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消息
“长三角”一词近年来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谈论,尤其是“长三角”的龙头上海上周赢得2010年世界博览会举办权之后,世人更是将目光聚焦在中国沿海这一充满活力的地区。
长江三角洲是由江、浙、沪三地15个地级以上城市组成的复合型区域,现已形成北起扬州,西至镇江、南京,中经苏州、无锡、常州,东抵上海,南达杭州、嘉兴、湖州、绍兴,以上海为核心的城市群发展态势。这一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量规模最大的区域,已被公认为世界六大城市带之一。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一个区域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中心城市的地位犹如火车头一样,关系着整个区域经济发展的前景。这在国外区域经济比较发达的地方不乏其例。如纽约经济圈、东京经济圈等都是如此。而我国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也同样显示出了这种倾向。以我省为例,今年前三季度,沪杭甬高速公路沿线4市合同利用外资64.5亿美元,占全省总数的82.6%;实际利用外资19.2亿美元,占全省总数的82.7%,接受上海中心城市辐射作用的情况十分明显。
事实上,我省不少地方把“接轨上海”摆在了经济工作的重要位置。如嘉兴市通过依托上海、服务上海,形成了全国少有的“配角经济”现象,目前,当地有一成多的农副产品销往上海,二成多的工业产品为上海支柱产业配套,三成多的出口商品通过上海口岸出口,四成多的游客来自上海,五成多的引资项目源自上海。
“长三角”意识的形成也促成了一些跨行政区划的联合行动。如针对“长三角”海域环境污染严重的状况,最近江浙沪三省(市)正式联合启动长江口、杭州湾海洋生态修复工程,为此还专设了领导小组。类似的合作意识,在一些细节问题上也可反映出来。像铁路上海站今年就推出了沪宁杭火车月票,部分在上海工作、在邻近城市居住的旅客,或者在上海居住、在邻近城市上班的旅客,可以潇洒地一亮月票,往来自由。
2010年的世界博览会放在上海召开,将加速“长三角”地区经济的进一步融合。“长三角”的许多城市甚至在上海申办谜底揭开之前,就不约而同地提出共建“世博圈”的设想。尽管世博会开幕要在2010年,但笔者周围的人们已在津津乐道世博会给浙江带来的巨大商机:世博会在上海召开,将会主动吸引大量的海外游客,届时将会有很多游客将自己的行程延伸到浙江,这会直接增加我省的入境游人数和外汇收入;上海举办世博会将投资30亿美元,其中很大部分将用于场馆建设,而浙江作为毗邻的建筑大省,目前在上海承接的工程项目就有许多,筹办世博会期间,对上海的工程建设、劳动力输出、建筑材料的消费,将对浙江经济产生直接的拉动作用……甚至,还有人提出,世博会的一些会场也可移师到浙江。
基于“长三角”的发展现实和世博会的美好前景,人们有理由作出这样的憧憬。世博会不仅给上海,同时也给整个“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从这个意义上说,世博会改变了人们的经济空间概念,世博会就在你我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