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在我省首次举办的地方金融国际推介会上,一家来自浙中的金融机构备受关注。
它与香港第一上海融资有限公司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首开加入WTO后我省地方金融对外开放的先河:与外方发起设立浙江第一个中外合资基金,把旗下的证券公司适时改造为浙江首家中外合资的证券公司……
这家金融机构就是金信信托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其前身仅是当年全国众多市级信托公司中的一个———“金华信托”。
今天,“金信信托”已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地方金融品牌,资产规模从1亿多元增至近70亿元,年实现税后利润4.7亿多元,业务覆盖浙、京、津、沪、渝等地。在2001年全国信托公司清理整顿中,“金信信托”获准单独保留,并顺利完成重新登记,这在全国地市级信托公司中仅有3家。
“金信信托”成立之初,只有7名员工、5000万元资本金,在同行中是个地方性的小公司。当时,中国信托业的普遍状况是:主营业务不突出、资产规模小、信托人才少。为在夹缝中求生存,“金信信托”敢于从传统金融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不落行业窠臼,将目光投向了一个全新的领域———新生的资本市场,创造性地开展业务。
“金信信托”培养了金华第一代证券投资者。10多年前“金信受益证券”公开发行,募集的500万元资金全部投资于康恩贝制药公司和好来西服装有限公司,发挥了信托公司长期投资的功能;1992年,公司公开发行浙江省第一只共同基金“金信基金”;同年,“金信基金”上柜交易,交易活跃,创当时国内每份基金单位的最高成交价8.27元,年交易量突破8亿元。
小试牛刀后,“金信信托”继续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
在基金业务上,“金信信托”在全国第一批参与发起基金管理公司和证券投资基金———博时基金管理公司和裕阳证券投资基金,成为其走向全国性资本市场的重要一步。2000年“金信受益证券”和“金信基金”又与“温信基金”等老基金成功合并重组为“裕华证券投资基金”,在深交所挂牌上市。
在委托理财业务上,“金信信托”瞄准民间闲散资金保值增值的市场需求,先后推出了“人民币特约委托存款”、“集合特约委托贷款”等业务。
在财务顾问业务方面,“金信信托”先后担任了“上海钢运”、“津港储运”等20多家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的财务顾问,其中“上海钢运资产重组模式”和“津港储运借壳模式”的策划成功反响强烈,推动了国内资本市场企业重组并购业务的发展。
在证券业务上,富有远见的“金信信托”管理层决定将“证券发展中心”移师上海,在上海成立“证券管理总部”,成为全国首家在上海成立证券管理总部的异地信托公司。今年,按照信证分业的政策要求,“金信”又吸收了省内一些公司的证券资产,发起组建了金信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眼下,公司又开始了新的创业。今年6月《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以及《信托投资公司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出台,为信托公司真正发挥“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功能铺平了道路。到12月底,短短几个月,“金信信托”就陆续推出了“收益捐赠型慈善公益信托”、“中小企业发展贷款资金信托”、“北京新奥特科技大厦项目集合资金信托”、重组并购、MBO(企业管理层收购)方案策划等多个信托计划,备受市场青睐。
党的十六大关于“金融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要求,更激发了“金信信托”的发展激情。公司董事长葛政表示,要继续创造性地运用信托制度,为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及个人等提供专业、全方位的综合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