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正文
胸怀千秋伟业 恰是百年风华 | 今天,一直想入党的林翠娥递交了申请书!93岁的她义务讲解红色故事近40年
2021年04月08日 21:50:04 来源: 开化新闻网

  4月8日上午,革命老区开化县何田乡福岭。

  “我经历了新旧两个社会,通过对比,我深深感受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一直有个心愿,想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份入党申请书由林翠娥口述,她女婿执笔,字字传递着老人的心声。

  山村93岁老人林翠娥,在自己的入党申请书上一笔一划地写下名字,并向村党支部郑重提交。

图片

  福岭山,坐落于开化县何田乡柴家村。

  四月初的福岭山远山含黛,苍翠欲滴,一派盎然生机。这翠碧绵延的群山,曾经弥漫着战火硝烟,经受过血与火洗礼。80多年前,浙西革命火种在这里熊熊燃烧。

  在这群山之间隐藏着一栋百年老宅,乌黑的梁柱上积淀着历史的沧桑和岁月的痕迹。守护老宅的是一位93岁老人,名叫林翠娥。这栋百年老宅原是她的家。她25岁时跨进这个家门,至今已近70载,早已与老宅融为一体。

  每天清晨6点,老人会准时打开老宅的门,用干净的抹布擦拭一尘不染的柱子板壁,然后扫地、烧开水。

  这曾是中共浙皖特委机关所在地……

  “我没见过,但红军就在我身边。”

  走近这栋老宅,门边墙上的红军标语“红军政宣”依然字迹清晰。厅堂正上方挂着原浙江省委书记铁瑛书写的“中共浙皖特委旧址”牌匾,下方悬挂着赵礼生和邱老金两位革命先烈的画像。

  据开化党史资料记载,1936年4月,开婺休中心县委由长虹库坑转移到何田福岭山,由此拉开了福岭山革命斗争序曲。

  1936年7月,中共皖浙赣省委书记关英、团长熊刚、政委刘毓标率皖浙赣独立团从休宁来到福岭山,部署攻打开化县城。同年8月13日,中共浙皖特委在福岭山成立。这是中共皖浙赣省委下属的五个特委之一。也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浙江成立的第一个地市级党组织;中共开化县委、开化县苏维埃也同时成立,这是我省最早建立的县级苏维埃政权。这里成为当时南方九省坚持斗争时间最久的红色根据地,在整个南方三年游击斗争史上堪称杰作。

图片

  “这原来是我的家,结婚时就住这里。”老人指着边上的一个房间说。那时住宿条件简陋,最多时住着兄弟妯娌等10余人,后来随着生活条件改善,大家都搬出去了,只有她和丈夫依旧守在这里。

  虽然没有经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但那些催人奋进的英雄事迹,在婆婆日复一日的“耳提面命”中,林翠娥早已了然于胸。“婆婆就是在这个天井下,给我讲当年红军的故事……”老人指着铺满青苔的天井,思绪回到了从前。她说自己记忆里的“红色”故事,来自婆婆。

  “当年红军驻扎福岭山,这里是他们的办公地……”说起老屋的光荣历史,老人精神抖擞,声音洪亮,“听婆婆说,红军每次来住的时间长短不一,有的来了就走,有的住上半个月,经常帮婆婆挑水、砍柴。婆婆常说红军就像自己儿子一样,是最好的。”没有华丽的词藻但句句饱含着老人对红军和共产党的无限崇敬和热爱。

  老人说,婆婆共有5个儿子,先后有4个参加革命。“我丈夫参加过抗日战争,他的三个哥哥都是红军。大哥在一次被组织派到隔壁村做地下工作时,因为叛徒出卖被杀害,当时只有25岁……”说起这,老人神情凝重。

  “共产党很早很早就在我心里扎根了”

  林翠娥出生在开化县马金镇上街,父亲在镇上开染房。家境尚可的林翠娥是当时镇上为数不多的女学生之一。“我读了7年高小……”说起儿时的幸福时光,老人笑容满面。

  在学校里,老人不仅学会了识文断字,还接触了进步思想。“那时正是全国抗战时期,学校组织示威游行,我们举着拳头高喊‘打倒汉奸汪精卫!’‘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林翠娥说,她先后参加过三四次游行,最远到过开化。

  “那时我亲眼看到一个女孩被杀害在马金的河滩上,亲耳听到她高呼着‘就算杀了我,将来还是红军的天下’。”“她只有19岁,是真正的英雄。”……国民党的残酷暴行和革命烈士的英勇无畏深深烙印在林翠娥幼小的心里。多年以后,她得知当时被杀害的是余云凤烈士。

图片

  1953年,25岁的林翠娥与从部队复员、在马金邮电所工作的江光银结为夫妇,生育了六个子女。从此,老人就很少走出福岭山。三年困难时期,丈夫江光银回到了农村。山里的生活充实而平凡。在茶余饭后和农忙之余,发生在这个家里的英雄故事便成了她与婆婆间的共同语言……

  1983年,县民政局找到林翠娥夫妇,希望征收他们家老宅,恢复中共浙皖特委旧址。夫妻俩商量后同意把房子交给政府,但希望能继续住在里面看护老宅。从此,老人成了中共浙皖特委旧址的义务讲解员,为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讲述当年发生在老宅的“红色”故事。

图片

  直到11年前,老伴去世,老人才搬到儿子家居住。但每天清晨她会准时来到老宅,不论风霜雨雪还是烈日酷暑,从未间断。期间,老人很少出门。“既然是看守,就要担起这个责任。”老人郑重其事地说。不论来的是一个人还是一批人,她都用心讲解,从不敷衍。每次接待前老人都要换上干净的衣服,再洗脸洗手,她说这不只是对客人的一种尊重,也是对红军先辈的感恩。“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老人在讲解中,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这里是我的家,来的游客都是我的客人。只要讲得动我会一直讲下去,讲不动了,就不讲……”说完,老人笑了。在老人的心中,这栋饱经风霜的老宅既是家,也是一段传承不息的红色记忆,更是精神寄托。

  “她逢人便说要真诚做人,坦诚做事。”

  福岭山是革命圣地。据开化党史资料记载,当时福岭山共有29户107人,参加革命的有29人,牺牲11人。可以说福岭山人为革命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图片

  红色记忆已烙印在福岭山村民们心中,也在林翠娥家中不断传承。“我母亲是一个对自己‘小气’、对他人大方的人。”女儿江林敏告诉记者。40年前,村里有一个小女孩生病急需用钱,老人得知这一情况后,给了对方5元钱。“那时候,我父亲一天才挣10工分、4角钱!”江林敏说,在革命先辈和父辈的影响下,儿孙们从小养成了勤勉正直、自强自立的品格。“我和他们说眼睛要看得远,不是自己的不要,清清白白做人。”如今,老人孙辈中有3人考上重点大学,其中2人留学归来。已经四代同堂的她说自己很满足了。

  说起奶奶林翠娥,39岁的江友恒自豪地说他名字就是奶奶取的,希望自己长大做事要有恒心,对人真诚友善。“奶奶是一个胸有格局、坚强果敢的人,也时常叮嘱我们遇事要勇敢面对,不逃避。”江友恒相告,自己大学毕业后进入浙江中天集团工作,最初公司安排他到北京分公司上班,因为离家太远,心里有些抵触。“奶奶听说后,对我说好男儿应该志在四方……”已是浙江中天集团天津分公司项目生产经理的他说,正是奶奶的激励给了他动力,才有了自己的今天。

  现在广州大学任教的江进是老人的外甥。“外婆经常教导我们要真诚做人、坦诚做事,实实在在地报效国家。”江进说,自己之前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攻读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虽然取得新加坡绿卡,但坚持不改变自己的国籍。“外婆说现在党和政府政策这么好,年轻人应该为自己祖国效力。”4年前,江进通过人才引进回国,现为广州大学教授。

  “七月初七天,打进开化县,打得反动躲一边……红军真正好,打的是土豪……”80多年过去,福岭山早已改变了当初的模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不变是“红色记忆”。福岭山的“红色故事”,因林翠娥的用心守护焕发新的光芒,变得越来越清晰,传得越来越远。

标签: 红军;红色记忆;入党申请书;百年风华 责任编辑: 杨丹丹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xw/202104/W020210408785968545427.jpg

胸怀千秋伟业 恰是百年风华 | 今天,一直想入党的林翠娥递交了申请书!93岁的她义务讲解红色故事近4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