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消息
正在举行的首届丽水绿色食品节,迎来了6位院士。他们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文华、孙儒泳,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齐生、范云六、董玉琛和张子仪。他们不辞辛苦,深入偏僻乡村,以科学家的严谨,实地考察生态农业基地建设,对丽水莲都区的生态农业发展规划进行论证。院士们在丽水进行的绿色产业发展专题报告,更使丽水广大干部、农民和企业家大开眼界,深受启发。
其间,记者与院士们进行了近距离接触。他们的言谈中,包含着对丽水建设“浙江绿谷”,发展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的赞许,更包含着对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关注。
李文华院士是中科院资源环境地理所的研究员,是国内外享有盛誉的生态学家。他对记者说:“丽水自然条件的优越完全超乎我的预料。丽水对生态问题、食品安全问题如此重视,作为一个生态学者,我深受鼓舞。”
李文华说,当今世界环境正在发生急剧变化。一是全球物理环境的持续恶化已经对人类产生威胁。二是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经济全球化给我们提供了经济技术和其他方面的支持,但生产壁垒、贸易壁垒和绿色壁垒使得原来我们可以利用的资源受到限制,产品出口也受到限制。特别是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国际市场对农产品的安全要求日益提高,许多发达国家凭借技术、经济优势,通过制定技术标准、认证制度和检验方式,对进口产品进行限制。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李文华说,农业可持续发展要实现三个目标,一是确保食物安全,消灭饥饿;二是发展农村经济,消灭贫困;三是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要实现上述三个目标,农业发展要实现四个转变:一是农产品要从重数量向重质量、安全和总体效益转变;二是要从重生产转向生产和保护环境并重;三是要从资源开发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四是要从实验示范向推广和产业化发展。要用生态经济的理论来指导农业结构的调整;不断丰富和完善生态农业的配套技术;建立健全农业和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体系;要提高生态农业的产业化经营水平,积极探索“公司+农户+基地”等形式,建立起有利于生态农业发展的组织体系;要健全促进生态农业发展的政策、法律、激励、监督和补偿机制;同时,进一步扩大农业开放,加强国际合作。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孙儒泳认为,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丽水市提出发展绿色生态经济,不仅仅是丽水市从当地经济、自然资源状况做出的正确选择,同时也是在为其他地区作贡献。社会各界要对丽水建设“浙江绿谷”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支持。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林学院院长张齐生则从竹子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强调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重要性。
院士们指出,丽水山好、水好,自然环境资源非常优越,也非常宝贵。他们殷切期望丽水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要切实保护好这笔财富;要坚持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相结合,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包括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和生态旅游等,同时加强绿色文化建设,打响绿色品牌。
丽水市莲都区依托自然资源优势发展高山蔬菜、水果等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图为该区雨伞岗村高山优质葡萄基地的丰收景象。