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看“浙”里 组合拳实效正显现
编者按:浙江省统计局近日发布了一份浙江经济运行情况报告:今年一季度,浙江GDP增速为7.7%,高于全国1.3个百分点。1月至5月,浙江规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出口等主要经济指标均优于全国,领先苏鲁粤。
一连串靓丽数字的背后,是浙江为高质量发展所做的不懈努力。优化产业结构、激活创业创新、丰富出口市场、提振民企信心……6月21日起,浙江在线推出“解码浙江经济”系列报道,多角度解读浙江经济稳中有进的“秘诀”。
浙江在线杭州6月21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黄云灵 见习记者 何泠瑶)说到浙江的经济,你会想到什么?是蓬勃生长的民营企业,特色鲜明的数字产业,还是开放繁忙的海边港口,人才集聚的创业小镇?
近日,一组浙江经济运行情况数据公布,亮眼的成绩让人们再度聚焦浙江:1月至5月,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增速高于全国和东部省份;投资、消费增速加快,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5%,均高于全国;出口份额提升,出口增长8.4%,高于全国2.3个百分点。出口占全国份额为13.3%,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的背后,是浙江高质量发展组合拳的实效显现。
2018杭州云栖大会上,阿里云发布杭州城市大脑2.0版。(资料图)记者 董旭明 摄
数字经济
“一号工程”成最强引擎
在浙江,数字经济是“一号工程”。依托“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主线,浙江加快培育数字产业集群,着力推进产业数字化改造。
以阿里巴巴、网易等为代表的电商发展如火如荼,增势迅猛;以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宇视科技为龙头打造的全球数字安防航母集群,不断研发出新技术新产品;杭州国家“芯火”创新基地加速搭建,引导电子信息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发展。
产业数字化转型方面,浙江同样成效显著。以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为例,浙江推进传统产业集群分行业智能化改造试点,破解中小企业微智能改造难题,形成了新昌县轴承行业中小企业微智能改造等一批典型经验。
互联网的巨浪惊涛之中,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强引擎。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浙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0.2%,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个百分点。
德清县的浙江汇隆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片忙碌,工人们正在仔细检测产品。(资料图)拍友 谢尚国 摄
深化改革
“亩均论英雄”招法精湛
打好高质量发展的组合拳,“亩均论英雄”是最重要的招法。通过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浙江加快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位于嘉善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索菲亚家居,通过添置先进设备、改造生产线、上马自动立体仓库达到产能完全释放,实现亩均税收效益比7年前增长30倍;绍兴柯桥印染行业,在腾退土地面积7000亩的情况下,每米印染布的附加值提高15%以上,行业税收同比增长10%。
不久前,浙江激励了6个在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中工作有力、成效明显的县(市、区),今年在安排省工业与信息化发展财政资金时予以倾斜,在用能权交易、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定上给予适当倾斜,给予一定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奖励。“亩均效益”导向使得企业更加主动加速高质量发展,区域经济集约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实际上,亩均效益提升的背后,创新是根本动力。当前,浙江深化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的全面改革,创新活力不断激发。包括政府、企业在内,浙江在科技创新上的投入不断加大。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财政科技支出增长34.1%;前4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增长22.0%,相当于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9%,同比上升0.3个百分点。
首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暨国际消费品博览会 记者 黄玉环 摄
对外开放
“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
在浙江,开放是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这些年来,浙江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努力打造“一带一路”重要枢纽。
刚刚落幕的首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上,海内外数万客商云集宁波。不同肤色的嘉宾,将各自国家的特色商品带来浙江展示、销售。博览会累计意向成交2.96亿美元,同比增长6倍。
出口方面,产品和市场也日益多元。眼下,从浙江站运出的货物中,高新技术和机电产品增速加快。今年1月至5月,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11.0%,占全省出口总额的7.0%,其中太阳能电池、二极管及类似半导体期间出口分别增长55.5%和52.7%。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浙江对外贸易在挑战中不断寻找机遇,把目光更多地投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同样是在今年前5个月,浙江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11.4%,其中出口增长10.5%。
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院长、浙商发展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兰建平认为,浙江能够保持较好的发展态势,是多方面协力的成果。
“比如,数字经济为浙江经济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动能。”兰建平认为,通过多年的培育、发展,浙江打造了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新经济,数字经济对经济有着倍增、叠加和促进作用,尤其是在对传统产业改造的方面,起到了关键性的赋能。
此外,浙江经济的稳健增长,也得益于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区域经济发展。兰建平告诉记者,民营经济在市场经济中韧性很好,抗打压的能力比较强,“一方面得益于政府高度重视民营企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民营企业的经济政策,有效地提振了民企信心。另一方面,供给侧结构改革的不断深化,优化了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有力地助推了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
GDP同比增7.7% 一季度浙江经济开局良好(附图解)
桐乡市经济开发区的一家工厂内,焊接机器人正在加工刀具(魏衍方 屠建平 摄)
浙江在线杭州4月22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黄云灵)4月22日,浙江省举行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一季度浙江实现全省生产总值1308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7.7%,高于全国1.3个百分点。同时,居民收入实现稳步增长。数据显示,一季度,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505元,同比增长9.2%。全省城镇调查失业率为4.3%,比上年同期下降0.2个百分点。一季度新增就业人员31.67万人。
省统计局总统计师王美福在发布会上表示,总体来看,一季度浙江经济运行开局良好,保持高质量发展态势,顺利实现“开门红”。
政策利好
工业高增速显支撑
在今天发布的一系列数据中,记者注意到,浙江工业增速表现亮眼。数据显示,一季度,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1.5%、7.9%和7.8%。二、三产业增长相对均衡,第二产业甚至比第三产业还高出0.1%。王美福解释,这主要是由于工业经济在其中起了作用,工业经济对浙江经济的增长贡献率为42.3%。
王美福表示,今年一季度,浙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尤其是3月份,当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9%,是自2010年9月以来的最快增速。此外,3月份工业产品销售率达到99.9%,这是2004年以来各月份的最高值。
王美福在会上提到,一季度工业经济波动较大,3月的明显拉升除了春节因素影响外,与国家的税率调整也有一定关系。利好政策给了浙江制造业企业实惠,也为经济发展增强了信心。数据显示,浙江工业企业景气指数和企业家信心指数分别达到137.1%和136.8%。
在此背景下,民营经济显示出澎湃活力。数据显示,一季度,民营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长11.6%。此外,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2.7%,占投资总额的65.5%。
新产业蓬勃发展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
作为浙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数字经济有力推动着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浙江在线记者从会上获悉,今年一季度,浙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6%。同时,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高新技术、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0.4%、9.2%、10.4%和9.4%。
代表技术进步、转型升级成效的相关产业和产品产值也呈现较快增长。一季度,新产品产值增长16.3%,新产品产值率为34.5%,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一季度财政科技支出增长51.7%,1-2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增长21.7%。
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浙江也不遗余力。一季度,浙江“三去一降一补”成效明显。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产能利用率81.0%,连续10个季度保持在80%以上。1-2月,规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3.7元,低于全国(84.2元)0.5元。
不过,王美福也表示,一季度浙江经济增速明显高于预期,但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世界经济弱复苏的态势没有改变,对于对市场需求依赖度较高的浙江来说影响较大。“下阶段,浙江要持续深入打好高质量组合拳,巩固提升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变化,把稳企业、增动能、保平安作为稳增长的重中之重去落实。”
浙江经济这道大题:是二大于三,还是三大于二?
连日来,央媒从多个维度立体解读中国经济的文章,看了让人很提气。涌金君由此联想到浙江经济,尤其是一季度表现抢眼的浙江工业。
就在今年头两个月,当大家还在为一季度经济形势,尤其是工业经济担忧时,在第三个月,浙江工业“扶摇直上”,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锁定了浙江经济的首季红。
那么,这个3月,浙江经济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1
“力挽狂澜”的3月?
细说之前,不妨先来看看“3月红”——
3月,浙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了16.9%,当月增速居全国第一位,也是2010年9月以来浙江规上工业当月增速最快的一个月;
3月,浙江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达到了99.9%,2004年以来各个月份中最高的;
3月,工业用电同比增速11.9%,而整个一季度为2.4%。
产销两旺,与关键指标用电量数据相匹配,“3月红”当之无愧!
若将整个一季度拆开来看,今年1-2月,浙江规模以上工业同比增长仅3.6%,这正是涌金君在前文所述的“担忧”的具体原因所在。从1-2月的3.6%,到3月的16.9%,波动着实很大。但熟悉经济运行规律的读者都知道,一季度增速波动大的主要原因是春节假期。
在今年浙江一季度经济运行新闻发布会上,浙江省统计局总统计师王美福解释说,春节始终是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分析当中绕不开的重要因素。去年春节较晚,1、2月份浙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8%,3月份当月增长3.2%,受春节因素影响的3月成为全年最低点。而今年春节较去年早,情况刚好相反,1、2月份只增长3.6%,到3月份增长16.9%,这里有个基数的原因。
基数影响到底有多大?看过下面这张图就很清楚了——
图中标红的2015年3月受春节影响成为全年增速最低的,这一低基数影响带来2016年3月成为全年最高点,2018年3月和今年3月同理。
总之,今年3月的完美收官,带来首季红。今年一季度,浙江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3477.9亿元,同比增长8.9%,增速高出去年同期1.3个百分点,比全国高2.4个百分点。
起跑决定后程,开局影响全局。开局稳,全年稳就有了良好的基础。
2
也不单是“3月”的事
也许大家认为基数原因带来的月度高增速“胜之不武”,那么从季度增速来看,更能看出浙江工业经济的韧劲十足。
从上图可以看出,浙江工业经济历经2015年第三季度的谷底后,虽有波动,但总体在稳步向上。且从2016年一季度开始始终高于全国同期增速,充分说明了浙江工业近年来的稳中有升的态势。
这么看来,首季红、工业稳,绝不能简单的归功于3月。
从大的背景来看,应该说是得益于近年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动。以浙江的化工产业为例,浙江先于全国2到3年进行环保、安全整治提升,所以当全国其他地方现在正大力整治,做减法的时候,浙江的化工产业正在抢占市场。这一点,从以龙盛化工为代表的几家龙头企业的情况很能说明问题。
其二,这也是近年来浙江持续不断产业结构调整的良性结果。当前,电气机械取代纺织,成为浙江第一大产业。尤其近年来浙江汽车制造、电子信息产业双轮驱动,带来浙江工业的良好发展态势。
另外,近年来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减负降本、促进消费、服务企业的政策措施,极大增强了企业开拓市场能力,提振了企业发展信心。一季度,浙江共减轻企业负担335亿元。其中,落实前四批减负政策措施为企业减负261亿元,落实今年新出台的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和稳岗支持政策等措施为企业减负74亿元。前几天,浙江又出台了2019年第一批减负降本政策,全年有望为企业减负1303亿元。
归根结底,这是一个长周期内政策合力、政企合力的结果。
不过,从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来看,浙江工业仍然面临较大的压力。比如外贸依存度,去年浙江进出口额达2.85万亿元,相当于GDP的50.7%,其中出口依存度接近38%,进口依存度约13%。尤其当前国际贸易形势加剧,浙江企业势必面临新一轮挑战。
3
二产好,三产才更好
在梳理一季度经济数据的时候,有心人还注意到几个数据:第二产业增长7.9%,其中规上工业增长8.9%,第三产业增长7.8%。浙江一直以来都是三产增长快于第二产业,从今年一季度来看,第二产业比第三产业增速还要高0.1个百分点,主要是工业起了作用。
具体到规上工业,浙江从2017年开始呈现“工业增长加快,服务业增长放慢”的态势,2018年6月规上工业在增长率累计值上实现54个月来首次反超服务业。
涌金君倒觉得,谁快一点谁慢一点并没有那么重要。因为二者本来就关联紧密。服务业分为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其中占绝对大头的生产性服务业和二产直接相关,它的发展本就建立在二产的基础之上。当前,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占到服务业比重约为60%左右。从这个角度上看,二产好,三产才更好。
其实,仔细看看改革开放40年来浙江产业结构演进路径和发达国家的对比,涌金君更觉得与其强调一二三产占比、贡献率,不如清醒认识到发展制造业才是抓住国民经济的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
浙江省经信厅副厅长凌云介绍,浙江三次产业结构由1978年的38.1:43.2:18.7,调整为2017年的3.9:43.4:52.7,经历了从“二一三”到“二三一”再到“三二一”的演进。其中,1987年到2013年,为“二三一”结构,二产尤其工业在国民经济中依然占据主导地位,1998年二产比重达到54.8%的峰值。
根据凌云的梳理,发达国家也大多经历了从“一二三”到“二三一”再到“三二一”的三次产业结构转变,但转变周期差异明显。受所处外部环境和自身资源禀赋影响,从“一二三”到“三二一”,美国历时约100年,德国约110年,日本约50年;其中,从“二三一”转变为“三二一”,美国历时约70年,德国约80年,日本约40年。
不难看出,相对于发达国家三大产业的演进进程,受惠于改革开放红利,以及自身的后发优势,40年来浙江三次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更快,与美德日相比,浙江产业结构从“二三一”转变为“三二一”仅历时27年。同时,发达国家二产比重一般在较高水平上保持了20年以上,浙江二产比重在50%以上的高水平保持了19年。
另外,有熟悉浙江经济的专家发现,近十年浙江二产比重较快下滑态势明显,从2007年的54.1%降至43.4%,以平均每年1.1个百分点的速度下滑。倘若延续这一态势,10-20年后浙江二产比重将低于众多发达国家当前水平。
尤其当下,浙江技术密集型产业比重明显低于沿海兄弟省市,附加值仍显著低于发达国家,且当前浙江制造业主导支柱产业相对于沿海兄弟省市不够突出。如通信电子是广东、江苏第一大制造行业,在浙江仅排在第7位;而浙江第四大制造行业纺织业,在广东、江苏早已退出支柱产业行列。
曾记得,当2014年浙江服务业占GDP比重首超二产时,就有学者提出浙江步入后工业化时代。如今看来,这只能是一家之言,不足以代表实际情况。从当下的发展趋势来看,浙江工业要在浙江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赢在即期,更要赢在长期——浙江经济一季报述评之一
浙江在线4月24日讯(记者 夏丹) 春意正浓,万物勃发。浙江经济以一份“好于预期、好于全国、领跑东部”的“三好成绩单”,为“浙”里春光添了一抹亮色。
成绩来之不易!尤其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转型升级任务,去年下半年以来,浙江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稳增长成为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稳增长就是稳企业,稳企业关键在稳预期、提信心。可以说一季度浙江经济超预期表现,正是因为抓住了稳企业这一牛鼻子。
政策利好 企业信心在提升
“今年以来,感觉比去年下半年要好过多了,大大超出了去年底的预期。”近期走访调研中,记者总能听到这样的声音。
春江水暖鸭先知。企业是经济运行中最敏感、最活跃的细胞,其对于市场的感知敏锐度超乎寻常。他们在去年下半年还愁眉紧锁,如今明显感觉“信心又回来了”。而重获信心的关键,与近期政府出台一连串的稳预期政策密切相关。
从去年7月底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提“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六稳”;到去年11月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上释放出支持民企发展的强烈信号;到今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小微企业推出一批新的普惠性减税措施;到4月1日增值税率再次下调政策落地实施;5月1日降低社保费率即将实施等。一批直指企业发展痛点的政策出台,让一线企业感受到了春天的暖意。
浙江省统计局总统计师王美福表示,近期浙江企业家信心的预期走强,证明了上述政策的精准有效。
从浙江一季度的数据也能窥出端倪——一季度,浙江小型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9%,增速远高于大中型企业;浙江民营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6%,民营企业的增长对浙江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7.3%;浙江企业景气指数和企业家信心指数分别达到130.6和131.1,这也是两个指数连续三个季度下滑之后重新回升。
服务入心 投资信心在增强
一季度“开门红”,具有风向标意义。新年伊始,省委以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抓落实”活动开局,元旦假期后第一个工作日即启动“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活动,以期通过实实在在的服务,解决问题挖掘发展潜力。
入心的服务,让困扰企业的具体问题得以解决,让企业能够轻装上阵,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企业投资信心。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浙江工业项目投资同比增长7.1%,比去年同期高7.1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4.4%。
真金白银的投资,才是企业家信心提升的最好体现。如今,在省内各地,一大批重大投资项目纷纷落地,其中不乏投资百亿元以上的大项目。3月底,总投资120亿元的浙江氢谷新能源汽车产业园项目,在湖州莫干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开工建设。
练好内功 抵御风险有能力
有长期关注浙江经济的学者认为,从大的趋势来看,浙江经济转型升级这两年渐入佳境,靠的还是这些年来持之以恒的调结构、促转型,以短期内牺牲部分增长速度换取更高质量发展。
正如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院长兰建平所说:“产业结构的调整需要耐力,区域经济的转型跨越赢在当下,但更重在长期创新能力的培育和积累。”
浙江经济的这种韧性更体现在企业家身上。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洗礼,靠代工、模仿起家的浙江制造,成长出了一批在国际市场中拼杀搏击、摸爬滚打的成熟企业。它们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即有足以抵御风险的能力和底气。
在经济调整的时候,把内功练得更好,在经济发展的时候,才有底气走到舞台的中央。巨石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毓强告诉记者,集团坚持创新,靠创新掌握行业话语权,成为行业领头羊,即便在遭遇经济下行压力和行业周期下行等困难面前,依然可以挺过去。最近,巨石集团年产15万吨玻璃纤维、2亿米电子布项目正式投产,各项经济指标都创造了公司历史最好水平。
采访中,记者感受到,那些在实体制造中心无旁骛、矢志创新的浙江企业,面对风险时总能多一份淡定和从容。
未来已来,浙江必须更加注重长期创新能力的培育,要赢在即期,更要争取赢在长期。
变中有机 难中求进——浙江经济一季报述评之二
浙江在线4月25日讯(记者 方臻子 刘乐平)去年底召开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我们要深刻理解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新内涵,要牢牢抓住“五大机遇”: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改革开放走深走实、扩大国内市场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新机遇,以及国际环境和国内条件变化的倒逼机遇。
今年一季度,浙江经济交出一张“好于预期、好于全国、领跑东部”的“三好成绩单”,正是浙江人善于在变化中抢抓机遇的生动诠释。
新市场中创造价值
没有人怀疑,中国正在产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并有望成为全球最大消费市场,以消费升级带动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在浙江,这样的场景正在到来。
“五一”假期临近,刚刚开业的开元森泊湘湖度假乐园已经一房难求。这个总投资超10亿元的项目,结合水上主题乐园和酒店,为消费者提供了全新的消费体验,受到市场的热烈回应。
不断涌现的新业态、新模式,为市场开辟着新蓝海。浙江经济一季报数据显示,强大的内需成为浙江经济增长澎湃动力,一季度我省新兴服务业增长较快。
以前瞻的眼光,把握消费升级的态势,把需求潜力转化为现实需求。在全球市场上,浙企也充分展示了他们对市场的深刻理解和敏锐把握。
“我们不愁订单。今年一开工,我们的订单就排到了10月份。”温州龙湾区夏梦意杰服饰有限公司一位部门经理说话能如此“牛气”,底气来自这家浙江企业有着国际化管理模式和成熟的国际化市场网络,在全世界中高端男士西服的份额中占到了20%以上。
一季度,浙江进出口增速在沿海主要外贸省市中名列第一。特别是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出口2221.5亿元,同比增长10.5%,高于全省外贸整体增速3.7个百分点。
创新赋能传统产业
乐清电动工具附属件龙头企业方大控股负责人林捷近来就没闲下来过。今年以来,公司产品出口额节节攀升,新产品打入欧洲市场。“真金白银的技改投入,终于见到成效。”林捷说,从2017年起企业连续两年投入1000万元进行设备升级、智能改造等技改。
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引擎,为制造业注入新动能。潜移默化间,更为深刻的变化正在发生。在浙江,无数像方大控股这样的传统制造企业,因为走对了路,并且坚持走下去,老树开始发新芽。
一季度,全省17个传统优势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1%,纺织、服装、造纸、化工、化纤五大行业同比增长10%以上。“没有淘汰的产业,只有落后的技术。”用创新赋能,传统产业依然在浙江大地上续写新的篇章。
浙江省工业与信息化研究院院长兰建平表示,今年一季度呈现出的传统制造业与新动能产业之间双双走高的发展趋势,主要得益于创新的持续赋能,今天的创新投入结构,就是明天的高质量产业结构。
我省的数字经济,已经成为赋能产业创新转型的重要力量。一个值得注意的趋势是,产业间、各环节的界限愈发模糊,“2.5产业”逐渐兴起。
脱胎于传统服装产业、已经22岁的森马,如今内容营销、“网红经济”成了它的拿手好戏。属于服务业的电商产业,不仅将在今年成为森马第三个百亿产业,更将承担起企业智能化转型的重任。
投资转向内涵增长
“在很多人都不看好的时候,把未来谋划清楚;在很多人都说不行的时候,找准方向,勇敢地去做。”前不久, 三花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张道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曾这样表示。这段话,在浙商中引发共鸣。
万向创新聚能城就是万向集团创始人鲁冠球看好的一件大事。刚刚开工的万向创新聚能城年产80G瓦时锂电池项目,总投资680亿元,将引进国际领先的智能制造生产线。该项目建成后年销售额可达800亿元,对能源结构升级和新能源汽车技术变革具有重要意义。
这是我省新近集中开工的一批大项目的典型代表。在今年2月底集中开工的、总投资7539亿元的600个项目中,高新技术产业工程项目有238个。
我省投资的自身结构不断优化,正率先转向内涵式增长。一季度,我省工业投资、制造业投资、服务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7.1%、14.4%和9.7%。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2.7%,占投资总额的65.5%。民间项目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交通投资分别同比增长16.5%、21.7%和22.8%。
稳不忘忧 好中知难——浙江经济一季报述评之三
浙江在线4月26日讯 一季度,浙江GDP同比增长7.7%,实现首季开门红。在经济释放更多向好信号的同时,并非没有风险和隐忧。这是发展中的必然,必须稳不忘忧,好中知难,不可盲目乐观。
唯有排忧求优,保持定力,坚定信心,稳定预期,才能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以确定性的转型升级应对不确定性的风险挑战。
高高低低
仍在爬坡过坎
我省经济仍然处在爬坡过坎阶段,受到结构性问题和周期性因素叠加影响,一些经济指标有下行压力。
根据省发改委万家重点企业监测数据显示,一季度我省49.6%的企业认为“成本上升过快”是制约发展的首要问题。
降低实体经济成本已是当务之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减税降费两万亿元,这样的减税降费规模对于减轻企业负担、激发经济活力意义重大。
各类减税降费措施释放的红利已逐步显现,值得长期关注。“1月起,浙江推出了一大批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措施,享受优惠的企业数量占纳税企业总数的95%以上;4月起实施的降低增值税税率政策,正在惠及大量制造业企业……”我省财税专家说。
一组数据印证,一季度浙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出口交货值、工业投资分别同比增长8.9%、8.8%和7.1%,工业运行正在扭转之前逐月下行的严峻态势。这背后有着浙江着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振企业家信心及市场预期的努力。
里里外外
风险机遇并存
全球经济的变革从来都不是孤立的,主要经济体之间的经贸摩擦加剧,势必会影响到浙江。
“不得不直面的是,2019年的全球经济或许并不如2018年景气。”杭州海关统计分析处处长陆海生提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已对2019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期下调至3.3%,创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最低水平。
从消费端来看,一季度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6%。
我们看到,如今消费新供给、新业态、新渠道的不断涌现,正带给人们更丰富的选择。一季度服务业仍有较快增长,持续壮大的消费群体将更大比例的收入投向教育、医疗、旅游及其他未计入官方零售数据的服务行业。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7.4%,住宿、餐饮营业额同比分别增长8.5%、14.5%……每个数据都传递出服务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
新新旧旧
动能换挡提速
在浙江高质量发展的大潮中,新旧动能转换,换挡提速,难点就在于当前面临的新旧动能接续上,既要保证原有动能,又要让新生动能转得起来。
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是浙江经济转型升级最现实的抉择。日前,新昌的轴承产业正在迎来一场智能化变革,很多中小企业装上了一套“陀曼e微智造系统”,使得原有设备的综合利用率从不足50%提升到了平均70%左右。
在推进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的过程中,必须有取有舍,打破拖累发展的坛坛罐罐,为新旧动能换挡带来助力。
培育新动能的步伐在加快。日前,由浙江精功机器人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自主研发设计的“年产25万台机柜智能自动化生产线”已进入试运营阶段。这条智能生产线可以节省三分之二的人力,减少60%的空间面积占用,单位面积亩均效益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