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自营进出口权”成摆设
www.zjol.com.cn
2002年04月26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浙江在线消息
自营进出口权被企业视为“金元宝”,可记者日前从金华市外经贸局了解到:到目前,金华市拥有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达711家,仅今年就新增389家;不过,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拥有外贸自营进出口权后,并没有好好利用,至今没有一笔进出口业务产生。有关人士指出,这种现象不光金华有,在全省也十分普遍。 前些年,审批自营进出口权门槛高、手续繁,一般企业很难批得下来。从去年开始,政府降低了对自营进出口权的审批门槛,由原先多级审批改为现行的登记备案制,一般生产企业的注册资本也从原来的300万元下降到100万元,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和农产品生产企业的注册资本下降到50万元。利好政策的出台,刺激了企业报批自营进出口权热。 然而,据金华市外经贸局统计表明,许多企业获权后,却有“权”不用,自营进出口权成了一件摆设,那么,为什么有那么多企业没有用好“权”呢?今年3月就批下了自营进出口权的一位私营企业主对记者说:“批自营进出口权用不了多长时间,可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外贸专业人才,企业一直没有做成一笔出口生意。” 金华懂得外贸、报关等专业的人才本来就很少,再加上今年新批了389家自营进出口权企业,人才就更加显得捉襟见肘。目前,金华市及所属各县(市、区)正着手培训相关方面的人才,不过这些大多是短期培训,关键还要靠企业自身引进和培养这方面的专业人才。永康市在引进外贸专业人才方面做得很成功,该市去年和今年先后组织50多家企业赴成都、武汉等地招聘人才。据悉,在这两次招聘会上,签约的专业人才达180多人,为永康市的自营出口企业解决了后顾之忧,全市外贸出口今年快速增长。 另外,一些未用“权”的企业存在用“权”有风险的顾虑。通过外贸公司代理可以直接获得利润,避免了退税难、汇率波动、外商退货等风险。但是,从企业上规模来看,有“权”不用弊大于利。金华市外经贸局有关人士分析说,有“权”不用,长此以往企业很难真正把握国际市场的脉搏。
来源:
浙江日报
作者:
通讯员 毛伟军 记者 徐晓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