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正文

缪李伟:一颗李子一根纱线,续写浙川“山海情”

字体:
—2022—
05/26
08:44:31
2022-05-26 08:44:31 来源:天目新闻

  乘车行进在四川省宜宾市屏山县经开区浙川大道上,道路两旁打起多处围栏,塔吊、挖掘机等设备长臂挥舞,“浙川山海情 两地一家亲”“协作共赢 携手共富”等标语随处可见。

  “这边在建新厂房,那边在建酒店,前面要建医院……”指着车窗外的工地,屏山县政府办副主任缪李伟告诉记者。

  缪李伟是浙江嘉兴市海盐县援派到四川宜宾市屏山县的挂职干部,来到这里之后,每日行走在巴山蜀水之间,缪李伟早已将自己融入当地生活中,他告诉记者,自己最牵挂屏山的两件事情:一颗李子和一根纱线。

  一颗茵红李铺就致富路

  屏山县地处金沙江下游北岸,全年四季分明,具有水果生长的天然优势,茵红李是屏山县的农业主力产业之一,屏山县茵红李种植面积12万亩,涉及农户2.5万户,是广大农户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来到屏山之后,缪李伟经常会到屏山县的茵红李产业园基地走走看看,和那里的农民交流最近的种植和销售情况,经过交流,缪李伟发现当地的茵红李虽然产量大,但是品质一般,因此很难卖出好的价钱。

  发现问题之后,缪李伟便协调海盐县选派农技专家和屏山本土专家积极探索茵红李全产业链转型发展新模式,帮助当地果农提升种植技术,转变农户的种植理念,同时主动帮助当地果农开拓销路,积极主动对接东部的水果专业市场。近一年来,当地茵红李产业总产值从6.6亿元增长到8.2亿元,支撑2.5万种植户稳定增收致富,带动了全县12万亩茵红李的种植品质提升。

  一根纱线牵起东西部协作

  纺织业也是屏山的主导产业,走进浙川纺织产业协作示范园,宜宾天之华纺织科技有限公司车间一片火热景象,157台涡流纺织机一天能“吐出”210吨纱线,产量同比增长近一倍,但产品仍供不应求,缪李伟细心地向公司经理询问着产品的产量和订单工期情况。

  自2017年以来,嘉兴市和宜宾市共建浙川纺织产业协作示范园,当地的援川干部便致力于将东部的纺织企业引进到纺织产业协作示范园区来。

  一个园区就是一个引擎,在提升县域经济“造血”功能的同时,也带动群众就地就业增收。在东西部协作这根“纺线”的牵引下,园区已引进纺织企业36家、总投资289亿元、预期产值428亿元,初步构筑起纺纱、纺线、织布、服装全产业链集群,吸纳就业8000余人,带动当地群众致富增收。

  除了引进企业,缪李伟表示,浙江省的援派干部也把浙江的“标准地”制度带到了屏山,融入园区项目招引中,设置动态调整的投资标准、产出标准、节能标准指标,严把项目准入关,明确“亩均税收15万元”“技术设备领先”两条底线,将有限的土地资源流向高质量项目。

  在浙川新一轮东西部协作中的产业协作如何实现“1+1>2”?浙江来川挂职干部,四川省宜宾市政府副秘书长,屏山县委常委、副县长顾建忠表示:“通过山海协作共建产业园,就是要更好地把‘山’的资源、劳动力、生态等优势,与‘海’的资金、技术、人才等优势有机结合起来,我们将充分发挥海的比较优势和山的生态资源优势,深化东西部协作,续写山海情,助推共同富裕。”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协作;纺织产业;纺织企业;海盐县;嘉兴市责任编辑:李心怡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