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面积3126.8平方公里的临安市,86%是山地,仅叫得出名字的山峰就有650多座。
这样一个地地道道的山区市,何以能跻身全省经济强县(市)行列?许多人关注的目光中带着疑惑。
结果是不容置疑的:2001年,临安人均GDP达到2029美元,实现财政收入5.02亿元,现代化指标测评综合得分为81.63分。
大山,并没能挡住临安人向现代化迈进的步伐。他们在钱塘江水系和太湖源头,打造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生态经济体系,成功地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紧密结合的富民强市之路。
昔日守着丰富山林资源的临安人,习惯于“靠山吃山”,一边开荒种粮,一边伐木烧炭,结果林木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水土流失,自然灾害频发,农民却长期摆脱不了贫困。
改革开放,春风化雨,临安开始破解农民致富与生态保护的矛盾。破题之作就是发展农村最为常见的菜竹,领头干的是藻溪镇蔡山村农民。他们利用田边地角、房前屋后种植菜竹,变“废地”为“宝地”。后来,三口镇珠坞村农民鲍子潮又智破常规,让雷笋在冰天雪地里破土而出,改写了临安竹业的历史。目前,临安全市已发展天目菜笋、笋干竹和毛竹基地80万亩,成为江南最大的菜竹园。
从发展小竹园起步,继而发展以小果园、小桑园、小林场和小牧场为主的“庭院经济”。临安实施“上促青山、下稳良田、主攻中间(丘陵缓坡)”的“三线战略”,拉开了建立全新生态经济体系的序幕。
1992年春天,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之后,临安适时提出了“前促生产、后促流通、主攻加工”的“新三线战略”,首次把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作为全县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有力地推动了生态农业与市场经济的对接。
江泽民同志发出“再造秀美山川”的伟大号召之后,临安全面禁止烧炭和开荒种粮,大面积封山育林。如今,临安市的森林覆盖率已达74.9%,被评为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市,并成为全国惟一加入国际示范林网络组织的县级市。全市建成木、竹、果、药等十大林特产品基地,创办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1500多家。2001年,临安仅竹业产值就达12.08亿元,占当年农业产值的75%;农民人均竹业收入2045元,占农民人均收入的41%。
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临安的工业也脱胎换骨。
临安化工厂是临安工业的台柱,年上缴税金近千万元,年创利也在千万元以上。但企业废水排放达不到国家标准,对下游地区造成严重危害。1996年,临安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毅然将这家企业关闭。
发展工业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必须把生态保护和建设置于工业发展之上。全县从此形成这样可贵的共识。从1996年起,全市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攻坚战”:坚决关闭“五小”企业,坚决淘汰印染、化工等污染较重的行业,127家企业相继被关停并转。
在更生的阵痛中,一批企业闯出了发展生态工业的新天地:青峰实业就地取材,生产的竹地板铺到了世界10多个国家;扎根临安的天目药业,依托科技壮大医药产业,成为我省第二家上市公司;天屹集团生产的物理高发泡射频电缆占据了国内三分之一的市场……
市委、市政府以典型引路,大力扶持无污染、清洁型生产的生态工业,构筑产业新高地。工业布局趋于优化;以八大集团为骨干的企业团队迅速崛起;电缆、医药、轻纺服装、精细化工、农副产品加工等五大支柱产业不断壮大,赢得了较强的竞争优势。2001年,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225亿元,这五大支柱产业的产值就占据了60%。同时,全市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6.5%,工业废气处理率为97.3%,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也达到了95.2%。
今年初,临安市委、市政府又审时度势,提出并实施“工业兴市”战略。在青山到昱岭关公路沿线建设“百公里绿色经济长廊”;12个经济开发区和特色工业园区建设全线推进;企业技改投入再掀高潮;招商引资也好戏连台。
临安是五代十国吴越国王钱镠的故里,临安人不仅“以钱生钱”,打响名人文化游品牌,而且依托天目山和清凉峰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青山湖国家级森林公园,叫卖“绿色”,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写下了精彩篇章。
太湖源镇白沙村,10多年前因生态遭到破坏,洪涝灾害频发。痛定思痛,白沙村人开始封山育林。1998年,在中外专家的点拨下,白沙村打出了森林生态旅游的牌子,引进民间资本开发太湖源景区,大获成功。至今,已有50多万人到这个小山村游玩,村年旅游收入达上百万元。
太湖源景区的一举成名,催生了临安“政府推动、社会参与、广泛吸纳民间资本办旅游”的市场化运作模式。短短三四年间,浙西大峡谷、天目石谷、白水涧、石长城、白马崖等一批独具魅力的生态旅游景点相继脱颖而出,总投入超过9亿元,临安也跨入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浙江省旅游资源大市”行列。今年前三季度,全市接待游客数量突破20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过10亿元,并有效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与此同时,临安人不断升华生态经济的理念,以构建生态城镇体系为抓手的生态城市建设、以撷取历史文化生态精华为载体的生态文化建设已全面启动,全市出现了一二三产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可喜局面。
今年,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建设“绿色浙江”,进一步为临安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围绕建设“经济强市、文化大市、生态名市”的奋斗目标,临安全市上下正致力于做大生态农业,做强生态工业,做优生态旅游,做美生态城市,做深生态文化,全面推进生态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