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消息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到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是党的十六大报告确定的重大战略方针。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路子。十六大报告为我省加快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我认为,与传统的工业化道路相比较,新型工业化道路主要有三大特征:第一,这是信息化带动的跨越式发展的路子,要实现经济发展阶段和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发展,形成后发优势;第二,这是生产建设和生态建设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路子,要坚决改变以往那种“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和高消耗、低效益的增长方式;第三,这是既注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又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的路子,一方面要重视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解决好充分就业的问题,另一方面要重视发展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总的来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要走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根本的就是发展先进生产力。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了努力把浙江建设成为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战略要求。我认为,这是浙江发展先进生产力的重要一环。我们要按照十六大报告的要求,围绕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走出一条具有浙江特点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在全国提前基本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
那么,我们应当如何走出一条具有浙江特点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呢?我以为要把握好四个要点:
围绕科教兴省战略,充分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充分挖掘人才第一资源的潜能,推进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快建立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和运行机制,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着力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高附加值加工制造业为支撑、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特色优势,占据市场竞争的制高点。
围绕建设“数字浙江”,推进企业信息化,着力发挥信息化对工业化的重要带动作用。突出发展信息制造业,在经济发展中显现主导作用。以企业信息化为突破口,大力开发运用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对企业体制、生产组织、管理流程、技术系统进行信息化改造,构筑现代制造模式,促使工业运行机制和增长
方式的根本性变革。
围绕建设“绿色浙江”,突出发展“绿色工业”,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有效控制工业污染。综合运用资源节约、清洁生产、污染治理和绿色经营等手段,在工业运行的全过程控制资源浪费和防止污染产生,努力形成自然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
围绕发展开放型经济,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和国际资源,将产业集群为特征的地方生产体系与跨国公司为主导的全球生产体系相对接,积极承接国际制造业转移,全力打造“浙江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