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高层与政务 > 李强 > 重要讲话 正文
浙江省省长李强:政银企携手,稳增长兴实业促转型
2014年05月22日 04:03:55 来源: 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记者 王国锋 杨军雄

  浙江在线05月22日讯(记者 王国锋 杨军雄 钱江晚报记者 詹丽华 俞萍丽) 省政府昨天召开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促进经济转型升级视频会议。省长李强强调,各级政府和金融机构、广大企业要携手合作,出实招、求实效,促进经济稳增长、强实体、调结构、促转型,共同推动全省经济与金融良性互动发展。

  李强在分析当前经济金融形势时指出,既要看到成绩,更要直面问题,进一步增强共谋发展、共度时艰的决心和信心。我省经济金融形势总体平稳,有喜有忧。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呈现积极变化,融资规模不断扩大,但也存在企业资金链、担保链风险等问题。要认真研判、分析原因,找准破解关键点。政银企要步调一致、共担责任、共谋发展,切实维护我省良好信用环境。

  李强强调,要牢牢把握服务实体这个根本,夯实金融产业发展根基。要把发展实体、服务实体作为首要价值取向,推动实体与金融共生共荣。信贷要保总量、优结构,推动实体与金融提质提效。要充分挖掘非银金融的潜力,重点拓宽资本市场、股权投资、债券市场和市场交易四个通道,推动实体与金融互动升级。

  李强要求全力防范和化解资金链担保链风险,确保经济金融稳健运行。各级地方政府要认真落实属地责任,健全机制,加强协调。要建立强有力的政银企合力化解机制,建立风险分类处置机制,加强风险处置的政策支持。银行等金融机构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帮扶企业,化解风险。要推行主办行制度强化会商帮扶,有效隔离担保链风险传导,创新信贷方式,加快化解不良资产。相关企业要切实承担主体责任,积极主动。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是唯一无法引进的软性战略资源。出险企业要坦诚面对,积极取信各方,严格执行帮扶方案,绝不能逃避,更不能跑路。有关各方要落实相关责任,相互配合,联动化解。要加大司法保障力度,严厉打击逃废债,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和舆论宣传引导。

  各方说法

  从根子上化解"两链”风险,关键在机制

  韩沂(浙江省银监局局长)

  多头融资、过度融资、异地融资、盲目融资,是形成"两链”风险的重要原因,各银行机构要抓住症结,从源头上对症下药。

  一全面推广授信总额联合管理机制。去年以来,我们先后在温州、绍兴、嘉兴、台州试点授信总额联合管理机制,比如台州对授信总额1亿元以上的企业进行试点,2013年末贷款594亿元、对外担保248亿元,同比分别减少19亿元、83亿元,缓释了风险。下一步,要结合各地实际,在全省推广该机制。二加快不良贷款处置。三发挥银团贷款在化解风险、促进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今年一季度末,浙江银团贷款余额1400亿元,不良率及关注类贷款降为零。四大力发展直接融资。2013年浙江银行业支持企业直接融资约2000亿元,直接融资业务空间宽广,也有利于缓解企业过度依赖银行间接融资带来的问题。

  抓住担保链担保圈,信贷风险可控

  冯建龙(农业银行浙江省分行行长)

  从浙江经济结构看,民营经济为主体、中小企业群体规模大、外向型特点明显,容易受到国内外两个市场的影响,有别于其他区域,更加敏感。从农行信贷资产质量分析,目前浙江农行7000多亿贷款规模,不良率在1.5%左右;同时,目前有贷款的法人客户36000多户中,涉及不良的仅为400多户,比例很小。所以,风险是可控的。

  现在担保链、担保圈是风险化解的突出难点,有不少企业本身是好的,是因为涉及担保而出现问题。从今年我行新发生的不良贷款看,有80%是由于担保链所引发。对这类企业,我们通过三种方式进行处理:一是积极和当地政府及同业协调,不轻易或暂缓对正常经营企业执行担保责任,我们也不把这类担保企业作为不良,使企业正常运行,防止连锁反应。二是由担保企业选择,用兼并重组等方式盘活债务。三是在法院主导下,协商承担部分担保责任,一次性了断担保风险,避免担保链无限扩大。

  今年前4个多月,我行贷款净增300亿元,同比多增75亿元,增量位于同业前茅。

  步调不一,企业也要多反思

  王米成(鸿雁电器总裁)

  支持实体经济,这话说了好几年,但近几年实体经济的日子还是不好过,融资难、融资渠道不畅也是实情。这其中固然有资本逐利性的原因,但实体经济自身也有问题,比如无品牌、无渠道、低附加值的产品过剩,企业本身的短期行为也比较多。形势在慢慢好转,企业家开始反思自身的问题。特别是这些年一直专注实业,做得好的、转型升级比较成功的企业也起了一定的示范作用。

  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一直都在提,关键是要落到实处。在定价一致的前提下,银行肯定会追求资金的安全性,更愿意给大企业、品牌企业融资,愿意给技术含量高、回报速度快的企业贷款,这无可厚非。据我了解,银行不是不愿意给中小企业贷款,但得先解决他们的顾虑,让他们敢于创新,在这方面希望政府部门能做好组织协调工作。

  针对小企业的信贷,要广而告之

  白植标(浙江蓝天生态农业董事长)

  我们是做农产品的,养殖甲鱼、鳄龟、种猪等,最大的经营成本是饲料的投入。购买饲料有一定的资金压力,特别是碰到贷款到期转贷的时候,资金周转压力更大。对于像我们这样的小企业,单笔贷款额度一般在几百万元到千万元额度内。如果要先还后贷,意味着我们往往要提前两三个月就开始收缩产能,准备现金,为到期贷款做准备。这样,肯定影响到生产。

  有没有金融信贷产品是专门针对我们这类企业的呢?其实是有的,只是很多企业不知道,比如华夏银行杭州分行有小微企业年审制贷款。原来贷款周转至少需2~5天,按目前市场成本至少需4万~6万元,华夏银行这种贷款在第一年贷款到期前一个月通过银行年审,无需归还本金、无需重新办理抵押登记、无需重新签订合同,贷款期限自动延长一年。这样,既节约数万元的资金成本,又让人省心。

  本报记者詹丽华俞萍丽

  本报记者王国锋杨军雄

  本报资料图片吴元峰摄

  钱报智库专家解读会议风向政府层面亟盼金融机制创新

  徐剑锋(省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

  浙江实体经济发展面临着不少挑战,而融资已成为制约实体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主要表现在融资成本过高,受政策限制,企业难以直接通过上市发行股票或发行债券进行直接融资,而向银行借贷利率过高,使绝大多数实体经济企业难以承受;二是小微企业因发展的风险性高,难以从银行融资,不少只能通过民间借贷来解决资金需求,更进一步放大了企业财务风险。即使银行愿意给中小企业贷款,往往也要求企业间提供互保,这使得企业与银行的风险成倍放大。

  一来浙江自2008年以后进入工业化发达阶段,这个阶段的重要特征是:经济增长率明显下滑,三产超过二产成为主体产业,虚拟经济发展迅速,泡沫经济产生,企业间差距拉大,小微企业生存困难等。

  浙江自进入这个阶段后,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发展会遇到很多困难,而以金融为代表的产业不断虚拟化。这主要原因,还是制造业遇到成本不断上升的压力,而这阶段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迅速,社会游资膨胀,各种短炒投机成风。非银金融在这个阶段反而有更大的投资机会,银行大量资本流入非银领域,这些资金更愿意在国内外投资一些收益高、变现快的股票、证券、基金等虚拟产品,反而压缩国内信贷资金供给。

  二是我国金融体制的约束。如银行存贷款利差过大,利率未市场化,企业发行股票或债券仍受严格管制,未能放开企业到境外借款,严格限制民间资本创办银行等。

  这次重申了金融要支持实体经济、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也认可了浙江经济金融形势有喜有忧,说明金融问题成为实体经济发展的一个制约,一些地方"两链”风险加大,需要金融机构积极介入;另一方面,政府层面也希望金融机制有所创新,能为浙江实体经济与转型升级建立起较好的融资环境,尤其是在企业直接融资方面能有所突破。

  本报首席记者詹丽华整理

标签: 省长;李强;政银企; 责任编辑: 吴盈秋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相关阅读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