以来,浙江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
  • 变中有机 难中求进——浙江经济一季报述评之二 去年底召开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我们要深刻理解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新内涵,要牢牢抓住“五大机遇”: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改革开放走深走实、扩大国内市场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新机遇今年一季度,浙江经济交出一张“好于预期、好于全国、领跑东部”的“三好成绩单”,正是浙江人善于在变化中抢抓机遇的生动诠释。
  • 稳不忘忧 好中知难——浙江经济一季报述评之三 一季度,浙江GDP同比增长7.7%,实现首季开门红。在经济释放更多向好信号的同时,并非没有风险和隐忧。这是发展中的必然,必须稳不忘忧,好中知难,不可盲目乐观。降低实体经济成本已是当务之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减税降费两万亿元,这样的减税降费规模对于减轻企业负担、激发经济活力意义重大。
    解码浙江经济①

    高质量发展看“浙”里 组合拳实效正显现

    记者 黄云灵 见习记者 何泠瑶

      编者按:浙江省统计局近日发布了一份浙江经济运行情况报告:今年一季度,浙江GDP增速为7.7%,高于全国1.3个百分点。1月至5月,浙江规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出口等主要经济指标均优于全国,领先苏鲁粤。

      一连串靓丽数字的背后,是浙江为高质量发展所做的不懈努力。优化产业结构、激活创业创新、丰富出口市场、提振民企信心……6月21日起,浙江在线推出“解码浙江经济”系列报道,多角度解读浙江经济稳中有进的“秘诀”。

      浙江在线杭州6月21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黄云灵 见习记者 何泠瑶)说到浙江的经济,你会想到什么?是蓬勃生长的民营企业,特色鲜明的数字产业,还是开放繁忙的海边港口,人才集聚的创业小镇?

      近日,一组浙江经济运行情况数据公布,亮眼的成绩让人们再度聚焦浙江:1月至5月,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增速高于全国和东部省份;投资、消费增速加快,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5%,均高于全国;出口份额提升,出口增长8.4%,高于全国2.3个百分点。出口占全国份额为13.3%,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的背后,是浙江高质量发展组合拳的实效显现。

    yxdh.jpg

    2018杭州云栖大会上,阿里云发布杭州城市大脑2.0版。(资料图)记者 董旭明 摄

      数字经济

      “一号工程”成最强引擎

      在浙江,数字经济是“一号工程”。依托“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主线,浙江加快培育数字产业集群,着力推进产业数字化改造。

      以阿里巴巴、网易等为代表的电商发展如火如荼,增势迅猛;以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宇视科技为龙头打造的全球数字安防航母集群,不断研发出新技术新产品;杭州国家“芯火”创新基地加速搭建,引导电子信息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发展。

      产业数字化转型方面,浙江同样成效显著。以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为例,浙江推进传统产业集群分行业智能化改造试点,破解中小企业微智能改造难题,形成了新昌县轴承行业中小企业微智能改造等一批典型经验。

      互联网的巨浪惊涛之中,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强引擎。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浙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0.2%,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个百分点。

    W020181220237191723946.jpg

    德清县的浙江汇隆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片忙碌,工人们正在仔细检测产品。(资料图)拍友 谢尚国 摄

      深化改革  

      “亩均论英雄”招法精湛

      打好高质量发展的组合拳,“亩均论英雄”是最重要的招法。通过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浙江加快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位于嘉善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索菲亚家居,通过添置先进设备、改造生产线、上马自动立体仓库达到产能完全释放,实现亩均税收效益比7年前增长30倍;绍兴柯桥印染行业,在腾退土地面积7000亩的情况下,每米印染布的附加值提高15%以上,行业税收同比增长10%。

      不久前,浙江激励了6个在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中工作有力、成效明显的县(市、区),今年在安排省工业与信息化发展财政资金时予以倾斜,在用能权交易、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定上给予适当倾斜,给予一定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奖励。“亩均效益”导向使得企业更加主动加速高质量发展,区域经济集约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实际上,亩均效益提升的背后,创新是根本动力。当前,浙江深化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的全面改革,创新活力不断激发。包括政府、企业在内,浙江在科技创新上的投入不断加大。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财政科技支出增长34.1%;前4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增长22.0%,相当于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9%,同比上升0.3个百分点。

    W020190613348041039318.png

    首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暨国际消费品博览会 记者 黄玉环 摄

      对外开放  

      “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

      在浙江,开放是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这些年来,浙江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努力打造“一带一路”重要枢纽。

      刚刚落幕的首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上,海内外数万客商云集宁波。不同肤色的嘉宾,将各自国家的特色商品带来浙江展示、销售。博览会累计意向成交2.96亿美元,同比增长6倍。

      出口方面,产品和市场也日益多元。眼下,从浙江站运出的货物中,高新技术和机电产品增速加快。今年1月至5月,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11.0%,占全省出口总额的7.0%,其中太阳能电池、二极管及类似半导体期间出口分别增长55.5%和52.7%。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浙江对外贸易在挑战中不断寻找机遇,把目光更多地投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同样是在今年前5个月,浙江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11.4%,其中出口增长10.5%。

      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院长、浙商发展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兰建平认为,浙江能够保持较好的发展态势,是多方面协力的成果。

      “比如,数字经济为浙江经济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动能。”兰建平认为,通过多年的培育、发展,浙江打造了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新经济,数字经济对经济有着倍增、叠加和促进作用,尤其是在对传统产业改造的方面,起到了关键性的赋能。

      此外,浙江经济的稳健增长,也得益于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区域经济发展。兰建平告诉记者,民营经济在市场经济中韧性很好,抗打压的能力比较强,“一方面得益于政府高度重视民营企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民营企业的经济政策,有效地提振了民企信心。另一方面,供给侧结构改革的不断深化,优化了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有力地助推了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

    GDP同比增7.7% 一季度浙江经济开局良好(附图解)

    记者 黄云灵

    55555555.jpg

    桐乡市经济开发区的一家工厂内,焊接机器人正在加工刀具(魏衍方 屠建平 摄)

      浙江在线杭州4月22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黄云灵)4月22日,浙江省举行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一季度浙江实现全省生产总值1308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7.7%,高于全国1.3个百分点。同时,居民收入实现稳步增长。数据显示,一季度,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505元,同比增长9.2%。全省城镇调查失业率为4.3%,比上年同期下降0.2个百分点。一季度新增就业人员31.67万人。

      省统计局总统计师王美福在发布会上表示,总体来看,一季度浙江经济运行开局良好,保持高质量发展态势,顺利实现“开门红”。

      政策利好 

       工业高增速显支撑

      在今天发布的一系列数据中,记者注意到,浙江工业增速表现亮眼。数据显示,一季度,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1.5%、7.9%和7.8%。二、三产业增长相对均衡,第二产业甚至比第三产业还高出0.1%。王美福解释,这主要是由于工业经济在其中起了作用,工业经济对浙江经济的增长贡献率为42.3%。

      王美福表示,今年一季度,浙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尤其是3月份,当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9%,是自2010年9月以来的最快增速。此外,3月份工业产品销售率达到99.9%,这是2004年以来各月份的最高值。

      王美福在会上提到,一季度工业经济波动较大,3月的明显拉升除了春节因素影响外,与国家的税率调整也有一定关系。利好政策给了浙江制造业企业实惠,也为经济发展增强了信心。数据显示,浙江工业企业景气指数和企业家信心指数分别达到137.1%和136.8%。

      在此背景下,民营经济显示出澎湃活力。数据显示,一季度,民营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长11.6%。此外,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2.7%,占投资总额的65.5%。

      新产业蓬勃发展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

      作为浙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数字经济有力推动着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浙江在线记者从会上获悉,今年一季度,浙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6%。同时,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高新技术、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0.4%、9.2%、10.4%和9.4%。

      代表技术进步、转型升级成效的相关产业和产品产值也呈现较快增长。一季度,新产品产值增长16.3%,新产品产值率为34.5%,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一季度财政科技支出增长51.7%,1-2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增长21.7%。

      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浙江也不遗余力。一季度,浙江“三去一降一补”成效明显。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产能利用率81.0%,连续10个季度保持在80%以上。1-2月,规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3.7元,低于全国(84.2元)0.5元。

      不过,王美福也表示,一季度浙江经济增速明显高于预期,但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世界经济弱复苏的态势没有改变,对于对市场需求依赖度较高的浙江来说影响较大。“下阶段,浙江要持续深入打好高质量组合拳,巩固提升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变化,把稳企业、增动能、保平安作为稳增长的重中之重去落实。”

    微信图片_20190422173722.jpg


    浙江经济这道大题:是二大于三,还是三大于二?

    记者 夏丹

      连日来,央媒从多个维度立体解读中国经济的文章,看了让人很提气。涌金君由此联想到浙江经济,尤其是一季度表现抢眼的浙江工业。

      就在今年头两个月,当大家还在为一季度经济形势,尤其是工业经济担忧时,在第三个月,浙江工业“扶摇直上”,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锁定了浙江经济的首季红。

      那么,这个3月,浙江经济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1

      “力挽狂澜”的3月?

      细说之前,不妨先来看看“3月红”——

      3月,浙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了16.9%,当月增速居全国第一位,也是2010年9月以来浙江规上工业当月增速最快的一个月;

      3月,浙江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达到了99.9%,2004年以来各个月份中最高的;

      3月,工业用电同比增速11.9%,而整个一季度为2.4%。

      产销两旺,与关键指标用电量数据相匹配,“3月红”当之无愧!

      若将整个一季度拆开来看,今年1-2月,浙江规模以上工业同比增长仅3.6%,这正是涌金君在前文所述的“担忧”的具体原因所在。从1-2月的3.6%,到3月的16.9%,波动着实很大。但熟悉经济运行规律的读者都知道,一季度增速波动大的主要原因是春节假期。

      在今年浙江一季度经济运行新闻发布会上,浙江省统计局总统计师王美福解释说,春节始终是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分析当中绕不开的重要因素。去年春节较晚,1、2月份浙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8%,3月份当月增长3.2%,受春节因素影响的3月成为全年最低点。而今年春节较去年早,情况刚好相反,1、2月份只增长3.6%,到3月份增长16.9%,这里有个基数的原因。

      基数影响到底有多大?看过下面这张图就很清楚了——

      图中标红的2015年3月受春节影响成为全年增速最低的,这一低基数影响带来2016年3月成为全年最高点,2018年3月和今年3月同理。

      总之,今年3月的完美收官,带来首季红。今年一季度,浙江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3477.9亿元,同比增长8.9%,增速高出去年同期1.3个百分点,比全国高2.4个百分点。

      起跑决定后程,开局影响全局。开局稳,全年稳就有了良好的基础。

      2

      也不单是“3月”的事

      也许大家认为基数原因带来的月度高增速“胜之不武”,那么从季度增速来看,更能看出浙江工业经济的韧劲十足。

      从上图可以看出,浙江工业经济历经2015年第三季度的谷底后,虽有波动,但总体在稳步向上。且从2016年一季度开始始终高于全国同期增速,充分说明了浙江工业近年来的稳中有升的态势。

      这么看来,首季红、工业稳,绝不能简单的归功于3月。

      从大的背景来看,应该说是得益于近年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动。以浙江的化工产业为例,浙江先于全国2到3年进行环保、安全整治提升,所以当全国其他地方现在正大力整治,做减法的时候,浙江的化工产业正在抢占市场。这一点,从以龙盛化工为代表的几家龙头企业的情况很能说明问题。

      其二,这也是近年来浙江持续不断产业结构调整的良性结果。当前,电气机械取代纺织,成为浙江第一大产业。尤其近年来浙江汽车制造、电子信息产业双轮驱动,带来浙江工业的良好发展态势。

      另外,近年来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减负降本、促进消费、服务企业的政策措施,极大增强了企业开拓市场能力,提振了企业发展信心。一季度,浙江共减轻企业负担335亿元。其中,落实前四批减负政策措施为企业减负261亿元,落实今年新出台的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和稳岗支持政策等措施为企业减负74亿元。前几天,浙江又出台了2019年第一批减负降本政策,全年有望为企业减负1303亿元。

      归根结底,这是一个长周期内政策合力、政企合力的结果。

      不过,从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来看,浙江工业仍然面临较大的压力。比如外贸依存度,去年浙江进出口额达2.85万亿元,相当于GDP的50.7%,其中出口依存度接近38%,进口依存度约13%。尤其当前国际贸易形势加剧,浙江企业势必面临新一轮挑战。

      3

      二产好,三产才更好

      在梳理一季度经济数据的时候,有心人还注意到几个数据:第二产业增长7.9%,其中规上工业增长8.9%,第三产业增长7.8%。浙江一直以来都是三产增长快于第二产业,从今年一季度来看,第二产业比第三产业增速还要高0.1个百分点,主要是工业起了作用。

      具体到规上工业,浙江从2017年开始呈现“工业增长加快,服务业增长放慢”的态势,2018年6月规上工业在增长率累计值上实现54个月来首次反超服务业。

      涌金君倒觉得,谁快一点谁慢一点并没有那么重要。因为二者本来就关联紧密。服务业分为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其中占绝对大头的生产性服务业和二产直接相关,它的发展本就建立在二产的基础之上。当前,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占到服务业比重约为60%左右。从这个角度上看,二产好,三产才更好。

      其实,仔细看看改革开放40年来浙江产业结构演进路径和发达国家的对比,涌金君更觉得与其强调一二三产占比、贡献率,不如清醒认识到发展制造业才是抓住国民经济的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

      浙江省经信厅副厅长凌云介绍,浙江三次产业结构由1978年的38.1:43.2:18.7,调整为2017年的3.9:43.4:52.7,经历了从“二一三”到“二三一”再到“三二一”的演进。其中,1987年到2013年,为“二三一”结构,二产尤其工业在国民经济中依然占据主导地位,1998年二产比重达到54.8%的峰值。

      根据凌云的梳理,发达国家也大多经历了从“一二三”到“二三一”再到“三二一”的三次产业结构转变,但转变周期差异明显。受所处外部环境和自身资源禀赋影响,从“一二三”到“三二一”,美国历时约100年,德国约110年,日本约50年;其中,从“二三一”转变为“三二一”,美国历时约70年,德国约80年,日本约40年。

      不难看出,相对于发达国家三大产业的演进进程,受惠于改革开放红利,以及自身的后发优势,40年来浙江三次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更快,与美德日相比,浙江产业结构从“二三一”转变为“三二一”仅历时27年。同时,发达国家二产比重一般在较高水平上保持了20年以上,浙江二产比重在50%以上的高水平保持了19年。

      另外,有熟悉浙江经济的专家发现,近十年浙江二产比重较快下滑态势明显,从2007年的54.1%降至43.4%,以平均每年1.1个百分点的速度下滑。倘若延续这一态势,10-20年后浙江二产比重将低于众多发达国家当前水平。

      尤其当下,浙江技术密集型产业比重明显低于沿海兄弟省市,附加值仍显著低于发达国家,且当前浙江制造业主导支柱产业相对于沿海兄弟省市不够突出。如通信电子是广东、江苏第一大制造行业,在浙江仅排在第7位;而浙江第四大制造行业纺织业,在广东、江苏早已退出支柱产业行列。

      曾记得,当2014年浙江服务业占GDP比重首超二产时,就有学者提出浙江步入后工业化时代。如今看来,这只能是一家之言,不足以代表实际情况。从当下的发展趋势来看,浙江工业要在浙江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赢在即期,更要赢在长期——浙江经济一季报述评之一

    记者 夏丹

      浙江在线4月24日讯(记者 夏丹) 春意正浓,万物勃发。浙江经济以一份“好于预期、好于全国、领跑东部”的“三好成绩单”,为“浙”里春光添了一抹亮色。

      成绩来之不易!尤其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转型升级任务,去年下半年以来,浙江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稳增长成为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稳增长就是稳企业,稳企业关键在稳预期、提信心。可以说一季度浙江经济超预期表现,正是因为抓住了稳企业这一牛鼻子。

      政策利好 企业信心在提升

      “今年以来,感觉比去年下半年要好过多了,大大超出了去年底的预期。”近期走访调研中,记者总能听到这样的声音。

      春江水暖鸭先知。企业是经济运行中最敏感、最活跃的细胞,其对于市场的感知敏锐度超乎寻常。他们在去年下半年还愁眉紧锁,如今明显感觉“信心又回来了”。而重获信心的关键,与近期政府出台一连串的稳预期政策密切相关。

      从去年7月底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提“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六稳”;到去年11月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上释放出支持民企发展的强烈信号;到今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小微企业推出一批新的普惠性减税措施;到4月1日增值税率再次下调政策落地实施;5月1日降低社保费率即将实施等。一批直指企业发展痛点的政策出台,让一线企业感受到了春天的暖意。

      浙江省统计局总统计师王美福表示,近期浙江企业家信心的预期走强,证明了上述政策的精准有效。

      从浙江一季度的数据也能窥出端倪——一季度,浙江小型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9%,增速远高于大中型企业;浙江民营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6%,民营企业的增长对浙江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7.3%;浙江企业景气指数和企业家信心指数分别达到130.6和131.1,这也是两个指数连续三个季度下滑之后重新回升。

      服务入心 投资信心在增强

      一季度“开门红”,具有风向标意义。新年伊始,省委以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抓落实”活动开局,元旦假期后第一个工作日即启动“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活动,以期通过实实在在的服务,解决问题挖掘发展潜力。

      入心的服务,让困扰企业的具体问题得以解决,让企业能够轻装上阵,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企业投资信心。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浙江工业项目投资同比增长7.1%,比去年同期高7.1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4.4%。

      真金白银的投资,才是企业家信心提升的最好体现。如今,在省内各地,一大批重大投资项目纷纷落地,其中不乏投资百亿元以上的大项目。3月底,总投资120亿元的浙江氢谷新能源汽车产业园项目,在湖州莫干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开工建设。

      练好内功 抵御风险有能力

      有长期关注浙江经济的学者认为,从大的趋势来看,浙江经济转型升级这两年渐入佳境,靠的还是这些年来持之以恒的调结构、促转型,以短期内牺牲部分增长速度换取更高质量发展。

      正如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院长兰建平所说:“产业结构的调整需要耐力,区域经济的转型跨越赢在当下,但更重在长期创新能力的培育和积累。”

      浙江经济的这种韧性更体现在企业家身上。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洗礼,靠代工、模仿起家的浙江制造,成长出了一批在国际市场中拼杀搏击、摸爬滚打的成熟企业。它们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即有足以抵御风险的能力和底气。

      在经济调整的时候,把内功练得更好,在经济发展的时候,才有底气走到舞台的中央。巨石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毓强告诉记者,集团坚持创新,靠创新掌握行业话语权,成为行业领头羊,即便在遭遇经济下行压力和行业周期下行等困难面前,依然可以挺过去。最近,巨石集团年产15万吨玻璃纤维、2亿米电子布项目正式投产,各项经济指标都创造了公司历史最好水平。

      采访中,记者感受到,那些在实体制造中心无旁骛、矢志创新的浙江企业,面对风险时总能多一份淡定和从容。

      未来已来,浙江必须更加注重长期创新能力的培育,要赢在即期,更要争取赢在长期。

    变中有机 难中求进——浙江经济一季报述评之二

    记者 方臻子 刘乐平

      浙江在线4月25日讯(记者 方臻子 刘乐平)去年底召开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我们要深刻理解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新内涵,要牢牢抓住“五大机遇”: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改革开放走深走实、扩大国内市场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新机遇,以及国际环境和国内条件变化的倒逼机遇。

      今年一季度,浙江经济交出一张“好于预期、好于全国、领跑东部”的“三好成绩单”,正是浙江人善于在变化中抢抓机遇的生动诠释。

      新市场中创造价值

      没有人怀疑,中国正在产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并有望成为全球最大消费市场,以消费升级带动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在浙江,这样的场景正在到来。

      “五一”假期临近,刚刚开业的开元森泊湘湖度假乐园已经一房难求。这个总投资超10亿元的项目,结合水上主题乐园和酒店,为消费者提供了全新的消费体验,受到市场的热烈回应。

      不断涌现的新业态、新模式,为市场开辟着新蓝海。浙江经济一季报数据显示,强大的内需成为浙江经济增长澎湃动力,一季度我省新兴服务业增长较快。

      以前瞻的眼光,把握消费升级的态势,把需求潜力转化为现实需求。在全球市场上,浙企也充分展示了他们对市场的深刻理解和敏锐把握。

      “我们不愁订单。今年一开工,我们的订单就排到了10月份。”温州龙湾区夏梦意杰服饰有限公司一位部门经理说话能如此“牛气”,底气来自这家浙江企业有着国际化管理模式和成熟的国际化市场网络,在全世界中高端男士西服的份额中占到了20%以上。

      一季度,浙江进出口增速在沿海主要外贸省市中名列第一。特别是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出口2221.5亿元,同比增长10.5%,高于全省外贸整体增速3.7个百分点。

      创新赋能传统产业

      乐清电动工具附属件龙头企业方大控股负责人林捷近来就没闲下来过。今年以来,公司产品出口额节节攀升,新产品打入欧洲市场。“真金白银的技改投入,终于见到成效。”林捷说,从2017年起企业连续两年投入1000万元进行设备升级、智能改造等技改。

      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引擎,为制造业注入新动能。潜移默化间,更为深刻的变化正在发生。在浙江,无数像方大控股这样的传统制造企业,因为走对了路,并且坚持走下去,老树开始发新芽。

      一季度,全省17个传统优势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1%,纺织、服装、造纸、化工、化纤五大行业同比增长10%以上。“没有淘汰的产业,只有落后的技术。”用创新赋能,传统产业依然在浙江大地上续写新的篇章。

      浙江省工业与信息化研究院院长兰建平表示,今年一季度呈现出的传统制造业与新动能产业之间双双走高的发展趋势,主要得益于创新的持续赋能,今天的创新投入结构,就是明天的高质量产业结构。

      我省的数字经济,已经成为赋能产业创新转型的重要力量。一个值得注意的趋势是,产业间、各环节的界限愈发模糊,“2.5产业”逐渐兴起。

      脱胎于传统服装产业、已经22岁的森马,如今内容营销、“网红经济”成了它的拿手好戏。属于服务业的电商产业,不仅将在今年成为森马第三个百亿产业,更将承担起企业智能化转型的重任。

      投资转向内涵增长

      “在很多人都不看好的时候,把未来谋划清楚;在很多人都说不行的时候,找准方向,勇敢地去做。”前不久, 三花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张道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曾这样表示。这段话,在浙商中引发共鸣。

      万向创新聚能城就是万向集团创始人鲁冠球看好的一件大事。刚刚开工的万向创新聚能城年产80G瓦时锂电池项目,总投资680亿元,将引进国际领先的智能制造生产线。该项目建成后年销售额可达800亿元,对能源结构升级和新能源汽车技术变革具有重要意义。

      这是我省新近集中开工的一批大项目的典型代表。在今年2月底集中开工的、总投资7539亿元的600个项目中,高新技术产业工程项目有238个。

      我省投资的自身结构不断优化,正率先转向内涵式增长。一季度,我省工业投资、制造业投资、服务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7.1%、14.4%和9.7%。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2.7%,占投资总额的65.5%。民间项目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交通投资分别同比增长16.5%、21.7%和22.8%。

    稳不忘忧 好中知难——浙江经济一季报述评之三

    记者 金梁 陈文文

      浙江在线4月26日讯 一季度,浙江GDP同比增长7.7%,实现首季开门红。在经济释放更多向好信号的同时,并非没有风险和隐忧。这是发展中的必然,必须稳不忘忧,好中知难,不可盲目乐观。

      唯有排忧求优,保持定力,坚定信心,稳定预期,才能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以确定性的转型升级应对不确定性的风险挑战。

      高高低低

      仍在爬坡过坎

      我省经济仍然处在爬坡过坎阶段,受到结构性问题和周期性因素叠加影响,一些经济指标有下行压力。

      根据省发改委万家重点企业监测数据显示,一季度我省49.6%的企业认为“成本上升过快”是制约发展的首要问题。

      降低实体经济成本已是当务之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减税降费两万亿元,这样的减税降费规模对于减轻企业负担、激发经济活力意义重大。

      各类减税降费措施释放的红利已逐步显现,值得长期关注。“1月起,浙江推出了一大批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措施,享受优惠的企业数量占纳税企业总数的95%以上;4月起实施的降低增值税税率政策,正在惠及大量制造业企业……”我省财税专家说。

      一组数据印证,一季度浙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出口交货值、工业投资分别同比增长8.9%、8.8%和7.1%,工业运行正在扭转之前逐月下行的严峻态势。这背后有着浙江着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振企业家信心及市场预期的努力。

      里里外外

      风险机遇并存

      全球经济的变革从来都不是孤立的,主要经济体之间的经贸摩擦加剧,势必会影响到浙江。

      “不得不直面的是,2019年的全球经济或许并不如2018年景气。”杭州海关统计分析处处长陆海生提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已对2019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期下调至3.3%,创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最低水平。

      从消费端来看,一季度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6%。

      我们看到,如今消费新供给、新业态、新渠道的不断涌现,正带给人们更丰富的选择。一季度服务业仍有较快增长,持续壮大的消费群体将更大比例的收入投向教育、医疗、旅游及其他未计入官方零售数据的服务行业。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7.4%,住宿、餐饮营业额同比分别增长8.5%、14.5%……每个数据都传递出服务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

      新新旧旧

      动能换挡提速

      在浙江高质量发展的大潮中,新旧动能转换,换挡提速,难点就在于当前面临的新旧动能接续上,既要保证原有动能,又要让新生动能转得起来。

      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是浙江经济转型升级最现实的抉择。日前,新昌的轴承产业正在迎来一场智能化变革,很多中小企业装上了一套“陀曼e微智造系统”,使得原有设备的综合利用率从不足50%提升到了平均70%左右。

      在推进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的过程中,必须有取有舍,打破拖累发展的坛坛罐罐,为新旧动能换挡带来助力。

      培育新动能的步伐在加快。日前,由浙江精功机器人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自主研发设计的“年产25万台机柜智能自动化生产线”已进入试运营阶段。这条智能生产线可以节省三分之二的人力,减少60%的空间面积占用,单位面积亩均效益可观。

上一页 下一页
“双创”热土如何造就
梦想正在照进现实
前不久,一场属于全国创客的大派对——2019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在杭州落幕。15项国家部委活动,271场地方特色活动,近30项以硬科技创新为主的杭州项目集中展示,超过4万人参观主会场主题展示区……在短短一周时间内,浙江吸引了全球的目光。除了旖旎风光,浙江还有波澜壮阔、绵延不绝的创业创新热情与实践。敢为人先的创业创新精神,在浙江生根发芽,孕育出一个个引领产业发展的特色小镇,建立起一家家享誉世界的知名公司,吸引了一个个心怀梦想的创业者。
浏览相关报道
  • “双创”热土如何造就
    梦想正在照进现实
    前不久,一场属于全国创客的大派对——2019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在杭州落幕。15项国家部委活动,271场地方特色活动,近30项以硬科技创新为主的杭州项目集中展示,超过4万人参观主会场主题展示区……在短短一周时间内,浙江吸引了全球的目光。除了旖旎风光,浙江还有波澜壮阔、绵延不绝的创业创新热情与实践。敢为人先的创业创新精神,在浙江生根发芽,孕育出一个个引领产业发展的特色小镇,建立起一家家享誉世界的知名公司,吸引了一个个心怀梦想的创业者。
  • 2019“双创周”闭幕 在杭州这片沃土上梦想正照进现实 作为主会场,近30项硬科技成果展现了杭州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强大能量;15项国家部委活动及200多场地方特色活动让创新观点分享碰撞;一批创投与创业交流活动不断上演。
  • “双创”青年共话数字经济 大数据反映杭州美好生活状态 在这片青年人创业创新的热土,数字经济给我们的生产与生活带来了什么?峰会现场,数位“双创”青年现身说法,畅谈数字经济浪潮下的机遇;一份新鲜出炉的报告,总结了数字经济创造出的杭州美好生活。
  • 长三角探索创新创业合作 推动区域实现高质量发展 6月13日下午,作为2019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下称“全国双创周”)的系列论坛之一,以“推动区域创新创业协同发展,打造长三角现代经济体系”为主题的长三角一体化创新创业合作推进会在杭州梦想小镇举行。
    解码浙江经济②

    “双创”热土如何造就 梦想正在照进现实

    记者 胡昕然 曾杨希

      编者按:浙江省统计局近日发布了一份浙江经济运行情况报告:今年一季度,浙江GDP增速为7.7%,高于全国1.3个百分点。1月至5月,浙江规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出口等主要经济指标均优于全国,领先苏鲁粤。

      一连串靓丽数字的背后,是浙江为高质量发展所做的不懈努力。优化产业结构、激活创业创新、丰富出口市场、提振民企信心……6月21日起,浙江在线推出“解码浙江经济”系列报道,多角度解读浙江经济稳中有进的“秘诀”。

    jqr.jpg

    “双创周”上体验机器人项目的游客和市民  记者 董庆鹏

      浙江在线杭州6月24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胡昕然 曾杨希)前不久,一场属于全国创客的大派对——2019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下称“双创周”)在杭州落幕。15项国家部委活动,271场地方特色活动,近30项以硬科技创新为主的杭州项目集中展示,超过4万人参观主会场主题展示区……

      在短短一周时间内,浙江吸引了全球的目光。除了旖旎风光,浙江还有波澜壮阔、绵延不绝的创业创新热情与实践。敢为人先的创业创新精神,在浙江生根发芽,孕育出一个个引领产业发展的特色小镇,建立起一家家享誉世界的知名公司,吸引了一个个心怀梦想的创业者。

      “双创周”虽已落幕,但“双创”在浙江永不“落幕”。路演、投融资、培训会、打磨产品、招商引资、营造环境……在浙江,正在酝酿更多梦想照进现实的“双创”故事。

    W020190611679215215803_600.jpg

    梦想小镇 记者 董旭明 林云龙 摄 

      创业热度高

      杭州就是个“大孵化器”

      沿杭州良睦路一路向北,位于余杭区的梦想小镇,正是此次“双创周”的主会场。

      5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野,而今天,这个3平方公里的小镇,汇集了1.7万名人才、50多家市场化运作孵化器、1400余家资本管理机构,汇聚创业项目1867个。形成了一支以阿里系、浙大系、海归系、浙商系为代表的创业“新四军”,有166个项目获得百万元以上融资,融资总额达110.25亿元。

      一个个孵化中的“双创”项目,涌动着澎湃的发展活力。一辆外形酷似摩托车的交通工具停在园区内,白色立面、橙色坐垫,清新时尚。车头配备一个电子大屏,一按遥控器,原本隐藏的车把手便露了出来。这是创业者王家健的作品,他所在的7人创业团队入驻梦想小镇。“它以电为能源,驾驶时转弯更加平稳,未来还计划整合无人驾驶技术。”王家健说。

      和王家健一样,梦想小镇里的不少创客,都庆幸自己的创业之路从杭州起步,这里无微不至的创业生态——平台链、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让自己的梦想最终开出花来。

      2017年入驻梦想小镇的浙江诺尔康神经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其自主研发的人工耳蜗技术参数与进口耳蜗相当,价格却只有或者的一半甚至更少,目前已出口到全球18个国家。公司总裁李楚说,杭州的创业创新氛围很好,梦想小镇在人才引进、减税等方面,给了公司很大支持。

      除了梦想小镇,一条33公里的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串起紫金港科技城、未来科技城、青山湖科技城,成为企业创新、人才创业的重大战略平台。如今的杭州,已然是创业者眼中的天堂。遍布全市的孵化器、众创空间,让整个杭州就像是“大孵化器”。 过去一年,杭州共引进了11.9万名高层次人才、应届高校毕业生等各类人才,人才净流入率和海外人才净流入率居全国之首。

      不仅是杭州。仅去年,就有49万人来到浙江这片创业创新的热土,追逐梦想。

    W020190220728643015242.jpeg

    “最多跑一次”专用标志

      培育土壤好

      创业者在这里如鱼得水

      “双创周”主会场,一个名为“如鱼得水”的装置颇为吸引眼球。巨大水幕下,166条金鱼在水中自由遨游。这也象征着,创业者在浙江优质的营商环境中如鱼得水。

      根据浙江省市场监管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截至今年5月底,全省共有各类市场主体688.8万户,同比增长10.8%,其中,企业237万家,增长12.9%。每万人市场主体拥有量为1218户,位居全国榜首,平均9个人就有1户市场主体、24个人中就有1家企业。

      “地方政府对创业创新的支持,不仅包括给钱、给地,更要有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方便快捷的办事流程。”这是不少浙江创业者的共同体会。

      作为全国科创高地的浙江,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引领,不断改善营商环境,打造出一个科创企业的向往之地。2017年,创立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纽洛斯人工智能有限公司,横跨太平洋来到杭州余杭。“考察多地后,浙江杭州出类拔萃的营商环境打动了我们。公司落地后,政府带来的种种服务,也证明我们的选择是正确的。”公司总经理胡俊说。

      市场有效,政府有为。一方“双创”热土要有体制机制支撑,也少不了优质平台的造血通脉,创业孵化机构就担起了这个责任。“我们正不断完善创业孵化机构的结构,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实现优胜劣汰,把自由竞争的机制引入到科技创业创新整个过程之中。”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双创”热潮涌动的背后,同样离不开以“最多跑一次”为目标的商事制度改革。通过优化制度供给与服务方式,让产业链、资金链、创新链、服务链无缝对接,让创业创新门槛更低、成本更小、环境更优。“对政府来说,重在用政府层面的制度创新、政策创新和工作创新,去推动市场和企业层面的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浙江推行的“服务券”等购买公共服务方式,实施公众创业创新服务行动,推动科研仪器设备向社会全面开放共享。

    W020190403517223580311_600.jpg

    今年4月3日,西湖大学主校区——云谷校区全面开工建设。记者 倪雁强 严粒粒 摄 

      创新实力强

      科技成果转化赋能“高精尖”

      随着各种创业创新政策的加码,人才、技术、项目等各种要素加速集聚,无数创新企业和创客的扎根生长,汇聚在一起,成就着浙江形成“双创”的传奇。

      2018年,创业创新推动着浙江制造走出上升曲线:全省新增工业机器人1.6万台;创建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48家……创业创新支撑着浙江新动能持续增强: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主要特征的“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的24.9%;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187家……

      而创新创业,科技成果转化是关键一环。

      高校是创新创业的一股重要力量。以浙江大学为例,正在长三角一体化中主动布局。在长三角地区,浙江大学已建设一个众创小镇、10个校地共建创新平台、4个科技园和60个技术转移中心。

      结构生物学领域的重要领军人物施一公、生长调控领域的开拓者之一许田、纳米光子学研究权威学者仇旻、世界知名有机合成化学家邓力……这些学术“大牛”有一个共同的头衔:西湖大学教授。这所民办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在全球招聘一流人才。截至目前,西湖大学正式签约的独立实验室负责人、博士生导师已有近百人。

      正如斯坦福之于硅谷,哈佛、麻省理工之于波士顿,新生的西湖大学,必然是杭州这座创新之城的一大助力。

      此外,堪称浙江经济“最强大脑”的之江实验室,一年多来,也已形成了一支100余人的青年科研队伍。实验室负责人朱世强表示,之江实验室的建立意义不亚于再造一所高水平大学。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让人才创造的知识有合理的价值回报。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近年来浙江出台了包括《浙江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政策举措。

      眼下,充满活力的“双创”对浙江经济的贡献正不断加大。今年前5月,浙江规上工业中,高技术、高新技术、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10.0%、6.5%、6.1%和8.7%。

    2019“双创周”闭幕 在杭州这片沃土上梦想正照进现实

    浙江在线记者 曾杨希 甘居鹏 赵磊 实习生 张慕昭

    微信图片_20190619150207.jpg

    闭幕式现场 记者 曾杨希 摄

      浙江在线杭州6月19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曾杨希 甘居鹏 赵磊 实习生 张慕昭)创新,是过去几天与杭州息息相关的高频词汇。6月19日,2019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下称“双创周”)主办城市杭州活动落下帷幕。7天里,各项活动精彩纷呈。

      作为主会场,近30项硬科技成果展现了杭州在数字经济领域释放出来的强大能量;15项国家部委活动及200多场地方特色活动让创新观点分享碰撞;一批创投与创业交流活动不断上演。

      通过“双创周”我们可以看到,在这片杭州“双创”沃土,人才集聚、成果丰硕,许多梦想正在照进现实。

    展会上体验机器人项目的游客和市民。浙江在线记者 董庆鹏 摄.jpg

    展会上体验机器人项目的游客和市民 记者 董庆鹏 摄

      集中展示

      近30项成果释放杭州科创魅力

      杭州城市大脑、微医云巡诊车、5G离散型重工业制造应用、海康威视AI能力开放平台……“双创周”期间,全国170多个创新创业项目汇聚在杭州梦想小镇学术交流中心。其中,杭州项目包含近30项,展现了杭州在数字经济领域释放出来的强大能量。

      在数字经济浪潮下,人工智能正成为杭州的产业新亮点。这几天,在杭州嘉楠耘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展位上,一块黑色的开发板上搭载的芯片引人注意。“这是第一代人工智能边缘化计算芯片‘勘智K210’,可实时通过人工神经网络算法准确捕捉到物体或人脸,未来将应用于智能终端、语音识别、图像处理等诸多领域。”展位负责人介绍。

      “开幕式那天,李克强总理来到我们LHD海洋发电项目展位前,和我交流了很久。还鼓励我们要好好干。”杭州林东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林东说。活动周期间,他将LHD大型海洋潮流能发电机组模型搬到现场,该项目已建成世界首台“3.4兆瓦LHD模块化大型海洋潮流能发电机组”总成平台,开启我国大规模开发利用海洋清洁能源新局面。

           创新之路,久久为功。在杭州,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成果不断涌现,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新动能活力强劲。

    《“数”读美好:中国美好生活杭州样本》发布 主办方供图.jpg

    《“数”读美好:中国美好生活杭州样本》发布 主办方供图

      观点碰撞

      峰会论坛营造活力创新氛围

      “双创周”期间,杭州作为本次活动周主办城市,推出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双创活动,包括科技创新创业高峰论坛等15项国家部委活动,以及中国制造业双创高峰论坛等杭州市重点活动。同时,杭州各区(县、市)还举办了271场地方特色活动。

      在各个论坛、峰会上,业界专家、企业大咖云集,大家分享经验,交流观点。

      “我们应该进入人工智能2.0时代。” 在 “‘人工智能+’产业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这样说道。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泰斗,他表示,当前人工智能应该升级。只有把机器的智能和人的智能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人机融合的增强智能,才能够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作为双创领域新热点,5G正在重塑传统产业发展模式,被各方关注。在“2019国家双创周万物智联产业高峰论坛”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总工程师胡坚波表示:“将5G融入研发、生产、管理、服务等环节,满足人、物、机器等各要素之间全连接,实现泛在深度互联和个性化定制。”他提出,通过数字化设计对产品、技术进行创新,企业才能走向智能制造。

      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创业生态……活动周期间,围绕一个个“双创”领域热点话题,思维的火花不断迸发,创新的氛围弥漫杭城。

    W020190613696279564578.jpg

    电子显微镜下的硅光子集成芯片 记者 董庆鹏 摄

      “双创”沃土上

      梦想正在照进现实

      科技创新创业蓬勃发展,得益于良好的体制机制与发展环境。

      “双创周”期间,科技部火炬中心发布了《中国创业孵化发展报告2019》,明确2018年浙江省共有创业孵化机构943家,较2017年增加45.1%。其中,2018年浙江省创业孵化机构内在孵企业数量达29812家;共吸纳就业287823人。

      在杭州这片“双创”热土,主会场所在地梦想小镇的创业孵化每天都在上演。在这里,12个由旧粮仓改建的众创“种子仓”,成为孕育科技型企业的载体。自2015年3月建成至今,已集聚1.7万名人才、市场化运作孵化器50多家、资本管理机构1400余家,汇聚创业项目1800多个。

      梦想小镇内,创业者王家健和同伴们研发了一款新颖的智能电动单骑产品,如今样机已经成型。他说:“杭州的创业环境好,氛围、环境、政策都有利于我们的发展。”

      此外,记者了解到,过去一年,杭州共引进了11.9万名高层次人才、应届高校毕业生等各类人才,平均年龄不到27周岁,人才净流入率和海外人才净流入率居全国之首。

      “双创周”虽然只有短短一周的时间,但“永不落幕的双创周”正在杭州自然落地。杭州这片“双创”沃土上,正在酝酿更多梦想照进现实的“双创”故事。

    “双创”青年共话数字经济 大数据反映杭州美好生活状态

    记者 曾杨希 张吉 甘居鹏 赵磊 孟雪倩

      浙江在线杭州6月18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曾杨希 张吉 甘居鹏 赵磊 孟雪倩)在工厂,生产环节可实现远程监控;在市民中心,办港澳通行证只需短短几分钟;不出家门,便可以购遍全球……通过发展数字经济,杭州正焕发勃勃生机。

      6月18日,2019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期间,由共青团浙江省委、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浙江省青年联合会共同主办的“浙江数字经济创业创新峰会”在杭州举行。

      在这片青年人创业创新的热土,数字经济给我们的生产与生活带来了什么?峰会现场,数位“双创”青年现身说法,畅谈数字经济浪潮下的机遇;一份新鲜出炉的报告,总结了数字经济创造出的杭州美好生活。

    微信图片_20190618172308.jpg

      宗馥莉分享经验 主办方 供图

      宗馥莉:

      当传统产业遇见数字经济

      转型升级不会有终点

      当传统产业遇上数字经济,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论坛上,作为青年浙商代表,宏胜饮料集团总裁宗馥莉以食品饮料行业为例,分享经验。

      宏胜饮料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以饮料为主业。宗馥莉介绍,过去十几年,食品饮料行业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随着消费市场细分,人们更加追求个性化,同时,生产领域,随着人力物力的成本上升,也给供应链带来了挑战。

      “为应对挑战,我们建立了智能化运营系统,同时通过新技术对全国工厂进行数字化升级,还在杭州建立了数字化工厂,让生产流程可以实现远程监控,设备也更加智能化。”宗馥莉介绍。

      同时,在推广营销方面,宏胜饮料也进行了数字化升级。宗馥莉说,公司尝试了推出一款名为‘KellyOne’的果蔬饮料,消费者可以随意搭配果蔬原料,还能定制包装外形,“这背后正是依赖于数字技术”。

      此外,在企业内部管理层面,她也将数字技术引入管理层面,让每个管理环节都更加高效合理。

      作为一家实体企业,宗馥莉表示,未来宏胜饮料集团转型的步伐不会停止,“如果传统企业不选择升级,就会被‘降维打击’。技术进步不会停止,我们的转型升级不会有终点。”她说。

    微信图片_20190618172431.jpg

      “双创”青年现身说法 主办方供图

      “双创”青年:

      做实干家

      推动数字经济创造美好生活

      青年人是创业创新的主力军。如何抓住数字经济的机遇,勇做时代弄潮儿?现场,数位浙江“双创”青年现身说法。他们是创业创新领域的实干家,用亲身实践推动数字经济创造美好生活。

      “我认为,数字经济是一个有序化的过程,可以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链接。”致力于人工智能外骨骼机器人研发的“尖叫科技”创始人兼CEO李牧然认为。

      在李牧然眼中,数字经济能实现效率提升、成本降低、质量提升。“我们不仅开发了能应用于康复的外骨骼机器人,让医疗资源配置更合理。还研发了应用于在工业物流领域的机器人,可以提升搬运效率,实现高效管理。”他说。

      “80后”孙灵娟是一名农创客。她运营的“方园农业”以乡村体验、田园度假、科普教育为核心,从事西红花、五常大米、四季果蔬园等农产品的种植、销售及加工,“在农产品培育销售过程中,我们将数字科技引用到农业领域,创新商业模式,让农业实现了创新发展。”孙灵娟表示。

      在数字经济时代,信息安全是不可忽视的领域。“个人隐私如果泄露,就可能被坏人利用;企业数据泄露,也会影响企业运营。而这些问题,都需要解决。”从事网络安全领域工作的默安科技CEO聂万泉表示,希望用专业的能力和技术,帮助实体经济更好发展,让人们拥有更安全的美好生活。

    微信图片_20190618172544.jpg

      《“数”读美好:中国美好生活杭州样本》发布 主办方供图

      美好生活大数据联合创新实验室:

      发布首份报告

      人才集聚推动杭州生活更加美好

      现场,由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杭州旅游经济实验室等单位联合发起的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美好生活大数据联合创新实验室正式启动,并发布了《“数”读美好:中国美好生活杭州样本》。该报告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角度出发,以小视角切入,通过大数据说明,反映杭州的美好生活状态。

      根据报告,在创新层面,杭州人才净流入率达13.6%,不少来自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地的人才选择成为“杭漂”。其中,过去四年,未来科技城集聚了3206海外高层次人才、10位“两院”院士和5位海外院士。放眼杭州,2018年,这片创业创新的沃土平均每天产生有效专利109个,实现专利发明授权28.1家,拥有12.3场创业服务活动。

      人才的集聚,点燃创新之火,改变着杭州人的生活。根据报告,在杭州,市民办理港澳同行证花费的时间由过去的3天变成现在的3分钟,不动产证办理从多天变成1小时。随着数字化进程,“复印身份证”正在成为历史。而城市大脑的应用,让杭州从2016年全国最拥堵城市第5名,变为2018年的第57名。

      “美好生活正在这里发生。”美好生活大数据联合创新实验室(筹)负责人应天煜介绍。

    长三角探索创新创业合作 推动区域实现高质量发展

    记者 甘居鹏 曾杨希 赵磊 通讯员 胡鑫

    1126069850.jpg

      2019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官方供图

      浙江在线杭州6月13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甘居鹏 曾杨希 赵磊 通讯员 胡鑫)创业创新,推动中国经济巨轮破浪前行。

      6月13日下午,作为2019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下称“全国双创周”)的系列论坛之一,以“推动区域创新创业协同发展,打造长三角现代经济体系”为主题的长三角一体化创新创业合作推进会在杭州梦想小镇举行。

      会议提出,创新创业合作对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三省一市要形成工作合力,在创新创业要素流动和统筹协调等方面探索新机制新模式,共同推动长三角区域实现高质量发展。

      地缘相近、人缘相亲、经济相融、文化相通,这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共同基础。数据显示,长三角面积占全国不到1/26,常住人口占全国约1/6,经济总量占全国约1/4。江浙皖沪三省一市中,上海综合服务功能齐全,江苏经济实力强,浙江民营经济活跃,安徽面积大且具备后发优势。

      在创业创新合作上,长三角三省一市进行了许多探索,推动构建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打造世界级创新高地,支撑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在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G60科创走廊被赋予更大的意义。这条走廊将长三角九大城市连接了起来,形成了新能源、高端制造等多个产业集群。九个城市打破了行政壁垒,实现科创资源的自由流动,其中做到了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和创新券互认互通,还在跨省市营业执照办理方面实现了“一网通办”。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要发挥“双创”示范基地的带动作用。浙江在线记者了解到,长三角双创示范基地联盟成立于2018年4月,此后,联盟在杭州未来科技城启动了“长三角双创示范基地联动机制”研究。目前,联盟拥有上海市杨浦区、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浙江省杭州市未来科技城、安徽省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25个国家双创示范基地。

      同一天上午,长三角双创示范基地联盟在全国双创周上海分会场发布“长三角双创生态地图”,依托长三角区域范围内各双创示范基地丰富的线上线下资源,致力于成为长三角创新创业公共服务一体化的资源导航平台,打通双创路上的“省级断头路”,助力区域联动发展及协同创新,推进项目对接。

上一页 下一页
出口结构优化市场日益多元
转型升级助浙江逆势飘红
当前,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世界经济发展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在这一背景下,2019年5月,浙江出口2034.1亿元,再破2000亿元大关,比去年同期增长10.8%,高于全国3.1个百分点。国际外贸环境风雨飘摇,浙江逆势而上,秘诀何在?
浏览相关报道
  • 出口结构优化市场日益多元
    转型升级助浙江逆势飘红
    当前,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世界经济发展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在这一背景下,2019年5月,浙江出口2034.1亿元,再破2000亿元大关,比去年同期增长10.8%,高于全国3.1个百分点。国际外贸环境风雨飘摇,浙江逆势而上,秘诀何在?
  • 浙江外贸最新数据出炉 “一带一路”沿线新兴市场成增长热点 记者从杭州海关获悉,今年1至4月,浙江省外贸进出口9000.6亿元,同比增长7.3%;其中,出口6601.7亿元,增长7.7%;进口2398.9亿元,增长6.1%,增速分别高于全国3.0、2.0和3.2个百分点。
  • 中东欧博览会捧热浙江市场 1-5月宁波外贸增长9.8% 6月13日,记者从宁波海关获悉,1-5月宁波市外贸进出口总额达3621.2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同)增长9.8%。
  • 外贸稳健发展 浙江5月出口回升再破2000亿元 记者今日从杭州海关获悉,2019年5月,浙江进出口总值2684.8亿元,增速为8.0%(全国增速2.9%)。值得注意的是,5月浙江省出口2034.1亿元,再破2000亿元大关,出口回升呈两位数增长,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10.8%(全国增长7.7%)。
    解码浙江经济③

    出口结构优化市场日益多元 转型升级助浙江逆势飘红

    记者 南希

      编者按:浙江省统计局近日发布了一份浙江经济运行情况报告:今年一季度,浙江GDP增速为7.7%,高于全国1.3个百分点。1月至5月,浙江规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出口等主要经济指标均优于全国,领先苏鲁粤。

      一连串靓丽数字的背后,是浙江为高质量发展所做的不懈努力。优化产业结构、激活创业创新、丰富出口市场、提振民企信心……6月21日起,浙江在线推出“解码浙江经济”系列报道,多角度解读浙江经济稳中有进的“秘诀”。

    WechatIMG2359.jpeg

        2019年4月11日18时45分,总甲板面积相当于16个足球场大的四条400米巨轮在穿山港区集装箱码头一字排开,这是宁波舟山港首次实现单日四条超大型集装箱船同时在泊作业,壮观场面在全球各码头中也实属罕见。宁波舟山港 供图

      浙江在线杭州6月24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南希)当前,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世界经济发展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在这一背景下,2019年5月,浙江出口2034.1亿元,再破2000亿元大关,比去年同期增长10.8%,高于全国3.1个百分点。国际外贸环境风雨飘摇,浙江逆势而上,秘诀何在?

      飘红成绩单非一时之功。这只是浙江近年来主动引导和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冰山一角。通过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引领实体经济振兴发展,响应“一带一路”号召,浙江未雨绸缪多元化开拓海外市场。多年前的耕耘,如今枝繁叶茂引凤来,赋予浙江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仍能逆势而上的底气。

    WechatIMG260.jpeg

        近日,正泰新能源澳洲分公司签订意向合作协议,拟将位于南澳大利亚Kadina和Bungama附近的两个电站项目(单座容量4.95MW AC)出售转让给ReNu能源公司。正泰新能源 供图

      机电、高新出口两位数增长

      转型促外贸结构进一步优化

      6月21日夏至到来,一年中日照最长的这天,在太阳能企业的眼中是无尽的财富。浙江正泰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下称“正泰新能源”)正加紧发货,将一个个装满集装箱的太阳能电池运送出海。

      为了在光伏红海市场中保持领先,多年来正泰持续加码科研,2018年正泰太阳能母公司正泰电器研发费用投入更是达到9.46亿元,同比增长19.22%,在产业技术更新和迭代速率极快的光伏领域抢得先机。持续的科研投资为正泰新能源提供了强劲推力,乘市场政策变动及拉美、中东新兴市场的崛起的东风,正泰屡屡斩获订单。就在不久前,正泰新能源澳洲分公司与ReNu能源公司拟签订协议,前者向后者出售位于南澳大利亚Kadina和Bungama附近的两个电站项目(单座容量4.95MW AC)。

      不止正泰新能源,2019年5月,浙江省太阳能电池出口28.7亿元,大幅增长81.0%,呈现井喷态势。一骑绝尘的太阳能电池出口背后,是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根据杭州海关提供的数据,2019年5月,浙江省机电产品出口888.5亿元,同比增长10.3%,占全省出口总值的43.7%,其中机械设备、电器及电子产品分别增长11.7%和10.7%,浙江出口结构持续优化。

      “浙江外贸结构不断优化,得益于国家和省级层面一系列稳定外贸增长的政策措施发挥了效应。”浙江省商务研究院院长兰健告诉浙江在线记者,浙江近日在原有39个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的基础上,又争创了6家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大力培育“品质浙货”出口领军企业、浙江出口名牌、浙江出口名优特产品等一系列措施效果显现,有力推动了外贸结构的优化升级。

      这些年,浙江牢牢抓住“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等转型招数,一方面倒逼传统产业提升,另一方面利用传统产业腾退出的发展空间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例如正泰集团,正是在其高低压电器的主业基础上,逐渐延伸向更富科技含量的太阳能电板等新能源领域。2017年,全省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工作推进大会召开,2018年5月《浙江省加快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行动计划(2018-2022年)》正式发布,加之“两化融合”的数字经济赋能,浙江的传统产业正在逐步从成本优势、速度优势向技术优势、产业链优势转化,比较优势进一步强化。

      根据浙江省统计局数据,今年一季度,浙江新兴动能蓬勃发展。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中,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6%,高技术、高新技术、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10.4%、9.2%、10.4%和9.4%。新产品产值增长16.3%,新产品产值率为34.5%,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

    W020190526638827707333.jpg

        2019年5月23日下午,浙江(宁波)-捷克经贸科技合作交流在布拉格举行,一批项目签约。记者 王国锋 摄

      谋篇布局开拓海外渠道

      多元化市场出口飘红

      这是瑞立集团有限公司第三年参加由浙江省商务厅主办的浙江国际贸易(俄罗斯)展览会。该公司负责人介绍,三年的展会之行,公司达到了巩固老客户、持续深挖新客户的效果,如今已与俄罗斯当地MAZ、 KAMAZ、GAZ等商用汽车实现配套合作,生产针对俄罗斯市场的刹车制动系统。同样连续三年参加浙江国际贸易(越南)交易会,也助力浙江山海机械有限公司的越南市场销售额增长20%。

      “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是经商之道中分散风险的朴素表达。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给世界经济带来冲击,积极谋求多元化市场成为浙江及浙江企业的重要选择。

      为了助力企业开拓新兴市场,浙江从平台建设入手,以中国(浙江)自贸试验区为龙头平台,全面推进宁波“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义乌国贸综改试点,杭州、宁波、义乌跨境电商试验区建设,同时启动温州全球华商、金华中非文化、青田华侨经济等开放试验窗口建设,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同时,5年里浙江逐步推动海港、空港、陆港、信息港“四港”联动建设,一面向洋,一面向陆,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国际港航枢纽。海上,宁波舟山港2018年全年货物吞吐量再超10亿吨,全球港口货物吞吐量排名实现“十连冠”;陆上,2014年开通义乌至马德里“义新欧”中欧班列,2018年全年进口货值达15.1亿元,比上年增长66.8%。

      各厅局机关也齐心助力企业开拓,浙江省商务厅重点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主布局了24个自办展,同时培育海外营运中心、海外仓供应链,建设布局全球的外贸跨境服务体系;在我国与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基础上,杭州海关落实原产地签证最多跑一次,推出的无纸化转关、电子放行等便利措施……

    下载.png

    1-5月浙江对部分国家及地区出口增长率(%)

      倾力拓路挖渠成就出口飘红。根据数据,1-5月浙江主要市场出口较快增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带动出口明显。杭州海关分析处处长陆海生向记者介绍:“像第一大出口市场的欧盟,5月份的出口同比增长了13.8%,东盟增长了15.4%,‘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增长了11.6%,表现非常突出。”

      5月,浙江省对欧盟、美国、东盟、拉美、非洲分别出口442.2 亿元、372.1亿元、209.5亿元、181.7亿元和174.0亿元,分别增长13.8%、6.1%、15.4%、7.6%和14.1%。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691.3亿元、进口219.9亿元,分别增长11.6%和17.6%,均高于全省平均,分别拉动出口和进口3.9和5.1个百分点;其中,对俄罗斯出口52.4亿元、进口12.3亿元,分别增长6.9%和10.4%。

    浙江外贸最新数据出炉 “一带一路”沿线新兴市场成增长热点

    记者 南希 通讯员 冯春鸣

      浙江在线杭州5月15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南希 通讯员 冯春鸣)记者从杭州海关获悉,今年1至4月,浙江省外贸进出口9000.6亿元,同比增长7.3%;其中,出口6601.7亿元,增长7.7%;进口2398.9亿元,增长6.1%,增速分别高于全国3.0、2.0和3.2个百分点。 

      4月,全省外贸进出口总值2365.0亿元,增长8.7%;其中,出口1687.8亿元,增长5.1%;进口677.2亿元,增长18.7%,增速分别高于全国2.2、2.0和8.4个百分点。      

      浙江省进出口增速继续在东部沿海主要外贸省市中保持首位,体现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对新兴市场进出口增长较快,"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好于整体。4月,对欧盟进出口446.0亿元,增长5.6%;对美国进出口323.9亿元,下降3.7%。同期,对东盟、拉美和非洲分别进出口277.7亿元、215.9亿元和184.8亿元,分别增长9.6%、13.5%和13.4%。对"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进出口788.2亿元,增长12.9%,高出全省外贸增速4.2个百分点;其中,对印度进出口78.7亿元,增长13.0%,对俄罗斯进出口64.1亿元,增长43.3%。

      二是主要类别商品出口均稳步增长。4月,全省机电产品出口758.2亿元,同比增长6.1%,占全省出口总值的44.9%;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572.6亿元,增长5.6%,占33.9%;出口高新技术产品122.8亿元,增长6.2%,占比提升至7.3%。

      三是新型贸易稳定增长。4月,全省市场采购出口192.9亿元,同比增长9.3%,环比增长59.7%,占出口总值的11.4%,拉动出口增长1.0个百分点。同期,通过海关跨境电商通关管理平台进出口23.9亿元,增长24.4%。

      四是甬金出口增长贡献突出,丽水、温州出口增长较快。4月,宁波、金华分别出口463.1亿元和317.4亿元,分别增长10.8%和8.2%,对全省出口的增长贡献率合计达84.6%。同期,丽水、温州出口分别增长69.8%和23.9%,居全省增速前两位。

      最后,大宗商品进口增长较快。4月,全省进口规模前20项大宗商品合计进口326.8亿元,同比增长24.7%,占全省进口总值的48.3%,进口增长贡献率达到60.8%。大宗商品进口值增长主要受进口量增长拉动,前20种大宗商品平均价格上升3.9%,进口量增长20.0%。同期,消费品进口58.5亿元,增长38.8%。另外,主要固体废物(废金属、废纸和废塑料)进口30.4万吨,同比减少28.1%。

    中东欧博览会捧热浙江市场 1-5月宁波外贸增长9.8%

    浙江在线记者 南希 通讯员 裘文颖

      浙江在线宁波6月13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南希 通讯员 裘文颖)6月13日,记者从宁波海关获悉,1-5月宁波市外贸进出口总额达3621.2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同)增长9.8%;其中,进口1318亿元,增长8.5%,出口2303.2亿元,增长10.5%,累计实现贸易顺差985.2亿元。其中,浙江对美国外贸下降8.6%,对东盟、东亚和中东欧外贸增长较快。

      外贸"小伙伴"变多了

      俄罗斯、巴西最抢眼

      根据宁波海关提供的数据显示,前十大贸易伙伴除美国外,进出口均保持增长。前三大贸易伙伴仍为欧盟、美国和东盟,分别进出口739.8亿元、534亿元和381.3亿元,分别增长7.4%、下降8.6%和增长22.8%,三者合计占同期全市进出口总额的45.7%。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浙江对东亚国家的外贸表现优于欧美,不仅对东盟进出口增长较快,而且对日本、台湾、韩国等亚洲传统贸易伙伴也保持了稳定增长。此外,得益于成品油、铁矿砂等大宗资源类商品的进口增长,对俄罗斯和巴西增势抢眼,分别增长44.1%和47.6%。

      机电产品出口小幅增长,出口1287亿元,增长10.6%,占同期全市出口总额的55.9%。部分大宗商品进口量增加明显,其中,进口铁矿砂1398.9万吨,增加6.1%;进口初级形状的塑料244.9万吨,增加43.1%;进口成品油145.8万吨,增加1.9倍。

    W020190607784402547993.jpeg

    来自立陶宛的MooseAmber Arnas带来了家乡的项链和手环。浙江在线记者 摄

      博览会掀合作热

      外商猛抛橄榄枝

      博览会期间,来自立陶宛的MooseAmber Arnas可忙坏了。在立陶宛国家展区里,他把家乡的骄傲带到了宁波——立陶宛的琥珀项链和手环。“我们波罗的海三国的琥珀质量是最好的,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场,这里拥有很多机会,我们尝试着在这里寻找更多的客户。”

      一年前,公司生产的巧克力由中国公司代理引入,出乎意料地受欢迎。今年,Rihards Zvers所在的拉脱维亚公司决定“亲自”挺进中国市场。“我们来到中国-中东欧博览会,期待在中国进行更多的业务开拓,也希望结交新的朋友和其他的分销商,为中国消费者带去高品质的‘甜蜜’。”

      今年6月8日至12日,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在宁波举行。已经举办了4届的中东欧博览会今年升格为国家级涉外机制性展会,各中东欧国家的企业参展热情更加高涨,国内外有近1200家企业参展。据组委会统计的数据显示,本届中东欧博拉回累计意向成交更是达到2.96亿美元,相比较去年(2018年)增长了6倍。

      从2014年6月份承办中东欧特色商品展起步,到连续4年举办博览会,再到升格为国家级涉外机制性展会,宁波对中东欧国家的进出口也乘着这股东风,顺势攀升。

      据宁波海关统计,1-5月宁波市与中东欧十七国进出口额达110.7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8.7%。民营企业为进出口主力,进出口86.8亿元,增长11.4%,占同期进出口总额的78.4%。前三大贸易伙伴分别为波兰、捷克和斯洛文尼亚,分别进出口41.5亿元、10.1亿元和9.7亿元,分别增长17.8%、12.9%和3.2%,三者合计占同期进出口总额的55.4%。透过宁波这扇合作前沿的窗口,中国和中东欧国家贸易往来的规模正在不断扩大。


    外贸稳健发展 浙江5月出口回升再破2000亿元

    记者 南希 通讯员 万梦龙

      浙江在线杭州6月14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南希 通讯员 万梦龙)记者今日从杭州海关获悉,2019年5月,浙江进出口总值2684.8亿元,增速为8.0%(全国增速2.9%)。值得注意的是,5月浙江省出口2034.1亿元,再破2000亿元大关,出口回升呈两位数增长,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10.8%(全国增长7.7%)。此外,进口总值650.7亿元,增长0.1%(全国增速同比下降2.5%)。

      多元化市场发展成为拉动出口市场的主要因素。杭州海关分析处处长陆海生向记者介绍:“像第一大出口市场的欧盟,5月份的出口同比增长了13.8%,东盟增长了15.4%,‘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增长了11.6%,表现非常突出。”

      在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多元化为浙江外贸稳健发展提供了支撑。具体而言,5月,全省对欧盟、美国、东盟、拉美、非洲分别出口442.2 亿元、372.1亿元、209.5亿元、181.7亿元和174.0亿元,分别增长13.8%、6.1%、15.4%、7.6%和14.1%。

      浙江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691.3亿元、进口219.9亿元,分别增长11.6%和17.6%,均高于全省平均,分别拉动出口和进口3.9和5.1个百分点;其中,对俄罗斯出口52.4亿元、进口12.3亿元,分别增长6.9%和10.4%。

      实际上,浙江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蹄疾步稳,多元化市场进一步开拓。在刚刚落下帷幕的首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上,累计意向成交2.96亿美元,同比增长了6倍。于博览会期间举办的“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大会”上,浙江与“一带一路”沿线国成功签约项目20个,总投资超过143亿美元。

上一页 下一页
降本减负加码营商环境
浙江“加减法”助企业活力澎湃
近年来,东南亚多国因劳动力成本低廉引外资瞩目。在"稳外资"压力重重和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背景下,浙江却实现利用外资较快增长,引进外资保持较高质量,民营经济活力不断激发,民企创业热度提升。浙江飘红成绩单的背后,是浙江多年不遗余力优化营商环境,减负降本释放企业活力。
浏览相关报道
  • 降本减负加码营商环境
    浙江“加减法”助企业活力澎湃
    近年来,东南亚多国因劳动力成本低廉引外资瞩目。在"稳外资"压力重重和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背景下,浙江却实现利用外资较快增长,引进外资保持较高质量,民营经济活力不断激发,民企创业热度提升。浙江飘红成绩单的背后,是浙江多年不遗余力优化营商环境,减负降本释放企业活力。
  • 深化增值税改革政策落地 浙江税企共话减税降费 今天下午,国家税务总局浙江省税务局在杭州举办“落实减税降费,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税企座谈会,邀请包括浙江一鸣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立科在内的10位省内企业家代表,共商税收助力企业发展良策。
  • 新增减税430.29亿元!浙江省减税降费最新成绩单来了 6月12日,浙江省减税降费最新成绩单出炉。前一阶段浙江省减税降费政策扎实落地,取得了好于预期的改革成效。今年1-4月,浙江全省累计新增减税430.29亿元。
  • 民企500强上榜数连续20年最多 浙江民营经济下一步这样发展 5月28日上午,浙江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在杭举行,会议听取了省政府相关负责人作的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情况的报告。
    解码浙江经济④

    降本减负加码营商环境 浙江“加减法”助企业活力澎湃

    记者 南希

      编者按:浙江省统计局近日发布了一份浙江经济运行情况报告:今年一季度,浙江GDP增速为7.7%,高于全国1.3个百分点。1月至5月,浙江规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出口等主要经济指标均优于全国,领先苏鲁粤。

      一连串靓丽数字的背后,是浙江为高质量发展所做的不懈努力。优化产业结构、激活创业创新、丰富出口市场、提振民企信心……6月21日起,浙江在线推出"解码浙江经济"系列报道,多角度解读浙江经济稳中有进的"秘诀"。

    W020190610683564980572.JPG

    2019年6月8日浙江省外商投资企业圆桌会议在宁波举行。

    该会议旨在以现场沟通的方式,进一步提升政府服务效能,优化营商环境,更好地服务外资企业。浙江省商务厅 供图

      浙江在线6月25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南希)近年来,东南亚多国因劳动力成本低廉引外资瞩目。在"稳外资"压力重重和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背景下,浙江却实现利用外资较快增长,引进外资保持较高质量,民营经济活力不断激发,民企创业热度提升。

      飘红成绩单的背后,是浙江多年不遗余力优化营商环境,减负降本释放企业活力。

      营商环境引外资来栖

      减的是繁琐手续 加的是对浙信心

      经过三年的考察,雪佛龙(中国)化工有限公司从全国100多个地址中选出了宁波,将项目落户于宁波技术开发区。随后的事实证明,"百里挑一"的努力没有白费,项目从立项到开始施工只用了66天。"浙江的‘最多跑一次’不是一个口号,我们的项目深深受益,对中国更有信心。"该公司资深项目经理宋善宏在6月9日宁波召开的浙江省外商投资企业圆桌会议上说道。

      同样的"浙江速度"也发生在归国侨商杨宝庆的身上。杨宝庆的公司参与建设一个工业设计小镇,项目从立项到开工建设,前后仅用了78天。这样的速度让这位"外贸老兵"也不禁啧啧称赞。

      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成为浙江被外资频频点赞的原因之一。

      从2013年11月,浙江作为中国唯一试点省启动以权力清单为基础的"三张清单一张网"建设,到2014年7月,浙江率先在全国部署"责任清单"工作,逐步形成"四张清单一张网"的总抓手,再到2016年,浙江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首度提出"最多跑一次",浙江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推动政府转型的步伐不曾停歇。

      其中针对外资,2018年浙江省政府专门出台了《高质量利用外资九条意见》,启用了外资项目备案和工商登记"一口办理"受理模式,加大对外资的发展环境、政府的服务效能的优化。

      量变引起质变,点滴措施汇聚成如今外资的活力江海。记者从商务厅了解到,1—5月,浙江省新批外商投资项目1339个,实际使用外资56.5亿美元,增长9.0%,比全国高2.2个百分点,居全国第五。与数量一同成长的还有质量:1-5月浙江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利用外资占比分别为38.6%、31.6%。

    IMB_qdoSdI.GIF

    通过在全国门店布设智能量脚仪、测得顾客双脚尺寸,康奈实现定制化服务构建起产业链云平台,响应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康奈集团 供图

      减负降本助企业轻装上阵

      减的是经济负担 加的是创业精神

      今年5月初,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浙江省企业减负降本政策(2019年第一批)》,从加大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税费减免力度、加大企业稳岗支持力度、阶段性降低部分企业社会保险缴费等方面入手,力图减轻企业负担。加上前四批减负政策仍然有效的部分,政策实施后预计2019年全年将为全省企业减负超过2000亿元。

      "这种变化让我们企业能够更加集中精力,真正做好企业自身产品。"浙江万正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浙江万正")总经理王德瑜感慨道。

      王德瑜告诉记者,以往公司一年需要办理十几次相关证件,如今因为"最多跑一次"改革持续深化,资料实现了网上递交,原先办证所需的工本费等费用全部减免,一年节省了二三十万。

      除了给行政手续"做减法",浙江政府还给科技创新"做加法"。作为高新技术企业,浙江万正申请到了"创新券",实现了十多万元科技创新服务的抵扣,降低了自主研发成本。

      温州的康奈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康奈集团")也切切实实享受到了减负降本的红利。康奈集团副总裁吴圣能告诉记者,随着浙江推行的减负降本政策中关于降低部分企业社会保险缴费政策的逐步落实,康奈集团预计两年能减少约四百万元人力成本。

      降低人力成本的同时,浙江也鼓励企业加码"两化融合"。康奈集团被列入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第二批上云标杆企业名单,获得云平台创新的相应补助,助力其探索定制化商业零售模式创新。

      "这是真金白银在给企业优惠,让企业实实在在享受到了政策的红利。我们感受到了‘二次创业’的激情,更加坚定地聚焦发展主业。"吴圣能说。

      减负降本助企业轻装上阵,如今浙江民营经济活力不断激发,民企创业热度提升。

      记者从经信厅了解到,1-5月,浙江新设企业中,民营企业18.5万家,增长4.9%,占93.9%。1-5月,规模以上工业中,民营企业增加值增长8.0%,占规模以上工业61.1%,比重比一季度提升0.4个百分点,其中私营企业增长9.2%。民间投资增长10.5%,占投资总额的64.6%,比重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

    减负降本图说.jpg


    深化增值税改革政策落地 浙江税企共话减税降费

    见习记者 赵明杰 记者 黄云灵 通讯员 王伟

    税务.jpg

      浙江省税企座谈会在杭州召开 省税务局供图

      浙江在线杭州4月1日讯(浙江在线见习记者 赵明杰 记者 黄云灵 通讯员 王伟)4月1日,深化增值税改革政策正式落地。今天下午,国家税务总局浙江省税务局在杭州举办“落实减税降费,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税企座谈会,邀请包括浙江一鸣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立科在内的10位省内企业家代表,共商税收助力企业发展良策。这也标志着第28个全国税收宣传月在浙江拉开序幕。

      延伸阅读:《增值税大规模减税来了!4月1日起浙江96万企业将受惠》

      会上,企业家们围绕减税降费政策的落实措施、成效及对策建议,谈感受、提建议。

      “增值税从16%下降到13%,这么一个重磅政策,我认为会对实体企业的发展,对产业链的提升带来从量变到质变的变化。”朱立科表示,节省的税费将为企业开展供应链反哺,提升员工培训费等提供更大空间,对于增强企业竞争力很有帮助。

      雅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仇瑛表示,国家拿出“真金白银”的强有力措施,极大地提振了市场信心,公司预计仅增值税税率下调一项政策,就能减税超过4000万元。

      除了点赞,企业代表还对税务部门如何进一步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优化税收服务建言献策。今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葛炳灶、仙鹤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王敏岚坦言,由于目前大多数指导价天然气、电费等,公布的都是含税价,他们担心降低税率的红利会留在垄断企业。

      “将会指导规范垄断行业定价,确保纳税人真正获得减税红利。”省税务局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一一回应,现场讨论近3个小时。“在当前经济形势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的情况下,税务部门将通过进一步改进工作、提升服务,更好地满足企业发展需要,税企携手促进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国家税务总局浙江省税务局主要负责人表示,全力落实好减税降费政策是今年税务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让“税收红包”实打实地落到企业手中,今年全省各级税务部门将持续优化纳税服务,深入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大力推进移动办税。2019年底,手机端办税渠道将全面覆盖纳税人办税事项。同时,年底前实现纳税人向税务机关报送的资料将再精简25%以上,打通减税降费“最后一公里”。

      新闻链接

      增值税税率下调今日起实施,这些提醒请纳税人查收:

      一、4月1日后,新的增值税税率正式生效,纳税人在开具增值税发票时,一定要根据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使用正确的税率开具发票,既不要对应适用新税率的业务按老税率开具发票造成多缴税款,更不要对应适用老税率的业务按新税率开具发票造成少缴税款,被税务部门查处。

      二、对于享受加计抵减应纳税额的纳税人,要注意的是,在填报《适用加计抵减政策的声明》时,一定要选择正确的行业,以免税务部门认定其提供虚假申明,从而影响其享受加计抵减应纳税额的优惠政策。

      三、对于申请留抵退税的纳税人,需要注意的是,留抵退税实行先申报后退税,即纳税人应先完成当期申报后申请办理退税。由于退税后需要调整纳税人的申报表,因此建议纳税人尽早完成当期纳税申报并提出退税申请,以便税务部门在下一个申报期之前完成退税工作。

    第103期

    新增减税430.29亿元!浙江省减税降费最新成绩单来了

    金林杰

    22.jpg


    民企500强上榜数连续20年最多 浙江民营经济下一步这样发展

    记者 董洁

      浙江在线5月28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董洁)民营经济是浙江省发展最大的亮点,也是浙江经济最显著的特点。当前浙江民营经济发展得如何?浙江在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又将有哪些举措?

      5月28日上午,浙江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在杭举行,会议听取了省政府相关负责人作的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情况的报告。

      民营经济质量更趋向好

      当前,浙江省民营经济已成为加快经济转型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全省共有各类市场主体654.23万户,其中民营经济市场主体627.35万户,占比为95.9%。今年一季度,全省新设民营企业9.3万户,同比增长5.4%,占新设内资企业总数的94.3%;全省新增上市企业8家,其中境内外民营企业各4家。

      从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总额三方面来看,民营经济的作用都变得更加明显。

      2018年,浙江省民营经济工业增加值为3.68万亿元,占全省比重达65.5%;民间投资21383.1亿元,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63.1%;民营企业进出口总额20435.2亿元,占全省比重达71.6%。今年一季度,浙江省规模以上民营经济工业增加值2110亿元,同比增长11.6%,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2.7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2.7%,增速高于全部投资3.7个百分点,占投资总额的65.5%;民营企业出口3841.5亿元,同比增长9.7%,占全部出口的比重为78.2%。

      浙江民营经济质量更趋向好还有三个表现:从2018年全国工商联公布的民营企业500强榜单看,我省进入榜单企业有93家,占比18.6%,连续20年位列全国第1,涌现出吉利集团、阿里巴巴集团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从上市公司情况看,在国内A股上市的浙江民企有375家,数量仅次于广东,位列全国第2;从企业利润情况看,2018年民营企业工业利润增长10.2%,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高4.9个百分点。

      服务民营经济不遗余力

      “近年来,省政府始终把服务民营经济发展摆上重要的战略位置来抓,做了大量工作。”该名负责人表示。

      去年底,浙江出台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10个方面、31条政策措施,截至今年3月底,30个省级部门和11个设区市的配套政策和实施细则已全部出台,形成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体系。

      在推进降本减负方面,浙江围绕企业反映集中的税费、融资、用工、用能、物流等问题,持续降本减负。目前,浙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成本已从2015年的84.8元下降到2018年的83.8元,比同期全国平均水平低0.1元。

      面对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浙江着力畅通融资渠道。截至今年3月底,全省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3.63万亿元,列全国第一。全省547家上市公司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累计超过1.3万亿元,其中民营企业累计超过1万亿元。同时,今年我省民营企业申报科创板11家,其中正式受理10家,约占全国受理总数10%。

      此外,为推进民营企业创新发展,浙江瞄准关键领域“卡脖子”难题,今年起将每年实施150项由民营企业牵头的关键核心技术重点攻关项目。

      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企业投资在线审批监管平台3.0版将于今年6月底前试运行,9月份全省推广。

      擦亮民营经济“金字招牌”

      如何把民营经济这块“金字招牌”擦得更亮?浙江将从四个方面发力。

      浙江将加大力度提高民营经济发展质量,积极支持民营企业参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持续优化政务服务,加强要素保障;加快推进“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建设,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拓展空间;建立健全“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要素联动机制,打造创业创新生态系统。

      浙江还将加大力度提高民营企业融资能力,继续深入实施融资畅通工程,增加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投放,推动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取得实质性突破,力争全省贷款余额、增量和增速均居全国前列。

      在提高民营经济政策效应上,浙江将在总结好经验、好做法的同时,及时发现并纠正政策执行偏差、政策效果打折等问题,最大限度发挥政策对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带动作用。

      此外,在优化民营经济营商环境上,浙江将全面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持续减事项、减环节、减材料、减次数、减时间、减费用,高质量打造营商环境最优省。同时,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不断放宽准入门槛,保障民营企业依法平等进入清单之外领域。依法平等保护民营经济合法权益,让民营企业安心发展。浙江将推进《浙江省民营企业发展促进条例》立法工作,探索从制度上破解制约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瓶颈问题的法治路径,进一步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公平竞争环境和良好法治环境。

上一页 下一页
稳中求进提速提质
浙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强劲
打开浙江今年头5个月的投资“成绩单”,延续了增长平稳的态势,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单项成绩格外亮眼,同比增长9.5%,增速比去年同期高3.7%,创下19个月以来的新高。制造业投资和民间投资增速持续回升,为下半年“以稳应变”提供了有利条件。在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市场环境下,浙江如何稳投资,又如何延续投资结构优化的好趋势?
浏览相关报道
  • 稳中求进提速提质
    浙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强劲
    打开浙江今年头5个月的投资“成绩单”,延续了增长平稳的态势,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单项成绩格外亮眼,同比增长9.5%,增速比去年同期高3.7%,创下19个月以来的新高。制造业投资和民间投资增速持续回升,为下半年“以稳应变”提供了有利条件。在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市场环境下,浙江如何稳投资,又如何延续投资结构优化的好趋势?
  • 浙江一季度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26.7% 这四地进度最快 浙江在线记者日前从浙江省发改委获悉,一季度浙江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042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26.7%,创下近年来一季度新高。
  • 浙江公布全球精准合作总目标 项目投资总额超3000亿元 5月9日,浙江省政府在杭州召开全省工业和信息化科技全球精准合作大会,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扩大对外开放、建设制造强省、加强科技创新的决策部署。
  • 600亿国家级基金落地浙江 为“双百行动”搭建投资平台 在5月25日举行的第五届全球私募基金西湖峰会上,中国国新、浙江省国资委、上城区政府三方举行国企改革“双百行动”发展基金落地签约仪式,这标志着推动国企改革“双百行动”的市场化基金正式落地浙江。该基金注册地为杭州市上城区,总规模600亿元人民币,首期规模300亿元人民币。
    解码浙江经济⑤

    稳中求进提速提质 浙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强劲

    浙江在线记者 胡昕然

      编者按:浙江省统计局近日发布了一份浙江经济运行情况报告:今年一季度,浙江GDP增速为7.7%,高于全国1.3个百分点。1月至5月,浙江规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出口等主要经济指标均优于全国,领先苏鲁粤。

      一连串靓丽数字的背后,是浙江为高质量发展所做的不懈努力。优化产业结构、激活创业创新、丰富出口市场、提振民企信心……6月21日起,浙江在线推出“解码浙江经济”系列报道,多角度解读浙江经济稳中有进的“秘诀”。

    微信图片_20190626095005.jpg

    2019年第一批全省扩大有效投资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现场。记者 胡昕然 摄

      浙江在线杭州6月26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胡昕然)打开浙江今年头5个月的投资“成绩单”,延续了增长平稳的态势,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单项成绩格外亮眼,同比增长9.5%,增速比去年同期高3.7%,创下19个月以来的新高。制造业投资和民间投资增速持续回升,为下半年“以稳应变”提供了有利条件。

      在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市场环境下,浙江如何稳投资,又如何延续投资结构优化的好趋势?

      投资增速企稳回升

      今年前5月,浙江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5%,增速比去年同期高3.7个百分点,实现自2018年7月以来,连续11个月回升,增速为2017年11月以来最高。

      不仅投资增速企稳回升,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也在持续彰显,在培育新动能和补齐民生短板等方面持续发力。其中,重点领域投资始终保持高位增长态势。1-5月,浙江民间项目投资增长14%,交通投资增长22.9%,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7.9%。

      稳投资,关键是精准投资和有效投资。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浙江投资增长由原来主要依靠房地产开发投资拉动转向项目、房地产双重驱动,项目投资已超过房地产开发投资成为投资增长的第一动力。1-5月,全省项目投资增长9.2%,拉动投资增长5%,拉动作用持续增强。

      “浙江经济发展预期向好,浙江企业景气指数和企业家信心指数得到增强,也可以从固定资产投资的稳步增长中看出。”浙江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全省各地投资增长均有所加快,其中杭州、台州、丽水三市投资持续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1-5月增速分别为11%、10.8%、10.5%。

      有序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稳投资不是单纯为了稳增速,而是要扩大有效投资,优化供给结构,增加有效供给,满足有效需求。”浙江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指出,大抓项目、抓大项目,是今年以来浙江投资强劲增长的奥秘所在。

      今年2月,第一批全省扩大有效投资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共有600个项目,总投资达7539亿元。就在上周,杭州之江文化产业带九乔发展极在挖掘机的轰鸣声中正式开工;总投资8亿元、占地187亩的浙江明士达新材料有限公司的功能性复合环保材料项目正在海宁进行机器安装……

      今年,浙江提出的“五个千亿”投资工程计划,为经济增长带来更强动力。聚焦数字经济、生命健康、高端装备、文化旅游、能源环保五大关键领域,重点建设50个左右引领性重大项目建设,带动1500个左右重大产业项目实施,年度计划投资5376亿元……数字经济作为其中“一号工程”,年度投资规模最大,投资规模达到1466亿元,占比27.3%。

      为保障重大项目的顺利推进,浙江从资源要素、资金要素、体制机制等方面给予保障。比如,用地优先纳入省重大产业项目库,优先安排省重大产业项目用地计划奖励、预支指标,优先保障规划空间指标,优先安排省统筹补充耕地指标。

      浙江通过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坚持制度创新和技术支撑双轮驱动,为项目实施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今年,浙江将实现一般企业投资项目从赋码备案到竣工验收的审批用时“最多90天”;变“申请后审批”为“申请前服务”;通过区域评估报告共享共用,变“单个项目评”为“区域整体评”;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变企业付费为政府买单,有效解决目前投资项目评估评审手续多、时间长、花费多等问题,进一步提高审批效率、减轻企业负担,加快项目落地。

      民间投资活力焕发

      3月底,杭衢铁路(建德至衢州段)全线开工,总投资达236.3亿元,预计2022年建成后,杭州到衢州的铁路旅行时间将缩短至40分钟左右。

      这是浙江近年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投资项目的一个缩影。此前,总投资409亿元的杭绍台铁路、总投资383亿元的杭温铁路在浙江先后启动,分别引入复星集团等8家民营企业联合体和百盛联合集团,民间资本持股均达51%。

      民营经济是浙江经济最亮丽的名片。民营经济兴则浙江兴,民营经济强则浙江强。而民间投资,又是市场经济活力的直观反映。今年1-5月,浙江民间投资占比始终保持在64%以上,全省民间制造业投资增长16.4%,是制造业投资的主力。

      近年来,浙江规范有序地推进PPP,做好民间投资项目推荐,加快推进杭温、杭绍台高铁、舟山绿色石化基地等一批民间投资重大项目。今年1-5月,浙江全省民间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5.7%。

      石油、电力、通信、军工、铁路、航空、金融……近年来,在浙江,大量民间资本投入曾经的垄断领域,背后的信心与动力从何而来?浙江给出的答案是,稳定民间投资信心,关键靠深化改革,以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激活民间资本。

      除了杭衢铁路、杭绍台、杭温这样的大型基础设施项目,为了让民资进得来留得下也有钱赚,各领域的政策红利正在持续释放。在浙江自贸区,华信国际石油拿到了全国首批保税油经营资质。“政府对民营企业一视同仁,还直接减免引航费用,节省了很大一笔经营的成本。”华信国际(舟山)石油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如今,在浙江的自贸区,民资不仅可以自由进入保税油、原油、炼化等原先的垄断领域。去年底,浙江还发布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扩大民营经济投资渠道,围绕“四大建设”、八大万亿产业、社会事业、军民融合等重点领域,让民企在重大项目中共享发展红利。“接下来会聚焦到合适的领域,明确合理的回报机制,辅之以合理的政策支持,引进社会资本可以是很有潜力的。”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柴贤龙表示。

      激活民资活水的同时,浙商回归、引进外资、央企合作的工作机制,共同推动投资主体多元化和高效化。1-5月,浙江联营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投资均实现了大幅度增长,分别达到386.2%、119.9%和31.1%。“今年浙江吸引外资实现良好开局,规模投资进一步扩大,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大项目进一步增多。”浙江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据统计,今年1-4月浙江新设外商投资企业1014家,高技术产业实际外资、制造业实际外资比重分别提升至30%和40%,新增1亿美元以上项目49个。

    浙江一季度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26.7% 这四地进度最快

    记者 胡昕然

      浙江在线杭州5月8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胡昕然)浙江在线记者日前从浙江省发改委获悉,一季度浙江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042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26.7%,创下近年来一季度新高。其中,综合交通建设工程包占一季度投资总量的47.8%,是全省重点项目加快建设的主要力量,完成投资498亿元。目前,乐清湾铁路线下工程、电力迁改全部完成,世界上最大跨度的铁路混凝土斜拉桥瓯江特大桥已成功合拢,杭绍台铁路全线首座桥梁主体工程完工,首座隧道已贯通,公路项目建设有序推进,杭绍台高速公路工程台州段、杭州绕城高速公路西复线杭州至绍兴段等建设进度持续加快。

      其他重点项目中,生态环境和公共设施工程包完成投资224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工程包完成投资320亿元,工业和现代服务业项目完成投资分别达到230亿元和90亿元。万向创新聚能城项目、长兴县太湖龙之梦乐园、中澳现代产业园项目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加速推进,浙江省之江文化中心建设工程等项目实现开工建设。

      一季度,浙江各地项目推进也呈现“你追我赶”的态势,一季度,投资超过100亿元以上的地市为4个,分别是杭州、舟山、宁波、湖州。其中,杭州以292亿元的投资完成总量拔得头筹。

    微信图片_20190508112650.jpg

    微信图片_20190508112700.jpg

    微信图片_20190508112739.jpg

    微信图片_20190508112800.jpg

    微信图片_20190508112802.jpg

    (浙江省发改委 供图)

    浙江公布全球精准合作总目标 项目投资总额超3000亿元

    记者 曾杨希 黄玉环

    0b3beab37d5c028c5d00460d0a814e7.jpg

    大会现场 记者 黄玉环 摄

      浙江在线杭州5月9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曾杨希 黄玉环)5月9日,浙江省政府在杭州召开全省工业和信息化科技全球精准合作大会,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扩大对外开放、建设制造强省、加强科技创新的决策部署。

      借全球之力助推经济发展,在浙江已经不是新鲜事。比如,在义乌,通过“一企一策”优化服务,引进LED龙头企业华灿光电,带动引进木林森、英特莱等一批产业链下游企业,当地LED产业链越发完善。

      在嘉兴,通过深化接轨上海、融入“一带一路”、打造G60科创走廊等有效手段,已累计引进8100多家外资企业,累计实际利用外资311亿美元。

      放眼浙江,全球精准合作的步伐不断加快。记者从会上了解到,目前我省已精准招引德国宝沃汽车、法国施耐德、日本电产、中国商飞、中车集团、中芯国际、紫光集团、美国辉瑞等一批世界知名企业。到2018年,世界500强在浙江投资企业已超614个,投资总额超376.5亿美元。

      会上,公布了浙江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全球精准合作的总体目标。到2022年,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质量和水平明显提升,形成一批产业特色明显、竞争优势突出的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储备五亿元以上的重点项目300个以上,项目投资总额3000亿元以上;实施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国内外并购重组400起以上,创建15个全球精准合作示范平台。

      同时,现场还公布了全省科技全球精准开放合作的总体目标:到2022年,基本形成具有浙江特色、精准对接、面向全球的开放创新合作体系,与10个以上重点创新大国关键小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建立100家海外创新孵化中心和研发机构、100个精准合作重点园区和基地、100个引才引智重点创新载体,支撑和引领我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打造世界领先的“互联网+”和生命健康科技创新高地。

      当天,15个重点项目进行了签约,涉及集成电路、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生物科技、新材料等新兴领域,总投资约320亿元。浙江大学、西湖大学、阿里达摩院等7家单位,围绕数字经济、生命健康等重点领域,签订了关键技术攻关任务书。


    600亿国家级基金落地浙江 为“双百行动”搭建投资平台

    记者 南希

      浙江在线杭州5月25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南希)在5月25日举行的第五届全球私募基金西湖峰会上,中国国新、浙江省国资委、上城区政府三方举行国企改革“双百行动”发展基金落地签约仪式,这标志着推动国企改革“双百行动”的市场化基金正式落地浙江。该基金注册地为杭州市上城区,总规模600亿元人民币,首期规模300亿元人民币。

      国企改革“双百行动”,是按照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统一部署并组织开展的综合性国企改革示范行动,旨在更深层次、更广范围、更大力度推动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目前,共有近450户央企子企业和地方国有骨干企业入选“双百企业”名单,浙江有7家入围。

      设立“双百基金”是为“双百行动”专门搭建的投资平台,也是市场化推动“双百行动”的重要抓手。该基金由中国国新牵头发起,部分中央企业、浙江国企以及相关社会资本共同出资设立。基金投资对象为改革基础好、产业前景广的优质“双百企业”项目,并且聚焦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非上市企业股权多元化和混合所有制改革以及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等投资领域。

      根据协议,浙江省最终确认向“双百基金”认缴出资30亿元,其中省金融控股公司全资子公司浙江金控投资有限公司认缴15亿元;省交通集团全资子公司浙江浙商金控有限公司认缴8亿元;省能源集团全资子公司浙能资本控股有限公司认缴7亿元。

      基金落户后,浙江省将对“双百基金”及子基金落户长期发展提供财政补助、选址、人才支持等最优惠政策,促进“双百基金”与浙江“凤凰行动”“雏鹰行动”等对接合作。同时,“双百基金”及子基金将通过投资浙江省内企业、投资项目落地浙江、联合省内企业共同进行境内境外投资等多种方式,形成与浙江省企业的良性合作和共同发展。

      记者了解到,当前浙江入选“双百行动”企业名单共7户,分别是省属企业——省国贸集团所属浙江省浙商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杭钢集团所属浙江富春紫光环保股份有限公司、省交通集团所属浙江高速信息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杭州市属企业——杭州市水务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杭州热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市属企业——宁波国际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宁波市交通建设工程试验检测中心有限公司。

上一页 下一页
让数字扎根产业土壤
浙江经济新动能持续澎湃
浙江有一份成绩单:今年1-5月,在八大万亿产业中,浙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0.2%,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4.1个百分点。同时,17个传统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3%,10个重点传统制造业增长7.7%,增速均高于规上工业。这其中,作为传统产业改造提升重要手段的产业数字化功不可没。
浏览相关报道
  • 让数字扎根产业土壤
    浙江经济新动能持续澎湃
    浙江有一份成绩单:今年1-5月,在八大万亿产业中,浙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0.2%,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4.1个百分点。同时,17个传统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3%,10个重点传统制造业增长7.7%,增速均高于规上工业。这其中,作为传统产业改造提升重要手段的产业数字化功不可没。
  • 数字化改造 浙江现代供应链创新让蔬菜也能抵押贷款 今天下午,全省现代供应链建设推进会在杭州举行。会上,数家典型企业分享了其在建设现代供应链方面的做法。其中,一家蔬菜电商企业的数字化供应链和供应链金融引起了在场参会嘉宾的关注。
  • 罗汉堂在杭发布数字经济“十问” 国际学者们给出哪些回答 6月25日,2019罗汉堂数字经济年会在杭州举办。由阿里巴巴在一年前倡议成立的罗汉堂发布了“最关乎人类未来的十大问题”。围绕这些问题,200多位来自全球的顶尖学者、政界、企业界负责人将在今明两天闭门研讨。
    解码浙江经济⑥

    让数字扎根产业土壤 浙江经济新动能持续澎湃

    浙江在线记者 黄云灵 见习记者 何泠瑶

      编者按:浙江省统计局近日发布了一份浙江经济运行情况报告:今年一季度,浙江GDP增速为7.7%,高于全国1.3个百分点。1月至5月,浙江规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出口等主要经济指标均优于全国,领先苏鲁粤。

      一连串靓丽数字的背后,是浙江为高质量发展所做的不懈努力。优化产业结构、激活创业创新、丰富出口市场、提振民企信心……6月21日起,浙江在线推出“解码浙江经济”系列报道,多角度解读浙江经济稳中有进的“秘诀”。

    23.jpg

    5G智联网无人驾驶车在萧山上路 图片来源:萧山日报

      浙江在线杭州6月28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黄云灵 见习记者 何泠瑶)当“数字”遇上“产业”,能释放出多大能量?

      浙江有一份成绩单:今年1-5月,在八大万亿产业中,浙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0.2%,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4.1个百分点。同时,17个传统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3%,10个重点传统制造业增长7.7%,增速均高于规上工业。这其中,作为传统产业改造提升重要手段的产业数字化功不可没。

      数字经济,正从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方面协同发力,为增强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添砖加瓦。

      新技术引领 数字产业势头强劲

      5月25日,位于杭州市萧山区的中国(杭州)5G创新谷正式开园。未来五年至十年,创新谷将围绕聚焦5G上游核心器件研制、5G下游行业应用开发两大方向,培育100家5G产业及细分行业领军企业,打造5G生态产业链,带动萧山5G产业直接产出规模600亿元、数字经济间接产出规模2000亿元。

      作为数字产业的新发力点,5G建设正在浙江掀起一波浪潮。随着5G创新谷、5G联合创新中心、5G技术实验室、5G产业联盟等一批高能级平台载体的相继成立,浙江5G产业生态体系正在快速形成。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底,浙江已建设5G网络基站2450个,总覆盖面积超过500平方公里。预计2022年,全省会有超过8万个基站,实现4000亿元的5G相关产业规模。

      实际上,在浙江这片有着浓厚互联网基因土地上开花结果的,远远不只5G产业。经过多年培育,浙江已拥有了阿里巴巴、海康威视、华为研究院等一批数字产业龙头企业,在云计算、集成电路、物联网、安防监控等领域,拥有一大批全国领先、市场占有率高的产品和服务。浙江省经信厅产业转型升级处处长苗文斌认为,正是这些骨干企业,为浙江数字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

      “数字产业的发展是一个连锁反应。像华为、海康这样的企业,在壮大自身的同时,通过一套成熟的产业链,已经可以辐射周边地区,带动一大批高新企业的发展,以动能的相互碰撞、融合,来获得更大的动能。”苗文斌说。

      未来,浙江数字产业又会如何发展?浙江省经信厅数字经济处副处长郑闽红表示,信息经济正步入数字驱动发展的新阶段,未来要形成一种新业态、新模式,在良好的创新氛围下,培育更多的数字产业经济体,打造更多的优质项目。

      据了解,目前,浙江正在组织实施100个数字化重大项目,扶持100家数字骨干企业,建设一批数字化提升示范基地,培育形成数字安防、电子商务、云计算大数据等千亿级产业集群。

      提质增效 传统产业不再传统

      “前段时间,优衣库的联名T恤被消费者哄抢,大家看到,传统产业里也能诞生这么大的全球性公司,有这么大的市场需求。”苗文斌说,在传统产业里赋予文化、技术、品牌,它的未来发展不亚于新产业。

      这一观点在浙江已逐步得到印证。近年来,浙江通过智能技改、上云增效、创新赋能、设计赋值等动作,让传统产业变得不再传统。

      位于宁波的雅戈尔工厂,从2017年开始将西服车间的智能工厂作为改造样板试点,投入近1亿元打造了一条西服全吊挂自动流水线。据介绍,这间智能工厂里还引进了MES(生产制造执行系统)、智能裁剪系统等一系列信息化硬软件设备,最大程度地实现了智能化。数显显示,改造后,西服车间生产效率提高近30%,量体定制周期由原来的15个工作日缩短到5个工作日,单件定制周期甚至缩短至2天。

      除雅戈尔外,温州的报喜鸟、萧山的派登洋服、义乌的浪莎针织,都是大数据、智能化改造传统纺织服装业的样本。“数字化转型不是简单的用机器替代部分劳动力,而是采用现代生产制造模式,在制造方式上创新,让‘数字化’融入到企业订单、供应链、生产、销售、服务的每一个环节。”苗文斌说,“以后,一条智能生产线也许就是一个数字服务解决方案。”

      从智能生产线“武装”到企业上云,再到1+N互联网工业平台,在各省纷纷加入产业数字化的大军时,浙江一直走在前列。

      数据显示,2018,浙江新建数字化车间、无人工厂66家,新增工业机器人1.6万台,累计上云企业超28万余家,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步伐不断加快,质量效益明显改善。今年1-5月,17个传统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3%,10个重点传统制造业增长7.7%,增速均高于规模以上工业,继续呈现出“好于预期、高于全国、领先东部”的态势。

    数字化改造 浙江现代供应链创新让蔬菜也能抵押贷款

    记者 南希

    W020190604630293336939.jpeg

    全省现代供应链建设推进会现场。浙江在线记者 南希 摄

      浙江在线6月4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南希)今天下午,全省现代供应链建设推进会在杭州举行。会上,数家典型企业分享了其在建设现代供应链方面的做法。其中,一家蔬菜电商企业的数字化供应链和供应链金融引起了在场参会嘉宾的关注:数字化赋能蔬菜供应链、建立蔬菜商品标准数据库,以大数据为依托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

      “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业生产者,常常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在扩大生产、采购种子化肥等物料时,他们需要一次性较大的规模资金,但因缺乏信用记录、无银行认可的担保物,往往被银行拒之门外。

      近期,河南商丘市柘城县24岁的辣椒经销户孙孩等到了盼望已久的145万元。这是他几个月前申请的贷款。与其他贷款不同,这笔贷款没有固定资产作为抵押,是通过他自家种的辣椒,以农产品质押的方式完成。

      这是浙江正在探索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杭州小农网络科技有限(下称“宋小菜”)公司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据“宋小菜”负责人余玲兵介绍,企业与银行、农业信贷担保公司共同合作,直接以农产品作质押申请贷款的农户。并通过大数据,实现对农户及农产品的“估值”“授信”。

      “宋小菜”的故事只是浙江众多建设现代化供应链体系的一个创新案例。会议还提出,到2022年,浙江力争培育5个千亿级、20个百亿级的产业供应链,形成20家左右全国供应链百强企业、80家以上具有行业或区域影响力的供应链重点企业。

    罗汉堂在杭发布数字经济“十问” 国际学者们给出哪些回答

    记者 黄云灵

    xc.jpg

    2019罗汉堂数字经济年会现场 阿里巴巴供图

      浙江在线杭州6月25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黄云灵)6月25日,2019罗汉堂数字经济年会在杭州举办。由阿里巴巴在一年前倡议成立的罗汉堂发布了“最关乎人类未来的十大问题”。围绕这些问题,200多位来自全球的顶尖学者、政界、企业界负责人将在今明两天闭门研讨。

      在马云看来,这10个问题,是每个人未来10年都无法绕过的问题,“它们可能还没有答案,但我希望政府、学界和企业能够一起就这些问题进行讨论,达成共识,向外传递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

      问题一:我们是应该先控制风险,还是先迎接数字技术?

      迈克尔·斯宾塞(Michael Spence,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数字经济带来的福利还难以被准确衡量和估计,这会影响我们平衡数字经济风险和收益。现有对经济的衡量,集中在对经济增长的关注上,忽略了健康、生活便利等其他福利。数字经济的长期影响是深度多维的,需要一个更多维的框架衡量个人和社会福利。

      问题二:数字技术会扩大鸿沟,还是会让世界变“平”?

      迈克尔·斯宾塞: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不仅体现在增长速度上,还体现在边远、贫困群体与现有经济资源的结合速度上,这是令人震惊的普惠增长模式。

      阿尔伯特·罗西(Alberto Rossi,美国马里兰大学助理教授)智能投顾(智能投资顾问)能够帮助用户更稳健地配置资产,尤其是对投资经验少、现金持有比例高、频繁买卖的用户而言更是如此。智能投顾让投资更普惠。

      问题三:数据是谁的?谁是真正的受益者? 

      让·梯若尔(Jean Tirole,201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我们如何在保护个人隐私的同时,不遏制科技的进步和创新的向前?我们想倒掉洗澡水,但别把宝宝也泼出去了。

      问题四:数字技术会让更多的人失业,还是会让工作时间更短?

      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Sir Christopher Pissarides,2010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并没有证据证明技术会带来失业率的提高。但技术的发展过程中,确实会促进就业的结构性转变。1980年以来的就业数据显示,就业逐渐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

      问题五:谁是平台经济的受益者,是所有参与者,还是少数平台公司?

      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数字平台是对分散市场匹配技术的改进,它具有提高所有市场参与者效率的潜力。联网和平台经济能够有效打破制约成熟市场发展的阻碍。在中国,如果没有互联网,农民只能进城打工才能提高收入,互联网让他们在家乡也可能获得同样的发展机会。

      理查德·霍尔登(Richard Holden,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教授):数字技术改变了企业的协同方式和边界,让原本很多公司内部才能完成的复杂协同变得高效和透明,更多的事务可以在公司外部由市场协同来完成。这给小微企业带来更大的生存空间,更高效地利用资源做专业化分工。大型平台的竞争优势来源于网络效应,这种竞争优势很难从无到有的建立,但是已有平台的地位也很脆弱。“赢者无眠”成为常态,平台必须时刻创新和更好地服务用户,才能保持竞争优势。

      杰夫·帕克(Geoffrey Parker,达特茅斯学院教授):网络效应使公司的注意力必须得从内部转移到公司外部,因为外面的世界更大,外边的用户更多。人力资源、创新体系、研发中心以及战略部门等都必须要将自己的关注点从企业内部转移到企业外部。

      问题六:治理机制要如何改变,才能适应数字时代

      本特·霍姆斯特罗姆(Bengt Holmstrom,201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人工智能正在改变我们的经济发展机制,也会改变我们制定政策的方式。

      问题七:金融服务在越来越平民化的同时,会不会引发更多的风险?

      本特·霍姆斯特罗姆:数字经济时代,信息是一种新的抵押品。有了数字平台上收集的信息,小额借款人获得信贷不需要抵押品,因为贷款人比借款人更了解他的信誉。在这方面,平台模式更接近于西方信用卡的基础模式,同时因为它基于数字识别,并包含大量数据,所以比信用卡便宜得多,也不容易被欺诈。

      问题八:数字时代全球化会走回头路吗?

      迈克尔·斯宾塞:让我感到兴奋的,是中国的数字经济增长范式能够启发其他国家,开发巨大的国内市场就能带来巨大的增长机会。在此基础上我们不难想象,只需要一点点的国际合作,这种发展模式就能推广到全世界。各国小微企业参与到国际市场中,或将成为下一个增长引擎,这才是最最激动人心的事。

      问题九:人工智能该不该有道德观?

      托马斯·萨金特(Thomas Sargent,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获得者):说到底,机器并不是自己在学习。它们学的都是人类输入的数据,是人类在告诉机器要学习什么。因此,我们人类在给机器提供数据的时候,要努力去除掉一些偏见。

      问题十:大算力和大数据,一定会让我们离真相更近吗?

      拉尔斯·彼得·汉森(Lars Peter Hansen,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获得者):数字经济时代,丰富的数据确实为经济学分析提供了更多素材,但是实证分析本身的价值则非常有限。对于实际发生什么和可能发生什么,理论模型却能帮助我们做不同情形和不同政策下的比较。因此纯数据驱动具备一定的局限性,模型能让人们在大数据时代的今天做更好的决策。

      托马斯·萨金特:大数据和大算力提升了抽象信息理论的价值,它们的高速发展对处理信息的方法论提出更高要求。更优的信息估计技术,算法博弈论,多元时间序列算法和数据模拟技术等都可以在大数据时代散发光彩。

    lht.jpg

    阿里巴巴 供图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